【精品】说课稿合集6篇

来源:书屋网 2.92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说课稿合集6篇

说课稿 篇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十几减9。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以及今后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作好迁移准备。例题首先结合猴子卖桃的生活情境,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了15-9的版式。接着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算法然后通过想想做做安排看图计算、移动卡片、题组比较等练习形式,激发兴趣,巩固十几减9的算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已归纳出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有关习题。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及9加括号等于十几的题目,让学生计算,通过复习旧知,即巩固了口算方法,又为新知识的迁移找准起点,为正确顺利地迁移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算法。我将分3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层次:从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演示小猴子卖桃的情景,共13个桃子,小兔弟弟买走了9个,接着老师问:你自己根据卖桃的情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你会解答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十几减9。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问题和算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想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第2层次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我估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学前教育早,能很快得出得数,也有的学生思维较慢,针对学生情况,我鼓励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拿一拿。

①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

②同桌交流。

③师生交流、讨论。

④汇报计算结果。体会不同算法。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对几种算法进行比较。13111111111=4 ,109+3=4 1336=4 因为9+4=13所以139=4 这一环节设计,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互相交流中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使同伴之间的思考方法得到互补,学生在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口算。

第三层次。巩固算法,得到强化。①提问:还有哪几道是十几减9的题目呢?谁来举例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49 179 169 189 159 199 119 129

②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呢?算完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算法。这里,通过让学生举例,完善了十几减9的所有等式,进一步探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条理性,逐步掌握了算理。

第三环节:深化应用,形成口算技能。这里我设计了以下3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十几减9的口算)完成想想做做1、2、3,主要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移动教学卡片、媒体演示,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练习。随着数字的移动,学生边说出减9以后的得数,这样可以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出来,让学生先填出每道题的得数,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进而体会,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灵活进行计算。

这3个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在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优化了思维,形成了口算的技能。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内容,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理的过程,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我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比较、推理、归纳,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

上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成长》。《我的兴趣爱好》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交流会”、“小论坛”、“故事园”和“快活林”等4个栏目组成。“交流会”通过五幅插图,介绍五种兴趣爱好;“小论坛”安排了四个小故事,分析判断兴趣爱好带来的矛盾;“故事园”讲述了我国优秀围棋手常昊成功的故事;“快活林”设计了“我演你猜”的体验游戏。每个栏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知道发展兴趣爱好有利于健康成长,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

二、学情

课前,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与分析之后,了解到大多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几项兴趣爱好,但是对培养兴趣的意义还不甚了解,有些学生即使知道也只是比较粗浅的认识。因此,通过本课学习,力求引导学生懂得培养和发展自己有益的兴趣爱好的意义,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正确的培养方法,总结、提升经验,处理好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愿望、文化学习与身体健康等几种关系,真切体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健康成长,给生活带来乐趣。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一教时

1、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成长;

2、体验兴趣爱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能用自己的特长为集体服务。

第二教时

1、初步学会正确选择兴趣爱好;

2、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实效。

四、教法

1、媒体演示:拍摄录像直观演示兴趣活动场景,绘制“我的兴趣菜单”、“兴趣宝塔图”,通过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才华展示:学生参与展示表演,感悟什么是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把自己在兴趣爱好方面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来,体验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成长,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3、讨论辨析:选择“小论坛”中的事例,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交流,说出心中的烦恼,找出解决的办法。

4、指导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兴趣爱好的意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五、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学生收集名人兴趣爱好的小故事,准备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的特长及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交流展示。

课中,注重“合作——体验——探究”的学法,每个学生能与伙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什么是兴趣,怎样培养兴趣。通过展示个人的才艺,体验兴趣爱好给生活带来的快乐。思考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与如何培养和发展,认识已有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兴趣。

课后的延伸,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兴趣爱好,提升对兴趣爱好的理解,用实际行动努力培养和发展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六、实施

本课文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成长,体验兴趣爱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能用自己的特长为集体服务。

活动一 创设情境 感知兴趣

设计兴趣百花园,学生通过看兴趣活动场景录像后,了解兴趣爱好,知道兴趣爱好包含哪些方面。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的氛围中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二 填写菜单 交流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我的兴趣菜单”,学生通过填写、交流兴趣菜单,互相了解兴趣,正确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发展自己的兴趣。兴趣单可以填写已有的兴趣项目或准备培养的兴趣项目。

活动三 小组合作 展示兴趣

媒体演示“交流会”中介绍的五种兴趣,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一种兴趣,说说理由。再让学生走上兴趣小舞台,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表演、展示,体验兴趣带来的快乐,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活动四 讨论交流 探究兴趣

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兴趣爱好的作用:有利于健康成长,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通过讨论交流、分析比较,深化对兴趣爱好的认识。

