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考作文内容的捷径

来源:书屋网 2.3W


关键词:古文教学、作文素材积累、学以致用、灵活变通
内容提要:针对目前考生作文不会用例、不善用例从而造成内容空洞的毛病,指导学生如何从所学的古文篇目中去灵活变通,挖掘写作素材,快速提升作文内容。

提升高考作文内容的捷径

研读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会发现作文提升的关键在于两个环节: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好学,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就会很快上手,但内容难学,关键在于用例。其中用例是否恰当;用例是否丰富;用例是否新鲜是重要的三个因素。换一句话说,谁抓到了这三个因素,谁就可以提升作文内容的得分。因此作文教学的重点显然应该在如何提升作文的用例方面下功夫。
笔者认为,引导学生积累新鲜材料是一个捷径,比如:看电视、读报纸等,但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靠这样的方法积累材料毕竟有限。那么能不能调动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材料呢?比如,高中三年所学的古文。如果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好好整理一下,尤其是选择那些一文多用的材料,加以积累,不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吗?事实上,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有许多聪明的考生便是从课本古文中取材。这里不妨试举几例:
2002年《心灵的选择》,广东考生的优秀作文《面对选择》就以“屈原的选择”、“陶渊明的选择”、“项羽的选择”为例证明话题,很具说服力。
2003年《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就有考生灵活运用《触龙说赵太后》一例,强调触龙劝说太后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触龙巧妙利用情感“亲近”,“情感共鸣”的方式,改变了太后对他劝说用意的认知,进而改变对“长安君作人质”的认知,对证明话题很有说服力。
可见,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古文,学好古文,做好古文素材积累工作,已成为作文内容提升的快捷途径之一。今年广东高考评卷再次证明了这点。从评卷情况来看,今年虽然离题作文较少,但高分作文却不多,原因是学生在“语言与沟通”方面的典型事例少,从而导致内容单薄,不具说服力。曾经就有不少考生一出考场就抱怨:平时积累的材料都用不上,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头大,想不到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话题。……其实,如果这些学生古文学得好,又懂得灵活变通,怎么会没材料可用了。
事实上今年高考的很多优秀作文,也一样是从中学课本古文中选取的。例如:优秀作文《此时无声胜有声》就举了高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来论证。他说:“……烛之武很伟大,他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中退去,挽救一个国家,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些语句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又明了,让秦伯感受到亡郑的害处而放弃攻郑。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试想,如果这个考生不熟悉课本的古文篇目,平时没有做积累一材多用的工作,他是不可能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想出这样切合话题的事例。因此,作为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课本古文加以积累,并做到善于变通的话,那么学生做到用例恰当,用例丰富也就不是困难的事了。下面我就举一些具体的古文篇目谈谈。
例1:《烛之武退秦师》可用来阐释“爱国,人人有份”、“口才,十分重要”、“艺高人胆大”;也可阐释“有志不在年高”、“机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发现人才的重要”、“团结协作,奇迹可待”、“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等观点。
例2:《触龙说赵太后》可用来阐释“说话应讲究艺术”、“要学会换一种方式做事”;也可阐释“做事应权衡轻重”、“做事,应有长远计划”、“没有国就没有家”、“有一种爱是一种害”、“女人不比男人差”、“成功要靠自己奋斗”、“英明的选择需要排除情感因素的干扰”等观点。
例3:《勾践灭误》可用来阐释“人,应敢于检讨自己”、“得民心者得天下”、“善败者不忘”;也可阐释“失败,是一种锤炼”、“毅力,是成功的关键”、“仁者无敌”、“成大事者应能屈能伸”、“永远不要轻视自己的对手”、“创业容易守业难”、“人,不应停止追求”、“失败,始于不思进取”、“成由俭来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观点。
以上仅举了高中语文第一册一个单元的课文,以斑窥豹,整个中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上的古文篇目还有多少材料可用啊!所以,引导学生积累一材多用的材料,就可以取得以一当十的作用,为什么不用呢?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在运用材料作论据的时候至少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向准确。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分析会得出不同的观点。所以,陈述材料时一定要尽力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枝叶,围绕论点进行概括,突出侧重面。例如,要以《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事论证“要努力培养善听的耳朵”这一观点,这样陈述材料就比较恰当:齐王如果是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家伙,邹忌的话纵然说得再动听也是对牛弹琴!要论证“感情影响着对事物的认知”就可以这样陈述材料:如果不是因为邹忌的妻子特别爱邹忌,她怎么会认为连自己都觉得“弗如(徐公)远甚”的邹忌会美过徐公呢?如果要论证“政府应设真话奖”这一观点,就可以这样陈述材料:如果齐王不设定奖励制度,群臣岂能放胆进谏?齐王有没有诚意?会不会是沽名钓誉?群臣没有理由不怀疑!
二、力求简洁。《屈原列传》中写到屈原被顷襄王流放时有一段较长的叙述,大致是说楚怀王客死于秦,公子子兰难辞其咎,当初是他力劝乃父入秦的,屈原虽然坚决反对那一冒险行动,但终究无效。当血的事实印证了屈原的正确后,朝野上下纷纷呼吁要撤消子兰令尹之职,强烈要求重新起用屈原时,屈原反而再度遭流放!拿此例来论证“人的感情往往影响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怎样陈述?如果不是“爱子”的力劝,楚怀王怎会盲目涉险、客死他乡?如果不是涉及顷襄王的弟弟,屈原又怎会再遭流放?两句足矣。
三、力求新颖。所谓新颖,除了指新近发生的大事或出现的典型人物之外,还指过去的、但却很少出现于他人文章中的人和事;其实,课本中的材料往往被人忽视,因此,用在文中有时反而给人一种新颖感而受人青睐,并且能让评卷老师看到考生那种“学以致用”的习惯和灵活变通的能力,内心先喜三分,这样自然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众所周知,高三作文教学一向令人头痛,尤其是普通中学的高三作文。在学生语文基础差、阅读面窄、写作能力弱的情况下,怎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快速提升学生作文?我想,重古文,学变通,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用例不能不说是一个快速提升学生作文内容的捷径之一。

杭州市萧山党山中学 邬昌玲
作者email: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