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来源:书屋网 1.8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倒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倒数的认识在西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45—47页,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说倒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尝试观察、归纳、类推、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4、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首先必须掌握倒数的意义与求法,其次1、0的倒数,以及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所以我认为倒数的意义及其倒数的求法是教学的重点。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里要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所以我认为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结合课本中的例子说明,然后可以让学生举出几组倒数,并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们发表意见,用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所举的例子对不对。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 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尝试教学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五、学法: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尝试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层次: ①创设情境——引入概念②观察归纳——形成概念③讨论研究——深化概念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⑥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的趣味性,让受教育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本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四川基础教育网上的部分内容并加以整合利用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在这里我由生活中的具体的实例引入: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倒过来?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a、人倒立 b、杯子 c、凳子 d、分数

这样符合小学生喜欢探究新奇奥妙事物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仔细观察这4组数字,除了形上有倒的现象外,每两个分数之间还存在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每两个分数相乘的积是1,在此基础上引出倒数的概念,重点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这里老师强调“互为”说明成为倒数的两个数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即表述倒数时,必须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或者说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互为倒数。

(三)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① 找倒数(这里指的是分数),引导学生考虑怎么找的?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方法如下: 分母是8,分子是15,求它的倒数就是把他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也就是

②整数(这里指的是大于1的自然数),这样的数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它们的倒数也是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 1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概括总结:1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因为1等于一分之一,一分之一分母、分子调换位置还是一分之一,就是1。

④0有没有倒数?学生起争议,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数,任何一个数和0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⑤ 充实规律,加深规律。非0自然数的倒数和0没有倒数是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认识的误区。

(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在这组练习题中除了有整数、分数以外还有小数,以及带分数的求倒,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⑴倒数的意义;⑵倒数的求法;⑶非0自然数,以及小数、带分数的倒数⑷ 0的倒数。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六)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学生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倒数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简述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着重从倒数的意义及方法上出发,力求简明厄要,我把板书的重点放在重要的概念上面。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发动机曲轴装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二章第二单元里面一项内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主要包含了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与五大系统,曲轴的装配是曲柄连杆机构里面重要的学习与实训内容,也是这门课程里面重要的学习与实训内容。发动机曲轴属于汽车零部件里面的一个磨损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故障,这时候我们要对它经常保养,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发动机解体之后需要进行安装,而曲轴的装配是整个发动机装配里面至关重要的一项,曲轴装配不合理、检测不够精确,汽车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新的故障,也会加剧其他部件的损坏。所以说曲轴的装配这个知识点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曲轴安装方法,还要对让学生对装配好的曲轴学会检测,装好的曲轴能不能正常使用。实际教学过程中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先由教师示范,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的组长边看边跟着老师操作,第二课时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各组组长回到本组指导本组的学生完成实训工单任务,老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难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掌握曲轴的装配方法。

2.学会对装配好的曲轴进行检测,并分析能否在实际中很好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熟悉曲轴与其他部件的装配关系和曲轴的运动情况。 ②要求学生学会对安装好的曲轴进行检测与分析。

③对曲轴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要求掌握。

2.能力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对个别学生指导,培养学生指导学生养成自学提高的习惯。

②通过曲轴检测、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学生分组训练共同完成实训任务,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意识,

使个人融入团体。

②爱护保护实训设备,每次使用完工具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清洁,以便下次方面使用,养成方便别人就等于方便自己的理念。

③注意安全,防止在实训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碰上手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说教学准备

本节课属于实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常用工具和测量工具。

1.丰田5A发动机一台。主要用于发动机曲轴的装配教学。

2.扭力扳手一把。主要用于曲轴主轴承盖力矩的拧紧。

3.铜棒一个。主要用于发动机装配好后曲轴轴向间隙测量时前后的撬动。

4.磁力座及百分表一对。主要用于曲轴轴向间隙和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5.千分尺一把。规格为25—50mm,主要用于曲轴主轴颈圆度和圆柱度的测量。

6.V型铁块两个。主要用于曲轴测量时将曲轴支撑起来便于检测。

7.常用工具一套。主要是套筒工具,用于曲轴主轴颈螺母、曲轴前后油封盖螺栓的紧固。

三、说教法

1.在学习曲轴的清洁检查时,主要采用讲解的方法,给学生讲清楚安装曲轴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保证曲轴安装好之后能够正常使用。

