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来源:书屋网 7.55K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树上的鞋》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

本文记叙的是的一件“我”亲身做过的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我”捉蟋蟀累了睡在一棵大槐树下,在睡梦中被惊醒,发现一只雏鸟钻进鞋窝里,于是我想办法把雏鸟送回鸟妈妈身边。而“送”的办法就是“我”将一只鞋作为鸟窝,放在树杈上。

“我”发现雏鸟钻进鞋窝以后的所见所思所为,是课文记叙的重点,并以“我”的发现为线索展开了故事情节。

课文按“我”的“经历”顺序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捉完蟋蟀累了,脱了鞋在一棵大槐树下休息。

第二部分(2—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被惊醒,发现一只雏鸟藏在了鞋子里。

第三部分(4—7自然段):我发现雏鸟望着妈妈叫,就托起它爬上树,想把它送回鸟窝,可是失败了。

第四部分(8—9自然段):我发现雏鸟把我的鞋子当成了家,就把它装进鞋子放在树上。

第五部分(9—13自然段):我观察着鸟妈妈照顾雏鸟的情况,直到它们依偎在一起,我才放心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点。领悟“依偎”的意思。

3、能够恰当地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教学重点: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我”是怎样自然地用鞋子为雏鸟搭窝的。

教学难点: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我”天真、善良、质朴的特点。

三、 教学设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听、说、读、写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教法上,我力求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如在理解“依偎”一词时我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找到轻松的感觉;我设计的`板书力求简单、美观,给孩子们视觉上的享受;另外,给孩子们的评价语尽量多元化,让孩子们在精神上体会成功的喜悦等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新课的导入力求简洁,体现“简约语文”)

(二)、检查预习,指导生字。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预习能力的逐步形成。另外,通过检查预习,还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依据。)

1、昨天,给大家布置了预习的作业,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生字词:掘土 蟋蟀 厉害 雏鸟 饼干 攀登 依偎 亲吻)

2、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鞋 家)

(三)、自读课文,感悟内容。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基本的阅读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的。所以,我采用的是“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我设计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有哪些原因?)

自读提示:

“我”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有哪些原因呢?在书上勾画出有关句子,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四)、交流评议,指导朗读。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指导攀的写法)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师:在第8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做“依偎”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可能说是“靠着”的意思。)

师: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你能通过读课文的来体会“依偎”的意思吗?

(小鸟这时很害怕,只有靠在鞋子边上才会感到些许安全,因此“依偎”不单只是靠着的意思,而是一种安全、幸福的靠着、挨着。)

师: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还出现过“依偎”这个词吗?(第13自然段)

指名读这句,体会依偎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依偎”的意思

师归纳:“依偎”是小鸟与小鸟妈妈和谐幸福的挨在一起。

师:你能不能说说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依偎”的感觉?指名用“依偎”说一句话。

(如:晚上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给我讲《灰姑娘的故事》。 )

小鸟之所以能跟妈妈依偎在一起都是因为有了“我”的……

生:

师:板书:爱 画图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想象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实现《课程标准》里倡导的实现阅读与口语交际的结合;阅读与“小练笔”的相辅相成;阅读与综合性语文活动的融会贯通;阅读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师:“我”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鸟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想象一下回到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写出来,讲给小组的同学。

(六)、布置作业:

续编故事,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七)、板书设计:

8 * 树上的鞋

鞋-------------挂在树上-------------家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说课稿 篇2

一、认识情绪(5分钟)

活动1:冥想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带大家进行一次森林历险。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然后深呼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想象你现在正走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你的每一个细胞都吸收着养分,不知不自觉中天色暗了下来,周围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你小心翼翼地在森林里移动着。忽然,前方出现了一大团圆乎乎的白影,正张牙舞爪向你靠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眼看就要到你眼前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你朋友喊你名字的声音,此时你觉得这声音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白影消失了,你像箭一样奔向你的朋友,仅仅抱住他。你发现你朋友的脚受了伤,伤口还在流血呢,于是你搀扶着他走出了森林,来到一条大路边,这时你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你们在那等路过的人来帮你们,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路过,你的朋友越来越虚弱,你也支撑不了,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你张开眼睛一看,你已经来到了课堂……

