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简短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

来源:书屋网 2.02W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之一,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有关于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简短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

  李白的故事一:清凉渡

清凉渡,在陶辛圩的东边。

传说夏日的一天,诗仙李白告别在泾川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汪伦,恋恋不舍地乘舟而下到了这个渡口,登上绿柳成荫的堤岸,在渡口旁一座简易的小亭内坐下,取出汪伦赠送的桃花潭酒,一面品美酒滋味,一面赏水乡风韵。徐徐凉风挟带着荷菱幽香扑鼻而来,李白恍若身处仙境。

当地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书生来到渡口,取出刚采来的莲子、菱角给李白下酒。

李白一边吃着莲子、菱角,一边饮酒,甚是高兴,随口哼出诗句,书生听了大惊,忙起身作辑:“先生莫非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李白兴致正酣,继续饮酒吟诗,一副豪爽闲适之态。书生认定面前这位散发老者正是诗仙李白,扑嗵一声跪倒在地,恳请李白收自己为弟子。

书生跪了很长时间,不敢抬头,也没有听到对方的回应。忽然,听到匆促的脚步声,伴着“好清凉、好清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吟唱声,书生禁不住抬起头来,面前早没了李白的身影。接下来好些日子,人们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发现书生守候在那里,显然是一心等待诗仙李白,直到得知李白已死于当涂采石矶才了结此愿。

李白死后,书生依然常常独自来到渡口,把采摘的莲子、菱角抛入水中,以此悼念心目中可敬的诗人,随后毅然放弃考举人的机会,追随诗仙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临行前,在李白留下足迹的渡口修斗门建凉亭,定名清凉渡。

  李白的故事二:命名郎官湖

古汉阳城南有一个美丽的湖泊,自从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赐名为“郎官湖”,便成为著名的文化湖泊,直到明代中期,郎官湖尚存,名人游赏赋诗不断。李白题名郎官湖、李白夜游郎官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官湖夜月”在明代列为“汉阳十景”之一。

唐代乾元元年(758年)秋,李白流放途经汉阳。汉阳县王县令是个青年才俊,喜欢饮酒,善于弹琴吟诗,与李白性格相投,对李白仰慕已久。听说李白流放经过汉阳,王县令兴奋不已,准备为李白接风洗尘,留他多住些时日。

说来也巧,此时朝廷的尚书郎张谓作为钦差大臣出使武昌,他的弟弟张谨在汉阳担任沔州判官,而且张谓又是李白曾经在朝廷供职时的文友。鉴于此,汉阳县王县令与沔州杜太守精心策划,为张谓和李白安排一次高雅别致的活动——月夜游湖。

汉阳城南有一个湖,东南两面临长江,西接汉水入江古道通济港,北抵大别山下汉阳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天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一条豪华游船从汉阳城南门外进入南湖。沙棠木打造的船体,楠木制做的船桨,画舫内外挂满灯笼,锦帐中央摆酒设宴,张谓和李白并列坐在上宾席位,沔州杜太守、汉阳县王县令以及文士辅翼、岑静和判官张谨陪坐两旁。王县令致辞,为这次“觞于江城之南湖”找了个由头:“圣主师戡藩镇乱,洛阳收复定长安。郎官故共诗仙趣,天下再平江沔欢。”

夜色沉静,清风徐徐,身置湖中,神清气爽。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闪着粼粼清光,如同一条长长的白练,简直可以拾掇起来。就在大家听了王县令赋诗,举杯尽情欣赏湖光月色之时,船尾玉笛、琵琶等管弦乐声响起,划破长空寂静;船头舞女身着罗衣曼妙起舞,极尽飘逸娇柔。此情此景真可谓是:月白光清,对酒当歌,四座陶醉,风雅盎然。

眼观南湖秋月白、罗衣舞女娇,耳闻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对酒当歌,乐天下之再平,张谓显得特别兴奋。他醉意矇眬地站起身来,伸开双臂,环顾四周,开阔爽朗,心情格外舒畅,回过头来感慨万分地对李白说:“真是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贤士豪客游过此湖,却都是枉践佳景,使得这么美的湖寂寥无闻,实在可惜!你李夫子才华横溢、大名远扬,为了我张谓到此一游,请李夫子给这个湖标个美好的名字,千秋万代永远流传。”

听张谓一番话说得殊有胜慨,李白兴致盎然,当即举起酒樽,说道:“难得张谓郎官如此钟爱这片湖水呀!”说罢走到船头,将满满一樽酒洒向湖中,振臂呼出三个字:“郎官湖!”船上众人片刻寂然,转而爆发出一阵喝彩:“郎官湖!”

