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来源:书屋网 2.11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荷叶圆圆,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学生特征、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评价设计、板书设计、教学感言,九个方面谈一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语言活泼清新,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特别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安排,则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并认清字形。

2、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进一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提问、引导、交流、反馈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用摩仿、创编的方法来表演,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境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境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意识。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我既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课程资源与课堂学生的链接者。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链接着课程资源与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孩子们与课堂资源产生互动,维持40分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的真正主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优质资源,高效利用,才能够充分享受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带给我们的无限精彩!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层面,以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为辅助教学的.基本环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创造学习情境,营造"课程资源教者学生"的三维教学空间。

本课教法采用创设游戏情境,进行识字教学,采用情感导读,体会小精灵快乐的心情,让情感诵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课学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字,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情感,通过合作表演来训练语感,力求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成统一。

四、说学生特征

我执教的班级有43人,都是农村孩子,他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绽开了笑脸,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捉鱼摸虾,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识字兴趣比较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学生摩仿能力较强,能够根据要求或一定的情境性表演。但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许。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规范,为了使他们正确运用理解语言。

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准备。

五、说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属于多媒体环境,我充分的运用了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因此我准备了荷叶圆圆课件,还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和头饰。下面我较为细致地说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由六个环节组成:(一)谜语导入、初读课文。(二)设置情境、识字写字。(三)看图读文、品味欣赏。(四)编台词、演一演。(五)课堂拓展、诗画欣赏。(六)小小练习、快乐完成。

(一)谜语导入、初读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良好学习的开端,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班学生喜欢猜谜语,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采用让学生边欣赏荷叶图边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上课伊始,我先出示资源:一把大伞绿又圆,夏天站在水里边。让学生猜谜语,欣赏荷叶。再说一说荷叶的样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荷叶圆圆,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美丽的池塘里有哪些可爱的小精灵呢?播放情感诵读,孩子们小声朗读。从而完成初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用谜语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优美的情境,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设置情境、识字写字。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我创设了青蛙宝宝学生字的情境,用简单有趣的游戏,把整个识字过程串联起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游戏①和生字娃娃打招呼,比一比,看谁认识的生字多。让会认的小朋友讲讲,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

给这些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来识字。游戏②捉迷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作上记号,把生字多读几遍。游戏③加上动作来识字,如我分别出示摇、蹲的生字卡片,学生边读边迅速做出这个字表示的动作。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加深了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写字指导,由课件演示笔顺,清楚规范。写字时播放

舒缓音乐,孩子易于接受,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识字环节,以青蛙宝宝学生字为引子,把整个识字过程串联起来,将生字的学习过程放置到,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淀,历经读准字音,分辨字形,尝试运用的认知过程,还识字教学为生动可亲。青蛙宝宝学会了生字,到荷塘里找他的朋友去了,朋友们在做什么呢?

(三)看图读文、品味欣赏

进入教学第三个环节,看图读文、品味欣赏,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孩子们学习小水珠的段落,出示课件(小水珠段落),听朗读、自由读,自由发表意见,小水珠说什么了?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他的摇篮呢?小水珠躺在摇篮里心情怎样?好,我们来演示学着小水珠的样子。我来描述:

一阵风吹来,荷叶晃到左边来,晃到右边去,小水珠在里边滚过来滚过去,小水珠舒服吗?好玩吗?请你们把心中的高兴读出来。然后总结出学习小水珠段落的方法。读文、提问、交流、演示、再读文。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分别学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段落。

孩子们在小组内读给大家听,帮同学纠错,相互提问、讨论交流,学习汇报时,老师加强情感诵读指导,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小精灵们快乐的心情,顺势完成词、句训练,用"透明"说一句话,给小青蛙的歌编上歌词唱一唱。这个设计既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也是在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还是针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心理特征,做的一个转移。比较一朵与一朵朵,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孩子们想象"美丽的荷叶还是哪些小精灵的什么呢?"孩子们会想到很多很多,如"荷叶是小蝌蚪的家园。""荷叶是小虾的雨伞。""荷叶是小朋友的遮阳伞。"让孩子们想象飞起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先扶后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这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教材资源、课堂生成资源、多媒体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合作探究,体现了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的新课程理念。荷叶带给大家这么多的快乐,我们来演一演。