2.曲轴装配时,主要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让学生看清楚曲轴的整个安装过程。同时指出安装时的注意事项,比如轴瓦涂膜润滑油、安装顺序和标记、螺母拧紧规则和拧紧力矩,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认真的去看用心去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老师反复展示,多次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关键环节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在去尝试,达到边学边理解的目的,以便对别的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在示范过程中多举反例,让学生动脑思考,老师纠正学生的`知识误区。

3.在学习曲轴的检测时,采用边示范边讲解边操作边指导的方法,让学生对安装好的曲轴学会检测与分析。在讲曲轴的损伤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达到知识活学活用的作用。在学习曲轴的检测时,给学生边示范边讲清楚检测的内容、工具的使用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及本节课这部分内容需要达到的目的。重点测量部位反复引导,突破知识重难点。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合标准值判断曲轴安装是否良好,今后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独立完成本节课发动机曲轴安装与测量实训任务工单。

四、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互相促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

在对曲轴的清洁检查教学时,学生要努力去听,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思考曲轴清洁检查的意义,使这部分知识潜意识的消化掉,理解透。

在教曲轴装配和曲轴的检测时,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先跟着老师的示范进行操作,领会操作要领。对不清楚的地方,随时请教老师或者与同伴共同讨论,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组长学会后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本组,作为小老师教其他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各组同学操作时的错误点。最后各组派一名学生,对本组的学习情况作进行汇报,然后老师随机抽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分为六个部分。1.老师讲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使学生对新课有一个认识。2.老师把本节课用到的设备进行简单讲述,使学生在实训时有所准备。3.老师示范、讲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各组组长跟老师先学。4.学生指导学生,老师巡回检查,完成学习任务。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重难点知识进行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布置作业。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巩固和理解,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好本节课的实训报告,特别是对检测数据学会正确的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说课稿 篇3

一、课标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主要内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学习有关透镜的一些名词,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前期是光的折射,后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而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改变光路的器件,在生活、生产和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同时有关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又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教材的编写思路: 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透镜:首先让学生认识透镜的外部特征,然后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焦点、焦距等重要概念。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增设了一些学生活动,如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学生通过接触实物,亲自操作、观察,对透镜的作用、焦点、焦距等会有真切的体验,把有关知识真正学会弄懂,而不是纸上谈兵、仅记住抽象的名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课外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四、教学重难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透镜的基本性质,也是引入焦点、焦距的基础;对透镜而言,焦点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点,无论作光路图,还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涉及到焦点。并且凹透镜的虚焦点是人为引入的,比较抽象,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学生容易出错。所以特制订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探究能力,但大部分学生缺少自我探究和归纳整理意识。透镜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六、教法学法

本节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具体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逆向思维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4、教师精讲,解读探究

5、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6、课外活动,提升能力

本教学模式是在我校“六环节”教学模式(复习、目标、自学、交流、精讲、精练)的指导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学和探究,体现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我国20xx年9月3日大阅兵,点燃学生的激情,问:哪些仪器记录了这个扬我国威的历史时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介绍:投影仪、放映机,、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设计目的】: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见“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分发的透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外观上有何区别?

2. 试一试:正常眼睛的同学戴一下近视眼镜,近视眼睛戴一下远视眼镜,谈谈感受。

3.做一做: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提示:透镜距书较近。)问: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和归纳能力。

2.为学习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做铺垫。

(四)教师精讲,解读探究

1. 演示实验: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用光具盘和配套的条状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做。

2.介绍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教学手段】: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光路,用光路图表示出来,画在练习本上。指定两名学生,分别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教师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光路图,介绍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介绍凹透镜的虚焦点时要慢一些,用彩笔画出延长线(虚线),并让学生补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思考:

(1)若将某一光源放在焦点F处,则光线通过凸透镜会以怎样的光线射出?

(2)若光线对着凹透镜对侧的虚焦点照射,则光线通过凹透镜会以怎样的光线射出?

【设计意图】:利用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五)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六)课外活动,提升能力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强调:千万不要透过凸透镜观察太阳,以免损伤眼睛。)

思考:影响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计目的】:

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上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的活动。

附:板书设计

奇妙的透镜

一、透镜分类{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线作用:

三、三条特殊光线

【设计意图】:

以简洁的文字和规范的作图板演在黑板上,清晰明了,再现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九、教学效果

1、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问题导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定位准确。

2、在教法、学法的设计上突出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逆向思维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3、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和归纳能力。

说课稿 篇4

一、说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是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复习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函数概念的实质是:表示两个数集的元素之间,按照某种法则确定的一种对应关系。然后用集合语言给出函数的一个新的定义。它既是对初中的函数概念的一个提高,又为揭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作了准备,这种编写也体现了在认识上由特殊到一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函数符号y?f(x)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初步学会从图形(或图象)、表格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体会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再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概括、