“郎官湖!郎官湖!”呼声在月夜湖面飘向远方。

李白意犹未尽,进而说:“古有尚书仆射李冲受赏的湖叫‘仆射陂’,今有尚书郎官张谓钟爱的湖得号‘郎官湖’。郎官湖配仆射陂,诸位意下如何?”

在座的各位同声叫绝。辅翼、岑静二位文士对李白把郎官湖比作仆射陂,更是赞叹不已:“郑圃有仆射陂,大别有郎官湖,古今合璧,南北联姻。”辅翼接着说:“虽然如此,仆射陂还不及郎官湖呢。大别山、郎官湖,山水相依,美名与共,极尽风流啊!”

一番议论后,杜太守认为命名郎官湖是沔州的一件盛事。王县令提议,请诗仙李白赋诗纪事,然后命人刻于石碑上,立碑于湖边,使郎官湖“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于是,鼓乐欢歌再起,觥筹交错,李白落笔如飞,很快书就《泛沔州城南郎官湖》157字的纪事序和一首五言古诗

其诗云:“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从此,郎官湖声名大噪,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名人题诗颇丰,“官湖夜月”为“汉阳十景”之一。

随着岁月流逝,当年李白“四望超然”的郎官湖面目全非,东部淹没入江,西部淤为陆地,北部边缘融入汉阳城。如今,汉阳区建桥街尚有一条古城小巷保留古名“郎官湖”,而古城外寻觅郎官湖遗踪,当在鹦鹉花园小区。

  李白的故事三:骑鲸仙去的传说

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年轻时击剑任侠,诗名远播。不过,他素来有心学道,所以高道司马承祯一见到他,就赞许说:“我们俩可以一起神游八表之极。”意思说可以一同参访仙界。另一位诗人、后来做了道士的贺知章初读李诗,便称赞他是“谪仙人”,意思是天上暂贬人间的神仙。李白自己也曾受过符篆,列名道籍。唐玄宗时,他因诗名极盛,做了当时的翰林学士。此职是没有什么实权的,不过在皇帝身边陪陪罢了。他自己呢,自认为才高八斗,又倾慕世外高仙,对官场勾心斗角、权贵飞扬跋扈都心存蔑视。他高唱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岂能够低眉下气弯腰曲背去奉承权贵们,使我不能心中自在脸色舒展?这样,朝中权贵对他也常心存忌恨。杨贵妃的哥哥、宰相杨国忠,和皇帝面前的大太监、官封太尉的高力士,更是将李白看作眼中钉。

一日,忽然有唐朝属国渤海国派使者入朝,带来一封书信,玄宗令臣下拆开读来,谁知那信上的文字,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认得。

玄宗心中十分不乐:堂堂大唐王朝,居然没人读得懂属国的书信,岂不让人耻笑。散朝之后,贺知章猛然想起,李白通各国文字,定能读通此信,便向玄宗推荐。皇帝急忙派人去将李白请来。

李白展开书信一看,原来是一封恐吓信,大意是,让唐朝将属国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给渤海国,否则,便“起兵厮杀,且看哪家胜败”!满朝文武这才明白底里,一面敬佩李白的学问,一边恼恨渤海国王无礼。玄宗忙与大臣们讨论,如何处置此事,李白说道:“这事不用着急,明天召来渤海使臣,让我用他国文字回—封信,驳其狂妄,责以大义,定叫他老实朝贡。”第二天,李白喝得醉醺醺,进得朝堂仍然脸带醉色。原来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习惯酒助诗兴,醉催文思。玄宗让人在御座前,放一张七宝床,供李白写回信,渤海使者站在一旁待命。对李白写回信,百官都脸有喜色,唯独杨国忠、高力士满脸不高兴。李白瞧在眼里,且不说话,待近侍小太监将信纸在案几上铺开,李白便奏启皇帝说:“臣以前被杨丞相、高太尉欺侮,他们在前,我神气不旺。乞请陛下颁下圣旨,让杨国忠替臣磨墨,高力士为臣脱靴,臣才能意气豪放,举笔草诏,代天子宣言,不辱君命。”这话一出,从皇帝到下臣,谁不心惊?但正是用人之际,没法子,只得听从所奏,玄宗便降旨,让杨国忠弯腰磨墨,高力士蹲下脱靴。待墨磨浓,高力士捧靴站立一劳,李白昂昂得意,提起笔来,一挥而就。然后当众宣读诏书,无非是驳斥来书狂妄无理,宣扬大唐国威,然后说:“大唐皇帝汪洋大度,可以原谅你无知狂悖,你们应当立刻悔悟,勤勉操持,岁岁贡献,否则将自取羞辱。”渤海使臣接过回信一看,一式通顺的渤海国文字,不由又惊讶又骇怕。叩头辞朝退出,才悄悄问贺知章:“刚才读诏的是谁?”贺回答:“是翰林学士李白。”使臣又问:“翰林学士是多大的官,能让宰相磨墨,太尉脱靴?”贺知章回答说:“宰相、太尉,不过是人间的贵臣,那李学士却是天上神仙下凡,辅助大唐,有谁能比得上?”