教师:真是一次惊险的旅行啊,在这个旅行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险、焦虑、紧张,等等,这些内心体验我们称之为情绪。

情绪:心理学上,人类基本的情绪包括:喜、怒、哀、惧。

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常常伴随我们左右,有时它使我们精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又使我们疲惫不堪,不知所措。我们发现我们很多时候被情绪所左右,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那么我们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发挥主动性,调整我们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呢,好,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我的情绪我做主——学会管理情绪。

二、管理情绪(35分钟)

1、管理情绪第一步:觉察情绪(10分钟)

活动2:情绪五线谱

教师:那同学们最近的情绪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谱写一首情绪变奏曲吧。

(1)请小组成员各用一个音符描述你近一两个星期感受深刻的情绪体验。

(2)三线以下(1,2,3)为低音区,代表负面情绪,比如伤心可以用3来表示,非常非常伤心可以用1来表示,愤怒也可以用3来表示,非常非常愤怒可以用1来表示,三线以上(4,5,6,7)为高音区,代表正面情绪,比如开心可以用4来表示,非常开心可以用5来表示。

(3)把小组成员每个人的音符合起来,绘制小组的情绪变奏曲。

(4)每组选一名代表演唱小组的情绪变奏曲。

总结:每一首变奏曲都有高音和低音,就像平时的我们,总会经历不同的情绪,快乐、悲伤等等。那我想问你们,你们喜欢哪一种?看来大家都喜欢正面情绪,觉得负面情绪不好?那我们现在邀请一位同学体验一下啊。

现场感受:

如果你被人打了,你心情会怎么样?我现在告诉你,不能愤怒,有什么好愤怒的,你应该开心!哈哈哈,现在你的情绪?

那我现在告诉你,你的情绪是正常的,被人打了怎能不愤怒啊,对吧,如果我这样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总结:对的,其实,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有时候往往因为觉得负面情绪不好,而忽略、跳过、压抑,就像刚才我说的,如果你告诉自己不应该愤怒,应该开心,反而更愤怒一样,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情绪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情绪的抵触。比如说:我怎么又痛苦了,我应该开心呢才对啊,诸如此类。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健康情绪并不是指时刻处于阳光状态。而是,你所表现出的情绪应与你所遇到的事件呈现出一致性。如果你考试失败了,你伤心是正常的;如果你遇到坏人,你有恐惧是正常的;如果你的亲人离世了,你有悲伤是正常的;如果你被误会了,你的愤怒是正常的。

所以,当你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件时,第一时间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暗示自己:我有情绪是正常的!这样一暗示,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自然恢复平静。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管理情绪的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情绪!

2、管理情绪第二步:调整认知(20分钟)

活动3:创设情境,感受认知

教师:好,现在来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在这个课堂上,就在这个的'课堂的后面,各位专家老师坐在后面看着我们上课吗,观看着你,你的情绪怎么样?

哪位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此刻内心的体验?

举手的同学:

沉默的同学:

教师:请问你可以跟我们分享么?

分享:

学生:平静、紧张……

教师:你是如何想的?

教师: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同一件事情(分享)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有时候决定你情绪的并不仅仅是事情本身,还有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情绪A—B—C理论:人产生不同的情绪的原因在于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不同。

活动4:翻开小组的情绪变奏曲,找出该乐谱中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个乐符,该乐符的成员分享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行为结果,小组成员帮助他调整他的认知,进而调整情绪。

例如:

心理老师迎面走来,我向她点头微笑示意,对方却好像视而不见,毫无反应地走了过去。

消极想法:

产生情绪:

可能产生的后续行为:

换个积极想法:

产生情绪:

可能产生的后续行为:

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管理情绪第二步:通过改变认知、想法来改变情绪。

3、宣泄情绪(10分钟)

当然,有些情绪是可以通过我们调整认知来调整,但是有些情绪,比如我们考试失败了,总归有点伤心和难过的,这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情绪宣泄出来,特别是当情绪超出了一定的度,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理智水平,人际关系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会宣泄情绪!