归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初中的常量、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复习再现初中变量观点描述函数的概念,为后面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来定义函数奠定基础。

请同学观看几段视频(神州六号的发射,花开放的过程,人身高的变化过程,汽车行驶的过程,运动员跳水的过程等)。

在这些过程中,总是因为一个量的变化影响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他们之间总存在着一些规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数学知识描述这些规律——变量与函数(揭题)。

通过实例:(1)认识生活中充满变量间的依赖关系;(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二)概念的形成

1.探究实例:

1、(幻灯片1)如图,这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请大家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提出问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任取一个时刻t(时),请问都有几个温度与它相对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并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任取一个时刻t(时)都只有一个温度T(℃)与它对应。

2、(幻灯片2)如下表,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利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3、(幻灯片3)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提出问题:请问任取一个不同的r ,S的值有几个?

请大家填写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r 的值,S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2.引出概念

从上面的三个函数关系的例子,回答以下问题: 1.三个函数例子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3.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何关系? 总结出函数关系的实质:是表达两个数集的元素之间,按照某种法则确定的一种对应关系。

用集合语言来更确切地刻画函数的定义: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内任意数x,按照确定的法则f,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值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利用实际问题引出概念,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概念深化

从上面的三个函数关系的例子,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完成, 1.指出定义域,并写出值域。 2.区分函数与函数值 3.作为函数有几个要素?

4.如何检验给定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5.在函数关系式中,函数的定义域有时可以省略,你能明确它的定义域吗? 在实际问题中定义域还受到谁的制约?

通过实例和问题,突破理解对应法则这一难点。

(四)习题探讨

用多媒体依次出示教材上的三个例题,老师先分析每个例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自己独立完成,最后通过大屏幕展示规范的解题格式。

对例1,让学生求解后,规范解题格式,小节求定义域的方法。 对例2,学生自我完成后相互对照交流,小节求值域的方法。

对例3,先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启发学生把x-1看作一个整体,不妨先用t来表示,体会整体代换的思想。小节求对应法则,即求解析式的方法。

通过例题的讲解,规范解题格式,培养解题规范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33页练习A1-5题,练习B1-5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能熟练的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六)归纳小结

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观察、归纳、总结,教师完善。 知识上: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思想方法上:整体代换的思想

让学生积极发言,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及时点评并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

(七)布置作业

1.必做题:见课本第52页习题2-1A1、4题;B第4题

2.选做题:由投影展示.

目的: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

六、说板书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用红色笔标注,整个板书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默读和朗读课文,同学们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定为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说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具体的学法是: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地球灾难及环保的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再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三、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

(一)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估计学生会答:地球。),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导学

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而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

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

(1)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2)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3)做一次环保小宣传。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四、说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时,我凭借中央电教馆资源共享库中查询到的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源,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远教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建构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媒体的情趣氛围中,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并能结合影像资料,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说课稿 篇6

全文紧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语言生动活泼,意思表达得深入浅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说我教授这节课的过程。

一、说教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来多。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人们密切的关系。2>

感悟、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3>

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作用,体会起奇妙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选择了目标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用运多媒体课件。

语文课,重在通过对语文文字的接触、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积淀语言。如何在说明性文体课上上出语文味,是一大难点。但本设计应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第一特性。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以读代讲,以合作探究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抓住文中重点句子体会互联网的奇妙。通过课前预习、读、疑、想、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到课文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表达。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开火车读)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读了课文,这节我们做什么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出示课题齐读

4)精读课文

感受奇妙

A、点击学习要求,按要求先自学,后小组合作学。(认真读每一句话从中能看出什么奇妙之处?可在句子边写简单的批注,如:大、快、多等)意在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

B、全班交流

朗读感悟。依次出示板书三个特点;大、快、多,学生很快找出相关句段。课件出示这些段落,通过读、想、议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互联网的`奇妙,同时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购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文章,通缉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丰富知识。

5)总结全文

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我总结说: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们有什么关系这几方面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但这只是网络知识的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探索。

6)课外作业巧布置,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这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

四、说这节课的得失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1、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足之处:没能很好利用网络,让学生亲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点明沉溺网络的危害。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章先介绍植物生殖后,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片和饲养家蚕课外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昆虫摄影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发育的理解。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四、说课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达成: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大踏步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自然现象。例如:腐肉生蛆?等等问题。

目的:这样从日常生活中现象开始引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习了知识又领略大自然的奥妙。