渤海使臣回国后将所见所闻报告国王,并展示大唐国书。国王看了国书,与大臣商议:“大唐有神仙相助,怎么抵敌得住?”于是另写国书,派使朝贡,与大唐重新修好。李白借草诏书羞辱了杨国忠和高力士,他二人怀恨在心,常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的坏话,所以玄宗每次想派给李白一个有实权的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挠。不久安禄山造反,天下大乱。李白投效永王李璘,一心想参与平乱。谁知李璘与其兄长、肃宗皇帝闹起矛盾,最后惹来杀身之祸,李白莫名其妙地被牵连进去,被发配到夜郎。后来虽然被赦免,肃宗也想给李白一官半职,但李白已绝了做官的念头,一心修道。他沿长江游览,这天,泊舟在采石江边。当晚月明如昼,李白坐在船头畅饮,忽然听见天边音乐之声嘹亮,而且越传越近。接着,江中风浪大作,有条几丈长的大鲸鱼,鼓起长鬣浮出水面,有两个仙童,手持旌节,来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派我俩迎接星主还位。”舟上其他人都惊吓得昏死过去。待醒来时,只见李白坐在鲸背上,音乐前导,腾云驾雾升天去了。

李白主要成就

诗歌

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语言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代表作品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词赋

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菩萨蛮》《忆秦娥》等。

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实际上,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书法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剑术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道经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老师,此人于开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五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思想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李白的人物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之一,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有关于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的故事一:清凉渡

清凉渡,在陶辛圩的东边。

传说夏日的一天,诗仙李白告别在泾川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汪伦,恋恋不舍地乘舟而下到了这个渡口,登上绿柳成荫的堤岸,在渡口旁一座简易的小亭内坐下,取出汪伦赠送的桃花潭酒,一面品美酒滋味,一面赏水乡风韵。徐徐凉风挟带着荷菱幽香扑鼻而来,李白恍若身处仙境。

当地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书生来到渡口,取出刚采来的莲子、菱角给李白下酒。

李白一边吃着莲子、菱角,一边饮酒,甚是高兴,随口哼出诗句,书生听了大惊,忙起身作辑:“先生莫非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李白兴致正酣,继续饮酒吟诗,一副豪爽闲适之态。书生认定面前这位散发老者正是诗仙李白,扑嗵一声跪倒在地,恳请李白收自己为弟子。

书生跪了很长时间,不敢抬头,也没有听到对方的回应。忽然,听到匆促的脚步声,伴着“好清凉、好清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吟唱声,书生禁不住抬起头来,面前早没了李白的身影。接下来好些日子,人们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发现书生守候在那里,显然是一心等待诗仙李白,直到得知李白已死于当涂采石矶才了结此愿。

李白死后,书生依然常常独自来到渡口,把采摘的莲子、菱角抛入水中,以此悼念心目中可敬的诗人,随后毅然放弃考举人的机会,追随诗仙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临行前,在李白留下足迹的渡口修斗门建凉亭,定名清凉渡。

  李白的故事二:命名郎官湖

古汉阳城南有一个美丽的湖泊,自从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赐名为“郎官湖”,便成为著名的文化湖泊,直到明代中期,郎官湖尚存,名人游赏赋诗不断。李白题名郎官湖、李白夜游郎官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官湖夜月”在明代列为“汉阳十景”之一。

唐代乾元元年(758年)秋,李白流放途经汉阳。汉阳县王县令是个青年才俊,喜欢饮酒,善于弹琴吟诗,与李白性格相投,对李白仰慕已久。听说李白流放经过汉阳,王县令兴奋不已,准备为李白接风洗尘,留他多住些时日。