活动5:小组讨论:头脑风暴:你是如何宣泄自己情绪的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为3分钟,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游戏接龙:我来邀请一名同学分享你的方法,然后你有权利邀请一位你最想知道她用什么方法来宣泄情绪的同学来分享她的方法,以此类推。

学生:唱歌、跑步、听音乐、撕纸……

教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我们把资源汇总一下,也许你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办法。

(1)注意力转移法: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把不开心的感觉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例如自己考试考得不好,很不快乐,那就想想上个周末全班去郊游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兴奋区,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兴奋区,就会抵消或冲淡这个兴奋区。

(2)合理宣泄法:把自己不快乐的情绪宣泄到别的事情上去。例如游泳,拼命的游上几个来回;又例如跑步,一口气跑上十几圈。!

恰当的:倾诉、运动、唱歌等。

中性的:睡觉、吃东西等。

不恰当的:打架、喝酒、狂睡、狂吃等

(3)表情调节法: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到镜子面前对着自己扮鬼脸。你会发现笑起来的自己其实也很可爱,不开心的情绪也就不见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快乐表情操。(全体起立)

总结: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有情绪时,觉察自己的情绪,此刻我的体验是怎样的,并告诉自己是正常的,接纳自己的情绪。你的情绪张力就会变小,如果这件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那就看看是不是可以通过调整我们的认知来调整我们的情绪。然后还可以选择把我们的情绪宣泄出去。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使你感到沮丧、忧虑或愤怒,而那个人就是你!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情绪的主人。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请老师们参考教师用书“教学评价要点”和“主题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感受社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体会他们的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2.在体会劳动者的辛苦的同时,能珍惜并学会感激他人的劳动。

(二)行为与习惯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知识与技能,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炼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请老师们参考教师用书“主题设计思路”和“图意说明)

感受社会劳动者的辛苦,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本课的重点。它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感受,一个是爱护。“感受”是“爱护”的基石。即只有对社会劳动者的辛苦有了真切的体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才有可能水到渠成。这个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从本课教材来看,本课由为我们服务的人、节日里坚持工作的人们、辛勤的农业劳动者、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课件相应出示相关教材图片)。为我们服务的人部分能帮我们导入课题“叔叔阿姨辛苦了”并奠定了初步感受社会劳动者劳动辛苦的基调;节日里坚持工作的人们部分则教育学生尊敬他们的劳动;辛勤的农业劳动者部分则是帮助学生对劳动辛苦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后是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部分是在以上情感激发和生活体验之后,引导学生注意节约资源,爱惜和感激别人的劳动。教材四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讲,养成一项习惯和品质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三条轴线中“我——社会“和四个方面的“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课标角度)。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初步认识劳动与收获的关系,学习感激劳动者,爱护他们的劳动成果,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掌握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认识劳动与收获的关系”,是上一课《今天我值日》的教学重点;“感受社会劳动者的辛苦,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本课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掌握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则是下一课《我来学做家务活》的重点。(单元目标的角度)本课课题《叔叔阿姨辛苦了》提示我们教学让学生感受他们的辛苦,在此基础上,爱护劳动成果才有了体验感悟的基础。(课题的角度)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那么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即是浓缩社会生活精华来帮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辛苦,激发他们爱护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前在状态”看,他们对各种各类的劳动者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劳动者的辛苦可能缺乏认知,因而对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感知劳动者的辛苦,感受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实际的角度)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结合教师用书“活动设计参考”以及本校本班学生实际进行)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它们从哪儿来”来帮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感受。于是我们利用上一周的中队活动课,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了草莓园,体验了阿姨叔叔们的工作。

第一个环节,我们引导学生重新体验那天的活动。先播放体验录像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接着回忆体验经历,最后定格画面,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样自然地把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入到课堂,在录像资料的回放中感受到辛苦,在交流讨论体验辛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比较真切地让学生体验到劳动者的'辛苦。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课堂交流活动再拓展到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去。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最喜欢的一件衣服。接着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食品和衣服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我们才能享有。接着结合我校一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运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一次小调查活动——上网了解食品加工的过程。(米饭的生产过程)最后把自己收集调查的成果和同学交流分享。这个环节的活动不仅升华了对前面活动的情感体验,还为下一个活动——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我会珍惜”来帮助学生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环节一,创设情境讲述丁丁“五一”旅游经历的故事,借助教材49页的图文并茂的资源,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丁丁哪些方面做得对。然后晒一晒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爱护了别人的劳动成果。本环节旨在从正面引导学生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光荣,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光荣的自豪感。