达成:通过昆虫摄影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

目的: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1、蚕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达成:①分组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课文、观看教学片,思考分析并合作完成三个讨论题。教师在过程中引导、评价。

目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引导攻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达成:②学生在前面阅读、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家蚕发育的教学录像片,并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理解变态发育。

目的:这样通过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攻破难点

达成:③引导学生对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图片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到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联系中国文化,让学生体验蚕的奉献精神;通过诗的改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目的:完成能力的培养;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培养情操。

3、其他昆虫的发育,区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达成:让学生进一步对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进行比较相同点,归纳小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发育。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常见昆虫。

目的:攻破目标难点理解变态发育和常见昆虫的发育。

(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

达成:进行技能训练,先分析课本上家蚕和蝗虫蜕皮说明原因,并说明这问题不明确、不具体。从而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知识的拓展。

目的: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四)课后练习,加强知识

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 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而致用和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充分体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提升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2、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3.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3、例如:蟋蟀、螳螂等。

五、说理念(三个关键词):

生命:教育教学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最质朴的教和育的理念应该是:有利于生命个体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种族的繁荣和延续。生物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该注重此方面,通过教和育的活动,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和转换思维感受生命轮回的奇妙,生命消逝过程中美好的瞬间:蝴蝶的优雅起舞,蚕蛾至死完成繁衍的使命,早春蜻蜓婷婷玉立等等,等等!以至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生活:生命都会有生活,生活中都会有生命,养蚕织布,丝绸之路,以虫赋诗都是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

生生不息:生殖与发育,形成轮回,多种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变态发育等等,以适应自然环境,得以生生不息,也才有生命轮回,不断生殖发育。

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网络文明小公民》。本课教材是20xx年版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的第18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和“文明上网知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形成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以及如何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绿色”上网。

本课采用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学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环境和教学准备】本课在网络教室进行,使用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演示课件、以及《网络文明小公民》专题网站,实现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网络上浏览、查找、下载信息。大家觉得网络上的内容多不多呀?你喜欢在网上干些什么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入新课,在网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同学们在上网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呢?结合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概念和危害。教师总结: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我们提供便利和帮助的同时,往往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成长。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文明、健康上网,如何做个网络文明小公民。

二、新授环节:通过电子教学软件播放关于病毒危害的动画。同学们,美丽、可爱的熊猫图标后面原来隐藏着的是一个横行一时、破坏力极强的计算机病毒!看了这段文字,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初步感知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计算机病毒危害巨大,在网络上横行的可不止“熊猫烧香”病毒一个,有成千上万个比“熊猫烧香”更厉害的病毒横行于网络,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正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所以我们不能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假象所迷惑!关于计算机病毒,你想知道一些什么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广播出示: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什么特点?3、计算机病毒一般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4、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后一般会有怎样的表现和危害?)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浏览《网络文明小公民》专题网站,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逐一分析解答上述四个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并适时广播演示。教师通过举例人感染了病毒,生了病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来说说如果计算机中了毒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安装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备份数据。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杀毒软件,并强调装了杀毒软件不是就此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因为病毒在不断地升级、变种,新的病毒又层出不穷,所以要养成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及时查杀病毒的习惯。

人可以通过打各种疾病疫苗,锻炼身体,来预防病毒侵入。让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呢?学生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补充: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安全补丁、安装防护软件(如360安全卫士、各类防火墙)、或是安装硬件保护卡、封闭常见木马(蠕虫)的入侵端口等方法来尽可能地不让病毒入侵你的计算机。

新授“文明上网”知识:病毒只是我们上网过程中遇到的一种麻烦,对付计算机病毒,我们可以查杀和防范。对于我们这些十一二岁已经开始在因特网中遨游的网络小公民来说,大家觉得又该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健康的上网,做个网络文明小公民呢?(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齐读一下。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收获?请填入教材上的“成果蓝”。填写、交流体会和收获。教师作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我们还了解该如何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知识,希望这些知识能促使大家早日成为一个“网络文明小公民”。

【教学反思】

《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的教材特点是思想教育性比较高,实际操作的教学环节比较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感知病毒的无处不在和巨大危害,从而激起他们想了解相关病毒知识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并在学生了解病毒相关知识的时候,适时安排了上网操作,还要求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渠道。在讲述安全、文明、健康上网时,我采用先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注意点的办法,自己先说说,然后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在“公约”的要求下,在上网前对网络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上网后注意自己方方面面的言行。相信学生们能以此为一个起点,慢慢认清网络,逐渐规范自己的网上言行,做个合格的网络文明小公民。

网络文明小公民

查杀 文明

病毒 上网

防治 健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