(四)编台词、演一演

进入教学第四个环节,编台词,演一演。表演之前让孩子们美读课文,再对照板书背诵课文,课件出示情感诵读,孩子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评一评朗读小能手,让文本意义和作者情感,在朗读中自发建构起来,为后面的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让孩子们编台词,一组编一段,推荐一名上台表演。快乐的表演开始了,播放音乐,老师旁白:荷叶圆圆,荷塘里长满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大伙儿都喜欢荷叶。你们看,亮晶晶的小水珠来玩耍啦,小蜻蜓也迫不及待地飞来了,四个小朋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演一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交流合作,从而在锻炼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课堂拓展、诗画欣赏

荷叶真美啊!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吧,播放诗画欣赏"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图精美典雅,写荷诗隽永幽芳,在不经意中对孩子们进行了美的启迪。

(六)小小练习、快乐完成

欣赏了美丽的图画,小朋友们该做作业啦,(课件出示)作业,词语练习、句子练习,作业量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习效果。小小练习由(课件出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及时地订正答案。

(七)说评价设计

对于本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评价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评价学生的情感目标,是否实现收集反馈信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认知目标是否实现重视形成性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简洁、美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还有助于学生的背诵。

(九)说教学感言

这堂课趣味性强、活动性强,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通过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若有学生读不好的时候,会再给他们机会,进行指导,让他们自信地坐下。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我和孩子们共同渡过了一个美丽、清凉的夏日。我的说课完毕,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附:

板书设计

14荷叶

圆圆图

文文

小水珠躺摇蓝

小蜻蜓立停机坪

小青蛙蹲歌台小鱼儿游凉伞

说课稿 篇2

一、课的内容

大众锻炼标准一级、二级套路

二、教材分析

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的体育运动,它是健身美体、陶冶情操的大众健身方式。本次课通过对大众锻炼标准一级、二级套路的学习既可以练习音乐的节奏又可以巩固提高动作的质量。是在前面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过程。同时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提高兴趣。

三、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一级套路的“V”字步

依据:学生做这个动作容易不协调缺少弹性,所以要加强她们脚下动作的练习。

2)提膝时腿的动作

依据:这一动作中容易出现提膝腿过于紧张和身体后仰等错误动作,这样作出的动作缺少美感因此有必要强调腿部的动作。

3)二级套路的摆髋动作

依据:同学易出现顺拐现象,动作很不协调幅度不明显。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与音乐的配合

依据: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做的动作看上去非常僵硬并脱节;另外由于是初次学习很难掌握音乐的节奏,跳起来感觉很乱。所以,对于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是比较难掌握的故将其作为难点加强练习。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女同学。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女同学相对来讲是比较喜欢健美操这项运动的。另外高三女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她们的学习水平安排了本次课的内容。针对她们学习比较紧张的情况尽量让学生完全投入到课中。

五、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 运动技能目标:改进提高大众锻炼标准一级、二级套路的动作质量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能随音乐独立完成。

依据:成套动作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提高阶段,所以能基本掌握简单的成套动作是

学习的基础。

3、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等素质。

依据:柔韧、协调等素质是身体的基本素质,是学习动作的前提,故要加强练习。

4、 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自信心,具有良好的心态。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生活充满自信。

5、 社会适应目标:在学习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依据:现在的学生缺少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本次课通过分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这种意识。

六、教法设想

(一)示范、讲解法相结合

A、 完整示范后再进行讲解,对于重点环节可以补充示范或边讲解边示范。

B、 讲解时注意语言简练、表达生动、比喻形象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依据:通过准确的示范和正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

(二)采用串联教学法

依据:在练习过程中使身体始终处于“动”的状态中,这样有利于动作的流畅、顺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锻炼,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

