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根作文

来源:书屋网 1.67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之根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之根作文

中华之根作文1

以前我对中国的习俗并没有太多兴趣,当然也不太了解。直到我看了那本《中国文化》后,对它有了另一番看法,觉得它并不是自己所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那么你知道这些习俗是如何来的吗?

比如我们国家最热闹的春节。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贴的春联是怎样来的呢?以及“福”字为什么要倒过来贴呢?原来早在秦汉以前,人们已经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木板,上面写着门神“神荼”与“郁垒”的名字,以求门神帮自己降妖除魔。后来人们发明了对联,桃木板上写对联。因为桃木收采起来比较麻烦,于是不久桃木板改用为纸张,此时叫“春贴纸”。直到明代初年才出现“春联”一词。而把“福”字倒过来贴是暗示着“福到了”,这个习俗来自于明朝朱元璋的故事。

一般的家庭都会把香插在灶头旁或把“福”字贴在灶头上,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祭祀神坛之一的“灶神”平时有监察下民的责任,该户人家的功过恶善,都要定期报告天庭,上天则依据其报告决定这家人来年的祸福。所以人们为了祈求好运会用香等供品赐给灶神。可以说灶神是上古时期家庭祭祀的对象之一。人们认为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汇报的日子,直到除夕回来。于是人们把灶神升天的日子称为送灶,回来时称为接灶。

我发现古时候流传的习俗大多有它自身的意义。倘若我没有看过《中国文化》,我还真不晓得这些特别习俗的由来,更不会知道有这些如此有趣的故事。但我也感到很疑惑,既然这些习俗这么独特,可为什么如今已听不见欢悦的爆竹声?元宵节为什么也没有赏花灯、猜灯谜?反而外国的圣诞节、万圣节举办得如火如荼。难道大家都忘了中国的那些传统节日了吗?

我深深相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受到保护,它们不应该因此而消亡,它们是代表中国古时人们色彩斑斓的世界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是弥足珍贵的宝物!让我们守传统之根,扬中华之美,让中国优良习俗如亘古不息的河流,奔腾不止!

中华之根作文2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山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

我的国家,中国;我的民族,中华民族。这是一棵饱经沧桑而又亭亭如盖的树。而这高大树木的支撑,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之根。

我常沉浸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读诗词歌赋,看元白唱和,东坡先生研究美食,欧阳修不计前嫌赏识对手引荐的文人,当年砸缸的司马光成为王安石的死对头……一句句诗词,在我的心间跳跃;一个个趣史,使我乐不可支。看戏曲演出,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唱念做打,一个个眼神流转着的是生旦净丑的性格。这曲调,这唱词,仿佛让听者也有了台上关公的威风凛凛了。刺绣、泥塑、书画……数不清的非遗。正是这些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是人们不动声色的老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5000年文化底蕴的滋养,养的是中华人民的性格。

中华民族勇往无前的性格,更是一种为国献身的精神。是屈原投江时的那一种决绝,是戊戌六君子为革命流血的那一种坚定,是邓稼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袁隆平信仰不变的那一种付出……我们如今的吃饱穿暖,自信自强,正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兴盛,而这正来自于这些默默的,怀着奉献精神,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伟大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根,向着地心的太阳,永不后退。

中山先生曾寄予厚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至于自身之肩上。”其言信然,奔腾向前的中华民族,汇成大江大河背后的涓涓细流,源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是城市中第一个睁开眼睛的环卫工人,是兢兢业业过着普通生活的公司职员,是公交车上“往里走”的声音,是总给人带来惊喜的快递小哥……甚至包括我们,一群读书的少年。这种情怀不一定是多么宏大的事情,也许只是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个体,做出的每一个小小善举。默默无闻地忠于职守,他们,广大的基层劳动者,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细小却广泛的根。每一支,每一条,都在用力汲取养分。

中华民族的精神,像枣的根,汲取地下苦咸的水,捧出来的却是世上少见的甘果。中华之根,归根结底是人。愿吾辈之少年,不惧前路漫漫,为结出的果实,勇往直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