环节二,引导学生进行“不爱惜物品小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和同学们说说有哪些不爱惜物品的行为。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如何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此环节重在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以便学生自觉意识自己做的不够好的行为,培养从多角度爱惜物品的习惯。

环节三,让学生交流变废为宝的小窍门:你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变废为宝呢?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分享交流。爱惜物品,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活动环节 可以将学生自觉爱惜物品的行为培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的可能。

(三)我们拟通过实践活动布置进行结课,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力图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们设计以下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一: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理解、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请同学们亲手制作一件手工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周围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并附上一张便条,写上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实践活动二:帮丁丁完善“节约资源,爱护别人劳动的计划书”。

说课稿 篇4

【教材简析】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训练重点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复习运用本学期重点训练的阅读基本功,使学生通过本组 四篇课文的学习,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詹天佑》一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之一,即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课文从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背景和艰苦的地理环境,说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经历了许多艰难,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京张铁路提前峻工。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的。

【教学目的要求】

根据大纲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地理形势图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法选用】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弄懂课文内容。

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可采用正迁移的方法,由扶到放,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

一、整体再现课文内容

1、导语激趣:

1905年,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些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阻挠、要挟、嘲笑,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外宾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

(板书课题。)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整体内容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矛盾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石激起干层浪,达到了愤与启的目的。

二、导读全文

1、学习第一段,抓中心句:

⑴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杰出、爱国

⑵ 杰出是什么意思?

⑶ 詹天佑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抓思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第二至第四段,完成教学要求1、2。

⑴ 学习第二段:

① 提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的?

板书:

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

②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国际形势如何 ?板书:阻挠。

③ 阻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阻挠?怎样阻挠?

介绍时代背景,放地理形势图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突出能否修筑京张铁路是关系到民族荣辱的大事,从而体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板书:要挟 。

④ 把要挟放在句子中理解。

⑤ 当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形势又是怎样?

指导理解轻蔑的意思,以及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

⑥ 面对帝国主义阻挠、要抉、嘲笑和复杂的地理条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充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爱国)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感悟到作者的措词之准确。

⑵ 学习第三段:

① 浏览第三段,并分层。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② 学习勘测线路一层:

轻声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划出有关句子。

抓住精密一词,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的工作作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抓住一定一词,用高昂的语调,坚定的语气,读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进一步体现他的爱国精神。

③ 学习开凿隧道一层: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步:请学生说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根据学生的理解,画出开凿隧道的草图,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画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开凿隧道。

(通过读──说──画──说,层层深入,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从而突破了难点。)

④ 学习设计线路一层:

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本段。

一读:通过自读课文,理解本层的内容。

二画: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人字形线路图。

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理解了内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训练,训练中理解。

师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就是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今后,我们在学习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地的`情况才能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板书:

当时当地的情况。

本段的教学,首先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在学习课文第一层时,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在学习第三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其次,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中介,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一,在学习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两层时,以读为主,辅之以引导,理解遇到什么困难,采取怎样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草图,实际操练,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其二,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和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表达方式,将有关内容表述出来,加强了表达能力。其三,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这样,既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⑶ 学习第四段:

①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争气。

② 如今,当游览中国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的铜像,看到京张铁路这一伟大工程,都会赞叹不已,他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这样扩教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詹天佑确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三、回归整体,检查效果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不正是我国人民无穷智慧的佐证吗 ?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詹天佑。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背景:本节课内容是选自华中师大出版社《信息技术》高中第一册,是本学期的第七节课,前面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处理简单的信息,并且就在前节课还认识了计算机内的主要部件和他们的工作原理,本节主要介绍操作系统,通过引导,启发,讲授,让学习基本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计算机上的和非计算机系统上的),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重要概念和技巧,希望学生理解操作系用的基本思想并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我这里有个很新的想法,我认为这个课程不是计算机课,不能局限于计算机,要延伸到生活,大家都能看到现在的手机有操作系统,经过提示,能够意识到电视机,洗衣机也有操作系统,其实若将人当作计算机的部件,整个社会也像操作系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计算机上的,非计算机上的);开拓学生眼界,认识几种常见的和另外一些非常见的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在Internet上搜索和过滤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操作系统优缺点,为选择和购买操作系统提供一些信息,进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优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软件的重要性(对比人类思想的重要性);借鉴操作系统里面的某些概念和技巧,科学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小组的团结合作和竞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组织能力。