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选择兴趣爱好,持之以恒培养兴趣爱好。

活动一 名人故事 启迪兴趣

通过听《围棋迷——昊昊》的故事,懂得兴趣爱好该怎样培养,兴趣成为特长有什么好处;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名人故事,深化体验,加深理解兴趣爱好的作用,明白兴趣爱好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活动二 联系实际 辨析兴趣

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时与父母的意愿不同,有时与家庭经济条件发生矛盾,有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变换兴趣。当碰到这些矛盾和烦恼时该怎么办,教材中的“小论坛”及学生身边的实例给我们启示,让学生通过辨析,畅所欲言,交流心中的烦恼,找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三 我演你猜 相互了解

精心准备,创设情境,组织“我演你猜”的小游戏,学生用语言、动作表演来表示某个同学的兴趣爱好,让其他同学通过观察,说出该同学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以便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活动四 体验成功 拓展兴趣

培养和发展兴趣,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如个性、特长、家长意愿和现有的基础等。请学有成果的学生展示在兴趣爱好方面的成果,如证书、奖状、奖杯等物品,并能说说取得成果的原因。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兴趣,掌握培养兴趣的方法。最后,全班学习儿歌《兴趣爱好》结束本课的学习。

说课稿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中求平均数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男孩和女孩举行了一场趣味投篮比赛(课件展示比赛情景),想知道他们的得分情况吗?

课件出示统计图(教材中主题图改编)。

(1)看到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每组每人得分)

(2)金灿灿的奖杯在那儿等着呢,请你来当裁判,这金灿灿的奖杯该被哪组捧走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裁判理由,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反驳他人的观点。

当学生讨论、交流出需要求出每组平均每人得多少分时,师板书出“平均”。

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平均数的意义

1、师:怎样求出他们每组平均每人得多少分呢?我们先来看看男生吧,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份他们的得分情况统计图, 你们可以在统计图上想想办法,也可以动笔在本子上想想办法,请每个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吧。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的?

①学生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指名在教师的统计图上移一移,其他同学请静静地欣赏);

②和你们想得一样吗? 看,(课件演示移的过程)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③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移的?(生回忆,师板书出移多补少)

④有没有哪个小组用其他的方法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的?

算一算。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6+9+7+6=28(分)

28÷4=7(分)

追问:6、9、7、6分别指什么?28指什么?(生回答,师板书:“先求和”)

为什么要除以4?(板书:“再平均分”)

7表示什么?

生回答出后,师说出:“7”是4个男生的平均得分,也可以说是6、9、7、6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在课题后面补充板书:数)

2、研究平均数的意义。

(1)这个7分就是男生每人实际得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2)请你仔细观察平均数与原来的这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并在课题后板书:比最小数大,比最大数小。

3、算女生平均分。

(1)先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得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用什么方法验证以下?(小组合作)。

(3)说说你的验证方法。

①生在老师统计图上演示移的过程。

移完后师问:他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女生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的?也就说明:10、4、7、5、4这一住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②还有人用其他的方法验证自己的估计吗?

算一算。

师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出::10+4+7+5+4=30(分)

30÷5=6(分)

追问:10、4、7、5、4分别指什么?30指什么?6指什么?这儿为什么又除以5呢?

③“6”也就是10、4、7、5、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平均数6是比最小数大,比最大数小吗?

(4)两个组的平均分数都算出来了,奖杯奖给谁?(全班一起为男生组喝彩)

三、趣味练习

1、你猜我猜。

聪明的孩子们,向大家展示你的聪明才智吧。

课件出示:你猜我猜。

(1)老师先露一手:师猜学生期中考试分数,故意说成就是平均数,最后再猜:肯定有人比平均分高,肯定比平均分低,并说:别灰心,好好努力,你会很棒的。

(2)老师平均每月支出1000元,猜一猜:

一月 二月 三月 ……

元 元 元 ……

指名猜,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

2、看,篮球队员们的比赛多么激烈呀,请看(课件出示P94,T3)你能解决出这里的数学问题吗?

3、球迷们非常佩服篮球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他们准备亲手扎花献给他们。看,(课件出示P94,T2),快来解决小丽的问题吧。

3、争当辩论家。

(1)课件出题P95,T1。

学生思考后全班出现两方:认为小明说的对和认为小明说的不对。两方展开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小明可能会有危险。

(2)某服装公司招工,月平均工资800元,结果一位员工在开工资时只拿到600元,他状告公司老板不遵守承诺。请问:这位员工能赢吗?

学生思考后以“能赢”和“不能赢”两方展开辩论。

4、生活中的平均数。

看来,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中的应用很广泛,你还知道哪里用到平均数的?