(三)音乐练习法

依据: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由于学生对动作基本熟悉所以采用不同节奏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乐感。

(四)练习方法 节奏不同的练习

目的:体会不同节奏与动作的配合,更好的掌握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加大动作幅度练习

目的:加强学生的本体感觉,体会动作到位的感觉。

加大动作力度练习

目的:让学生把健美操的特点之一“力”体现出来。

教学展示法

目的:通过教学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七、教学流程

集合整队(课堂常规)————准备部分(热身操4*8拍)—————基本部分教学↓

互评← 学生练习 ←复习锻炼标准一级、二级套路动作←形体健身操

↓ (按照上述练习方法) (教师提示动作) (随音乐跟老师完成)

放松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八、教学效果的预测

大部分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基本能独立跟随音乐完成锻炼标准一级、二级的动作。

九、场地与器材

体育馆 录音机一台

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买球》。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 学法指导和 教学流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第76—77页的内容,本课知识是在已经掌握了2—7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编制口诀的基础,教材在口诀的引入和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买足球、买蓝球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得出8、9的乘法口诀。在8和9的乘法口诀中,没学过的口诀只有3句,教材创设的情境中的两个问题都是针对还没有学过的口诀提出的。这部分知识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乘法、除法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 1)让学生经历编制8,9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8,9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运用8,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合作意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9的乘法口诀。

难点:发现8、9 乘法口诀的规律,探索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二 、教法运用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数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运用迁移规律,做好知识铺垫。教师创设一个买球情境,再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情境中的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8×8=? 9×9=?的算法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口诀来推算,然后组织小组或全班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探索、概括、推理能力。

三、 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学法有:

1、自学研讨法:学习8、9的乘法口诀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8×8=? 9×9=?的算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研讨,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质疑解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自学探索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和概括推理能力。

2、尝试法: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编出口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讲出自己的依据,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轻松、自由,学生在探索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

四、 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采用以下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深入探究、寻找规律——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课堂小结、激励评价五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体育用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导入新课。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取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问题一,“买8个足球一共要花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班内交流。在学生探索8×8=?的算法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口诀来推算。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独立编出8的乘法口诀,师板书。

2、解决问题二, “买9个蓝球一共要花多少钱?”,编出9的乘法口诀。

(三)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1、让学生观察8、9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可能出现5—6种情况)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做出评价,并指出这些规律可帮助记忆口诀。

3、教师与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手指游戏”记忆法。使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对口令,同桌合作;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几条腿?

2、比一比、连一连;

3、根据图中的素材解决问题;

4、“九九歌”;农谚中的“九九加一九,共多少天”?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

五、板本设计

买球(8、9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五 八 四 十 五九四十五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做什么事最快乐》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妈妈。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第六自然段写妈妈的回答。

这篇童话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可以懂得啄木鸟、水牛、蜜蜂对人类的贡献,体验如何跟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感悟到“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真正内涵,教育自己今后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这篇童话在本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妈妈的话,懂得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想象力丰富,好表现,喜欢生动形象的表演,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童话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做什么事最快乐。

三.[说教学方式]:

1、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中感悟,通过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体会文本。

2、教学方式:本课采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走进文本——畅所欲言走出文本——发挥想象演义文本的教学过程安排教学。

3、教学手段:电脑课件

4、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的、开放的学习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让不同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出示注音词卡“快乐”,让学生准确认读。提问:“你们有哪些快乐的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作出自由的回答。接着,画面出示一只小青蛙和一个大大的问号:“你们看,这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最快乐呢?”画面出示课题。师微笑说:“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二、读中感悟,演绎文本。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拼音朋友认识汉字宝宝,提出识字要求,然后再读课文朗读感悟直接切入重点段第2自然段,通过师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体会文本,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总结学习方法,最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再次体会文本。

三、畅所欲言,拓展文本

通过学习最后一段,青蛙妈妈的话,小青蛙知道做什么事最乐,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做什么事最快乐吗?使学生对课文深化理解,然后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的想法改变了吗?你做什么事最快乐,最后安排了让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伴做什么事最快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觉得学生应该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六、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1、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绿叶,竞相开放的花朵,俏皮可爱的果实,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你喜欢这石榴吗?作者也与你们一样,非常喜爱这石榴,更爱自己的家乡!