3、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作用和一些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将计算机知识联系生活,将计算机的一些科学的'做法应用到学习和生活。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涉及面很广,介绍性的知识比较多,教师在课堂上占用时间相对较多,主要是介绍,启发,联想,对比,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发展很是科学,很多东西值得借鉴,要教会学生将一些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如批处理-书包里带着一天要用的所有书,并行处理-坐公汽的时候听英语,中断-烧开水的时候看书,**,大家都在抱怨时间不够精力不够,是不是你的操作系统算法不是很优秀?)

2、学法:本节课学生上机时间约占40%-50%,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小组,在每组中选出1-3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协调和调度;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同时,考虑到学生层次的不同,布置了简单,中难,高难三种类型的任务,供学生实际使用。

三、说媒体

1、带投影的多媒体网络教室,PPT文件直观高效;

2、建立学习型的网站,更容易体现互动。

3、对象:高一学生、时间:40分钟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一)介绍操作系统--时间4-5分--以课件形式--老师活动

a、上节课讲的计算机部件,如何统一协调

b、机器里面有WORD/QQ/IE,如何相互不影响还可以协同工作

c、机器用的二进制,我们如何交流?

d、装系统是什么意思?

e、操作系统的功能

(二)操作系统--时间3-4分--老师演示、学生观察

a、计算机上DOS,WINDOWS,Linux等等

b、手机PALM,WM,SYBIAN

c、电子表,洗衣机上的操作系统

d、人类社会的操作系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e、共性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间15-20分,分层布置任务

a、提示学生选择性的看我们学习网站上的知识;

b、发挥小组作用(每组一个任务)

①操作系统的作用?②为什么需要操作系统,③PC机上的其他的操作系统,④WINDOWS系列的优缺点,⑤其他设备上的操作系统

c、让学生演示(充当小老师角色,每组一个代表1分钟)

(四)总结并补充讲解--时间5-8分--

a、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b、操作系统中的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多道程序执行,批处理,分时,中断,树形目录等等,联系学习和生活。

c、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需求和条件不一样,

d、我国操作系统的现状,祖国的发展;爱国主义的培养

e、新型的开发是源代码的linux,

(五)布置练习和预习--时间2分

a、继续完善网站建设;

b、每位同学回家之后,根据今天学习内容,联系学习和生活,提某一个方面的改进意见。

c、能否不使用windows?windows的成功在哪里?

d、下节课资源管理器,如何科学组织资源(主要是文件)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多边形》的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五个部分。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多边形》,探索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种多边形打好基础。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学习四边形的基础, 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3、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公式的得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 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及对角线;

② 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③ 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内涵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转化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和概括的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更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在一个平面内,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固定,一边套上橡皮筋往外拉成一条折线,该折线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再把橡皮筋的一边又往外拉,再固定, 又围成什么图形?……不断地向外拉,结果围成什么图形?

如果上述情况不是往外拉而是往里推,那是什么图形?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 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新知识,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思考: 多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 渗透了互为转化的思想。

2、新课学习:

(1)基本概念

我把新课的引入过程作为本节课一条主线,各环节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往外拉得到的这些图形称为凸多边形,你能给往里推得到的多边形起个名字吗?怎样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把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从分割的角度来区别,指出暂时研究的只是凸多边形。

帮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类比得出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的定义,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及内角,并会表示出一个多边形。

引入特殊多边形之前, 先欣赏生活中常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图案, 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说明这种规则的、对称的图形非常重要,为下一节学习用正多边形铺设地板作好铺垫。

在多边形的对角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应突出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段,把多