(1)生举例。

(2)师出示:

①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西部最缺水的地区每人每天平均用水只有3千克。(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连云港旅游胜地花果山风景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万人,平均每天门票收入141万元。

5、你知道吗?出示歌咏比赛图和评委打的分数,学生先算平均分,电脑亮出最后得分,过渡到教材第97页的“你知道吗?”学生再次算平均分。

说明:求平均数,在生活中要根据情况灵活解决。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趵突泉》是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学课文。作者老舍用浓墨重彩介绍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文眼,向读者展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息,;小泉活泼可爱、善变有趣的动人画面。文中单单一个“冒”字就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欣赏;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脑海,所以,我在本堂上主抓这个“冒”字来教学,让学生体会趵突泉独一无二的特点—冒。

老舍是位语言大师,他用生动、纯熟、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把昼夜冒涌的泉水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这篇课文,就要从词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来感受句子的意思,进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根据我对我班学生的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文字所蕴含的内在实质的把握还是较浮于浅层。因此要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理解文中所描绘的趵突泉的特点以及感受它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生朗读,指导朗读“趵”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

解释“趵”: 跳跃;[水] 往上涌

二、自读预习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这是一眼这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 的泉”

三、片段选读 精心开辟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下列语句:

①“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圈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指名读 齐读

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抓住句中的“见方”、“偏西”、“ 流向”体会大泉的形状、位置、流向。

(2)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指名读 齐读

解释“昼夜”、“翻滚”( “翻滚”可以用手势代替。)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 个别指名读

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① 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② 抓住三个“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滚。

1).注意“冒”的字形

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窜 翻滚 跳跃 奔腾 钻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

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师:是啊,这是一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的泉读“冒、冒、冒。”

师:这是一眼永远不感到疲乏永远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根据他的回答来读一读“冒、冒、冒”(注意读时速度快一些,节奏鲜明。)

生4: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指导读

师: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学生练读

学生汇报读

趵突泉昼夜如此的冒,一年四季如此的冒,十年也如此的冒,一百年也如此的冒,一千年也如此的冒,师:我感觉这里用三个“冒”,配合前面的三个“永远”和 “一个好像永远”,读起来很舒服,很有节奏感,我们一起在来读一读来体会一下老舍先生的语言美。

用“永远……永远……永远……好像永远……”句式说一句话。

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是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句子“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抓住“神秘”来理解冬天的大泉的美和神秘。

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个别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平时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 自学小泉 感受有趣

文章除了写大泉的美,还写了小泉的美,自学课文第四段感受小泉的美。

自学点拨:①小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

②理解词语“斜放”“攒”。

③理解并能运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 总结全文 感受文美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外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景物文章来歌颂家乡的美景

七、板书设计

趵突泉

平时:翻滚 纯洁 活泼 鲜明 活力

冬天:神秘

八、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从学生的朗读方面来进行评价,本堂上我抓住学生的认读和诵读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并激发学生的朗读能力。

3、就文章的描写方法来总结全文。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层次清晰,作者通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语言优美,有绘声绘色的神话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倒好处的用词,使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文质兼美的好篇目。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的能力,且书中有些景物学生很感兴趣,如:神奇的'大拐弯,谷底谷外截然不同的景色等,因此通过自学,及结合网络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定为一课时来教学,制定以下目标:

1、认读10字。

2、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的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代讲。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讲课过程中都以“读”“悟”来体现,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与作者产生共鸣。

2、读写结合

圈点批注自己的体会,学习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航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教师出示学案

(1)自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美丽。

(2)在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美丽的风景时,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找出具体的句子。

(3)读全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隐藏着一种什么感情。

有目标的课堂才有方向,有效率,这个目标,不但要明确,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上三个目标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在合作中既能解决,但又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学生根据学案整理学案。

在学习目标下,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形成自己见解。

(二)自主探究

组内交流学案整理的内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释疑。小组长做好记录,整理。

(三)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问题(1)问题(1)简单易找,学生很快能找到,重点点拨概括语言。

2、交流问题(2),说明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找出有关句子之后,让学生再说两个(例子)类似的句子,真正灵活掌握有关说明方法。

3、交流问题(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抓重点字、词句体会。

(四)点拨质疑

1、积累优美词语、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2、说明方法的举例。

本设计旨在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上检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总:雅鲁藏布大峡谷 最深美丽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科学童话散文,课文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语句优美。采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如何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有从小敢于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才能健康成长,以此来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本文是一篇训练阅读的好题材,也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通过老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潜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自主阅读中,情感得以释放,思想认识得以升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语境理解本课“撒娇”、 “滋润”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

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懂得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渗透自强、自立的精神。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领悟笋芽儿不怕困难、向上进取的精神。而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学生感到生疏,因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学法,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为切入点引导质疑,然后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大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领悟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本课时共有4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唤醒情感。

新课伊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碧波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理解。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笋芽儿》,让我们一起轻轻喊喊它的名字吧!