说来也巧,此时朝廷的尚书郎张谓作为钦差大臣出使武昌,他的弟弟张谨在汉阳担任沔州判官,而且张谓又是李白曾经在朝廷供职时的文友。鉴于此,汉阳县王县令与沔州杜太守精心策划,为张谓和李白安排一次高雅别致的活动——月夜游湖。

汉阳城南有一个湖,东南两面临长江,西接汉水入江古道通济港,北抵大别山下汉阳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天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一条豪华游船从汉阳城南门外进入南湖。沙棠木打造的船体,楠木制做的船桨,画舫内外挂满灯笼,锦帐中央摆酒设宴,张谓和李白并列坐在上宾席位,沔州杜太守、汉阳县王县令以及文士辅翼、岑静和判官张谨陪坐两旁。王县令致辞,为这次“觞于江城之南湖”找了个由头:“圣主师戡藩镇乱,洛阳收复定长安。郎官故共诗仙趣,天下再平江沔欢。”

夜色沉静,清风徐徐,身置湖中,神清气爽。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闪着粼粼清光,如同一条长长的白练,简直可以拾掇起来。就在大家听了王县令赋诗,举杯尽情欣赏湖光月色之时,船尾玉笛、琵琶等管弦乐声响起,划破长空寂静;船头舞女身着罗衣曼妙起舞,极尽飘逸娇柔。此情此景真可谓是:月白光清,对酒当歌,四座陶醉,风雅盎然。

眼观南湖秋月白、罗衣舞女娇,耳闻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对酒当歌,乐天下之再平,张谓显得特别兴奋。他醉意矇眬地站起身来,伸开双臂,环顾四周,开阔爽朗,心情格外舒畅,回过头来感慨万分地对李白说:“真是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贤士豪客游过此湖,却都是枉践佳景,使得这么美的湖寂寥无闻,实在可惜!你李夫子才华横溢、大名远扬,为了我张谓到此一游,请李夫子给这个湖标个美好的名字,千秋万代永远流传。”

听张谓一番话说得殊有胜慨,李白兴致盎然,当即举起酒樽,说道:“难得张谓郎官如此钟爱这片湖水呀!”说罢走到船头,将满满一樽酒洒向湖中,振臂呼出三个字:“郎官湖!”船上众人片刻寂然,转而爆发出一阵喝彩:“郎官湖!”

“郎官湖!郎官湖!”呼声在月夜湖面飘向远方。

李白意犹未尽,进而说:“古有尚书仆射李冲受赏的湖叫‘仆射陂’,今有尚书郎官张谓钟爱的湖得号‘郎官湖’。郎官湖配仆射陂,诸位意下如何?”

在座的各位同声叫绝。辅翼、岑静二位文士对李白把郎官湖比作仆射陂,更是赞叹不已:“郑圃有仆射陂,大别有郎官湖,古今合璧,南北联姻。”辅翼接着说:“虽然如此,仆射陂还不及郎官湖呢。大别山、郎官湖,山水相依,美名与共,极尽风流啊!”

一番议论后,杜太守认为命名郎官湖是沔州的一件盛事。王县令提议,请诗仙李白赋诗纪事,然后命人刻于石碑上,立碑于湖边,使郎官湖“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于是,鼓乐欢歌再起,觥筹交错,李白落笔如飞,很快书就《泛沔州城南郎官湖》157字的纪事序和一首五言古诗。

其诗云:“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从此,郎官湖声名大噪,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名人题诗颇丰,“官湖夜月”为“汉阳十景”之一。

随着岁月流逝,当年李白“四望超然”的郎官湖面目全非,东部淹没入江,西部淤为陆地,北部边缘融入汉阳城。如今,汉阳区建桥街尚有一条古城小巷保留古名“郎官湖”,而古城外寻觅郎官湖遗踪,当在鹦鹉花园小区。