边形分割成了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目的是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2)知识探究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领会其运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在知识探究这一部分,我采取以下两个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探究活动1:多边形的对角线

先让学生画出四边形、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只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其余学生则在下面都画出这三种情况,由动脑到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画出几条对角线?②这样的画法把多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因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就是从对角线和三角形入手的,因此,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回想课前引入的过程, 图形的转化中对角线有什么作用? 与边数对比,发现什么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探究活动2: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是难点, 能不能从以上对角线的问题得到启示呢? 为了紧紧扣住主题, 前后呼应. 我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怎样算出?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量角器量一量, 或类似求三角形内角和那样剪下来拼一拼, 有的可能马上就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就是2×180°……在肯定正确的答案和各种想法的同时,让学生寻找出最优办法。

说课稿 篇7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精度科普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今天小编整理其其说课稿,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 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制成飞船形状的字卡、词卡。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训练学生识字写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甚至在说话中创造语言,体现了工具性的特点;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怀。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说——模拟宇航员介绍,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识字中,我先让学生读文自主识字,接着由句——词——字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再次认读,体现识字的层次性。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尤其以魔方的形式师生互动,识字——组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读感悟中,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读、模拟读、介绍读、展示读等一系列读书活动,间或穿插说话训练,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文感悟后,教师依据学生已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基础,顺势而导,让学生谈学习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感情。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产生对网络这一新科技的喜爱,最后鼓励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再查资料,把语文课堂扩大到了课外,走入了学生的平常生活当中。

 三、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美丽的太空画面,让学生观看。

(鲜活而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感受神奇,产生向往之情。)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师尊重他们的个体感受,并鼓励指导他们说较完整准确的话,激发其说话热情。)

3、师激情:在茫茫的宇宙中,点缀着无数颗美丽的星球,它们看上去似乎彼此离得很近,但实际上却相隔非常遥远。在广阔无垠的太空里,藏着无穷的奥秘。看到如此美丽的太空画面,你想说点儿什么?指名谈感想。师顺势利导:是啊,人人都想去太空遨游一番,你们猜想一下,在太空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自由说后,师导入课题:如果在太空生活,许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稀奇而且还有点“古怪”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太空生活有关的课文。(板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贵有疑,疑而促思。学生产生“想知道”的愿望后,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能激发学生去通过读书探究的迫切愿望。)

2、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自主识字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3、汇报读文:采取个人展示读、小组竞赛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顺。

(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满足低段学生好表现的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三、引导学生识字:

1、学生快速找出含生字的句子读几遍,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领读、齐读,师生共同正音。

2、从上述句中找出含生字的词,去掉其余部分,学生认读生词。

3、去掉上述词中其余部分,只留生字,让学生认读并自由组词。

(由句——词——字的认读,根据难度不同,有层次地多次再现生字,让学生随文识字,既是新授,又是复现。在读的过程中,生字不断复现,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

(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出平等、和谐的氛围,测读形式更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5、师生合作认字:师拿出字词魔方,任意翻转各面,学生开火车认读。

6、学生再读文,读通顺,读流利。齐读或小组接龙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激趣益智的魔方识字和接龙读书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显得生机盎然。师生互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趣的同学向汇报人询问,由汇报人详细解答。

(2)、学生自由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3)、全班配动作齐读。

(4)、用“即使……也……”和“要想……得……”说话。

第四段:

(1)、学生边介绍边表演有趣的动作。

(2)、用“为了……”说话。

第五段:学生介绍后,示范读,领读。

(在学生自由汇报的基础上,每段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既使课堂富于变化,避免单调,又给了学生自读感悟的空间,体现了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的理念。适当而精要的语言训练,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在学语言用语言的过程中,夯实了语文基本功。)

4、听了几位于航员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又有什么想问的呢?(启发学生探究太空生活与地球生活不同的原因。)

 三、整体感悟,了解“失重”:

1、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哪怕是再深奥难懂的科学道理,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师决不包办。自读自悟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师相机板书:趣事多)

3、语言训练小结:太空生活真是太 ,我真想 。

四、感情朗读:

小组接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最有趣。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别的太空趣事吗?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课后请小朋友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有关太空知识的资料,来和同学们交流。