[设计理念:让学生呼喊笋芽儿的名字,主要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淀。通过学生的亲切呼唤,打通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联系,一段遥远的情感变得亲近,仿佛就在眼前。]

(二)潜心会文,开启体验。

1、教师顺势导入:哇!你们的声音真好听,犹如一股暖流滋润了老师的心窝,藏在地下的笋芽儿好像也听到了你们甜甜的呼唤,此刻它在做些什么呢?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读读,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写笋芽儿的?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

2、交流。

预计学生会从这几个句子读出不同性格的笋芽儿。

(1)课件出示: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揉眼睛,看见四周仍然是漆黑一片的,便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②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 ①指名读。

③然后通过朗读的方法,读出一个可爱的笋芽儿、读出一个爱撒娇的笋芽儿、读出一个淘气的笋芽儿。

(2)过渡:听到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儿又是怎么做的呢?

(3)课件出示: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①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勇敢、坚强)

②你是从文中哪个词里体会到的?

③根据学生回答,顺势而导,那该是怎样地钻呀?

预计学生体会:

生:那是使劲地钻,拼命地钻。

生:是永不停息地钻。

④引导:多么勇敢的笋芽儿!笋芽儿,你在钻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难呀?

预计学生会说到“泥土很硬”、“石头挡住去路”等等。

⑤随后,教师再次引导:这一钻,钻出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呢?(钻出一个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笋芽儿)

⑥指导学生读出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来。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课文,提高阅读质量,并渗透思想教育,萌发学生斗志。]

(4)过渡:笋芽儿钻呀,钻呀,终于钻出地面,此时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她以前有过吗?

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

(5)导读:看到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个美丽多姿的春天,一个令人陶醉的世界。此时,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来读。

[设计理念:提升情感境界,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充分享受朗读的愉悦,陶冶情操,也渲染课堂气氛。]

(6)导入: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笋芽儿不再是娇气的、沉睡在地下的竹宝宝了,它已经努力成长为一株强壮的竹子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三)互动交流,深化主题。

导入:笋芽儿终于长大了,但你们考虑过没有,笋芽儿能长成这样强壮的竹子,都有谁的功劳呀?

1、交流:

针对学生的回答,出示一段话: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1)依据学生不同的回答,教师进行导读:你们都说得对,在成长的道路上,因为有了春雨姑娘的亲切呼唤,才让沉睡的笋芽儿醒过来,看来春雨姑娘的功劳确实少。下面,让我们好好地读这段话,表示对春雨姑娘的感谢。 (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思考:你喜欢春雨姑娘吗?为什么说笋芽儿长成强壮的竹子有他的功劳呢?

(2)生读。

[设计理念:此为投石问路,看上去这只是指导学生为感恩滋润人间万物的春雨姑娘而朗诵,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培养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但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引人入胜而微起波澜。]

2、过渡:除了春雨姑娘,还有谁呀?

预计学生会讲到雷公公和太阳公公,对这部分内容,我不作重点指导,让他们读一读,使学生了解笋芽儿长成竹子,雷公公的大鼓和太阳公公的照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导入:同学们,笋芽儿长成竹子,这仅仅是春雨姑娘的功劳吗?是雷公公的功劳?是太阳公公的功劳?到底谁的功劳最大呢?

预测学生会谈到:

生:太阳公公的功劳最大,如果没有太阳公公的照射、温暖,她能长大吗?

生:春雨姑娘的功劳最大,假如没有春雨姑娘滋润、爱抚,笋芽儿能长大吗?

生:要论功劳最大应该是雷公公,他能在关键时刻给她勇气,给她信心,才使笋芽儿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快快长大的。

生:你们都错了,功劳最大应该是笋芽儿自己。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谁的功劳最大”开始争辩,畅所欲言,纷纷道出了自己不同感受,并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建构,情感得以丰富,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实现。]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1、导入: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长成的道路上别人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如果自己不去努力,一切都是徒劳的。笋芽儿就这样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最后长成强壮的竹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笋芽儿(课件出示画面),一边看,一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笋芽儿。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其实在我们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要像笋芽儿一样,懂得在困境中要保持奋斗的勇气和信念,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战胜自己,创造成功的人生。

[设计理念:学生在感情朗读、发表意见、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老师没有去牵强地说教,学生就能通过自己教育了自己,启发了自己。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思想教育效果。]

板书设计:

笋芽儿 竹子

娇嫩 ? ! 强壮

[设计理念:该板书,简单精练,抓住了关键词,能清晰显示文章结构,也准确表达出笋芽儿从娇嫩到强壮的过程,中间用符号来代替文字,形式简单但内涵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