此时我们再来看课题,你会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么词语,来赞美石榴呢?( )的石榴?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说课稿 篇6

《杠杆》说课稿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杠杆的概念、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的应用及分类 2.教材的地位: (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中考理化实验考查的其中之一,要求学生掌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的操作能力。

(2)杠杆的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所以本节课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辨认出杠杆,准确找出杠杆五要素。

(2)、通过实验,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臂的画法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画法,学生用实验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 1. 学情分析

(1)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杠杆是力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2)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喜欢老师的单独说教,更喜欢自己动手实

验,在实验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及画力臂的方法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观察法,小组学习法

(五)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六)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杠杆,钩码,支架,钳子、剪子、镊子,刻度尺,线

二、教学流程: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是无形的。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物体形状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是无形的,并且无处不在。

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从力作用到物体上的效果来认识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难理解,所以富老师把感受力的存在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做为本课的重点;而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橡皮泥、小车、矿泉水瓶子、弹簧、橡皮筋、棋子、花生、铁丝。

课时准备:在清楚感受到力的存在的基础上,认识到力有大小、方向,从而为后面的四课学习降低难度,打好基础。基于这个考虑,富老师把教材内容分成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研究力的普遍存在和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第二课时研究力的大小、方向,详细研究用弹簧秤精确测量力大小的方法。本课进行第一课时,共分为五大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的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动手操作比较到位,这充分体现在对科学学习的平时教学中和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玩具风车来引入课题,让学生理解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感受道理的存在。接下来通过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存在认识到力是无处不在的`。在感受力的过程中渗透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继续研究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玩具风车来引入课题,,然后提问:“你能让这个风车转动起来吗?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力”,力是什么?在哪里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力的问题。”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的欲望,为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做好铺垫。

二、寻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进行充分科学实践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导入课题后,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关力的存在,进而使学生感受到力是无形的,力无处不在。

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感受科学知识的存在。

三、体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玩小汽车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而小汽车是城市孩子非常容易找到的玩具。为此富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怎样使小汽车动起来?动得快点或停下来,或者让它拐弯呢?再让学生动手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寻找规律,作好记录。创设这样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抽象的力概念难以理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四、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为了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课文是从玩橡皮泥入手。玩橡皮泥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设作品主题,然后进行操作,观察橡皮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里设计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作为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课,着眼于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明确力对物体的形状产生影响,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的研究非常有成效,在活动中表现了他们应有的创新性,学生的活动非常投入。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实验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过程,让学生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最后进行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际体验,还真的发现了力的不少的秘密呢!其实,力还有许多秘密,下一节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力的问题。

本节课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要求认真做好记录,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明确,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说课稿 篇8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简析:

《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二、精选教法、体验探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形象化的学具,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三、巧设程序、探究新知: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我是如下设计本节教学的: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要注意全面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1、自主活动:

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由观察3个面到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是在以前所学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2、由低到高观察:

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从而比较、归纳得出: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3、由远到近观察:

在由低到高观察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四)交流收获、自我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且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

观察位置 观察对象

低 高 范围扩大

远 近 范围缩小

简练的文字起到了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书的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用图来形象直观地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从而深化学生对方程本质含义的把握,自然地渗透集合思想。

3、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讲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时,我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含义,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概念能力的培养。

4、范例讲解

讲解例1解方程时,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可以加深对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说出推想过程,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然后着重讲解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根据课本上的“注意”强调说明虽然不要求每题都写出检验,但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巩固练习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两次巩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后,我让学生完成第“做一做”,目的是通过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教学例1后,我让学生分组完成例1后面“做一做”,其目的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掌握好书写格式以及检验方法。

6、小结

小结的目的是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