(现代信息社会,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是他们今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学习,产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为他们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六、指导写字:六、指导写字

1、生观察8个字,按结构归类。

左右结构:杯、件、住、须、能、飘; 独体字:必、事。

2、引导学生发现怎样写好字的方法。如:“杯、件、住、须”四字左窄右宽,“能、飘”二字左右大致相等……

3、师选重点示范写,学生认真看,注意速度和力度,不能太慢,也不能用力过大。如:“必”字只讲解“卧钩”的写法和笔顺。

4、学生先描红,后书写。师提醒: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前看范字的位置,结构及笔画差异;临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写一笔看一笔;写完后再与范字对照,力求写下一个字时有所进步。

(写字教学,重在写。但掌握好的方法,能使记字、写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看——想——说,加深印象。教师的范写与学生的认真观察,能让生较快地掌握写字方法。)

说课稿 篇8

教材、学情分析:

目前幼师班2年级的学生音乐理论课基本学完,能用适当的节奏或演奏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在伴奏中,和弦是表现音乐很重要的知识。是钢琴学习中运用特别多,钢琴教学在音阶,乐曲、练习曲中已经用到这个知识,但是对和弦在作为伴奏音乐的运用却了解的很少。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通过和弦伴奏学习,知道什么是和弦,了解柱式,分解和弦和半分解和弦演奏特点。

二、区别柱式,分解和弦和半分解和弦对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三、通过学习,能掌握简易儿歌的伴奏方法,培养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合作意识。

由于学生要设计其中一种和弦为音乐伴奏,因此了解什么情绪的音乐使用哪种和弦比较合适是关键,因此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和弦的基本特征,感受3种和弦伴奏在乐曲中的不同作用。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3种和弦伴奏来表达儿歌的风格。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教学方法:示范法与主动探究教学方法。

1导入:感知——听辨

将车尔尼599第19条这首典型的C大调练习曲用柱式,分解和弦和半分解和弦进行伴奏,让学生感受3种伴奏对曲风的改变。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的联络点:复习C大调音阶中的正音级1,4,5级的三和弦及穿指与跨指的运用,抓住音乐要素切入点,运用知识迁移法,为揭示和弦课题埋下伏笔。

2.新课:当同学们对不同情绪的音乐有一定的感知与鉴别能力时,导入另一种音乐要素:即伴奏中的和弦对表现音乐的作用。讲解和弦的三种形式: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和半分解和弦,引发学生对和弦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实践识谱、视唱了解什么叫和弦。示范车尔尼第19,20,22条练习曲(设计意图: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清晰、正确了解知识)

3、重点分析、实践体验:教师给出不同演奏形式的柱式和分解和弦,让学生实际练习,体验演奏方法和不同的节奏音响效果,接着教师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和弦,半分解和弦为同一个音乐《送别》伴奏,说说他们的感受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此时的提问不局限思路,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自由演奏,引导学生自然地对两个不同的和弦进行对比,实践出真知]

教师范奏、辨别音乐。听老师演奏3首儿歌音乐,说说他们采用的是哪种和弦伴奏?对音乐情绪怎样?《卖报歌》《小红帽》《采蘑菇的小姑娘》;(设计意图:视听辨别,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运用:

在你弹过的曲子中找到用柱式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和半分解和弦的乐曲,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为大家演奏。

小组合作创作和弦为音乐伴奏《欢乐颂》《音阶歌》:(设计意图:把感性的经验转化为理性的创作,听唱奏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4,交流汇报、拓展新知:将各组和弦编配的音乐用各种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并共同分析,编配得怎样?表现得效果,进一步明确在使用柱式和分解和弦编配音乐事要体会乐曲的情绪。分享以后、由教师总结最后,结束此课。(设计意图:联想,品味自己创作的音乐,从而使其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清晰、细致。达到一种精神上享受和满足。)

5,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采用的是主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如通过听、唱、说、演奏、书写、表现音乐。调动学生各种认知手段进行探究。通过对比欣赏来发现“问题”,通过“闭目聆听”,“亲手描摹”来解决问题。完成对和弦伴奏的认识运用创作的过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