  李白的故事三:骑鲸仙去的传说

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年轻时击剑任侠,诗名远播。不过,他素来有心学道,所以高道司马承祯一见到他,就赞许说:“我们俩可以一起神游八表之极。”意思说可以一同参访仙界。另一位诗人、后来做了道士的贺知章初读李诗,便称赞他是“谪仙人”,意思是天上暂贬人间的神仙。李白自己也曾受过符篆,列名道籍。唐玄宗时,他因诗名极盛,做了当时的翰林学士。此职是没有什么实权的,不过在皇帝身边陪陪罢了。他自己呢,自认为才高八斗,又倾慕世外高仙,对官场勾心斗角、权贵飞扬跋扈都心存蔑视。他高唱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岂能够低眉下气弯腰曲背去奉承权贵们,使我不能心中自在脸色舒展?这样,朝中权贵对他也常心存忌恨。杨贵妃的哥哥、宰相杨国忠,和皇帝面前的大太监、官封太尉的高力士,更是将李白看作眼中钉。

一日,忽然有唐朝属国渤海国派使者入朝,带来一封书信,玄宗令臣下拆开读来,谁知那信上的文字,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认得。

玄宗心中十分不乐:堂堂大唐王朝,居然没人读得懂属国的书信,岂不让人耻笑。散朝之后,贺知章猛然想起,李白通各国文字,定能读通此信,便向玄宗推荐。皇帝急忙派人去将李白请来。

李白展开书信一看,原来是一封恐吓信,大意是,让唐朝将属国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给渤海国,否则,便“起兵厮杀,且看哪家胜败”!满朝文武这才明白底里,一面敬佩李白的学问,一边恼恨渤海国王无礼。玄宗忙与大臣们讨论,如何处置此事,李白说道:“这事不用着急,明天召来渤海使臣,让我用他国文字回—封信,驳其狂妄,责以大义,定叫他老实朝贡。”第二天,李白喝得醉醺醺,进得朝堂仍然脸带醉色。原来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习惯酒助诗兴,醉催文思。玄宗让人在御座前,放一张七宝床,供李白写回信,渤海使者站在一旁待命。对李白写回信,百官都脸有喜色,唯独杨国忠、高力士满脸不高兴。李白瞧在眼里,且不说话,待近侍小太监将信纸在案几上铺开,李白便奏启皇帝说:“臣以前被杨丞相、高太尉欺侮,他们在前,我神气不旺。乞请陛下颁下圣旨,让杨国忠替臣磨墨,高力士为臣脱靴,臣才能意气豪放,举笔草诏,代天子宣言,不辱君命。”这话一出,从皇帝到下臣,谁不心惊?但正是用人之际,没法子,只得听从所奏,玄宗便降旨,让杨国忠弯腰磨墨,高力士蹲下脱靴。待墨磨浓,高力士捧靴站立一劳,李白昂昂得意,提起笔来,一挥而就。然后当众宣读诏书,无非是驳斥来书狂妄无理,宣扬大唐国威,然后说:“大唐皇帝汪洋大度,可以原谅你无知狂悖,你们应当立刻悔悟,勤勉操持,岁岁贡献,否则将自取羞辱。”渤海使臣接过回信一看,一式通顺的渤海国文字,不由又惊讶又骇怕。叩头辞朝退出,才悄悄问贺知章:“刚才读诏的是谁?”贺回答:“是翰林学士李白。”使臣又问:“翰林学士是多大的官,能让宰相磨墨,太尉脱靴?”贺知章回答说:“宰相、太尉,不过是人间的贵臣,那李学士却是天上神仙下凡,辅助大唐,有谁能比得上?”

渤海使臣回国后将所见所闻报告国王,并展示大唐国书。国王看了国书,与大臣商议:“大唐有神仙相助,怎么抵敌得住?”于是另写国书,派使朝贡,与大唐重新修好。李白借草诏书羞辱了杨国忠和高力士,他二人怀恨在心,常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的坏话,所以玄宗每次想派给李白一个有实权的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挠。不久安禄山造反,天下大乱。李白投效永王李璘,一心想参与平乱。谁知李璘与其兄长、肃宗皇帝闹起矛盾,最后惹来杀身之祸,李白莫名其妙地被牵连进去,被发配到夜郎。后来虽然被赦免,肃宗也想给李白一官半职,但李白已绝了做官的念头,一心修道。他沿长江游览,这天,泊舟在采石江边。当晚月明如昼,李白坐在船头畅饮,忽然听见天边音乐之声嘹亮,而且越传越近。接着,江中风浪大作,有条几丈长的大鲸鱼,鼓起长鬣浮出水面,有两个仙童,手持旌节,来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派我俩迎接星主还位。”舟上其他人都惊吓得昏死过去。待醒来时,只见李白坐在鲸背上,音乐前导,腾云驾雾升天去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