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来源:书屋网 2.31W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 ④欣然规往(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9、陶渊明 东晋

10、代词,这 交错相通 通“邀”,邀请 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4、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6—9题。(1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3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悉如外人 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小题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分)

【小题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案

【小题1】(3分)(1)类(2)都(3)请、邀请

【小题1】(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3分)(2)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过。(3分)

【小题1】热情好客(2分) 桃源人害怕外人破坏他们与世隔绝和平安宁的生活。(与此大意相近即可)(3分)

【小题1】(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交错相通(2)计划

2.B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4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甚异之。

4、豁然开朗。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处处志之。

11、闻之,欣然规往。

12、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翻译句子。

1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2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4、后遂无问津者。

三、选择:

2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复前行不复出焉

D.便舍船屋舍俨然

四、回答下列问题:

2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27、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28、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29、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30、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31、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32、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33、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34、假如当时的渔人是一名导游,请你代他拟写一段桃花源的导游词?

答案:

1、缘:沿着。

2、落英:落花。

3、异:诧异。

4、豁然:开阔的样子。

5、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6、交通:交错相通。

7、怡然:喜悦的样子。

8、具:详尽。

9、妻子:妻子小孩。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志:作标记。

11、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12、寻:不久。

津:渡口。

13、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14、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15、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16、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7、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8.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0、(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1、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22、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23、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24、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25.C2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27、诣太守,说如此。

28、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9、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30、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

②时间过得快。

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

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31、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

32、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

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33、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34、略。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

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A

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6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 》作者

4. 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6.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附答案】

(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7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便要还家(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游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3.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8

桃花源记(选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屋舍俨然

④咸来问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参考答案:

1. ①通“邀”,邀请 ②与世隔绝的地方 ③整齐的样子 ④都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意思对即可)

3.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源中生活安宁/没有战乱/能安居乐业。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9

阅读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起首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忽”字,透露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写山的小口与后面什么文字呼应?同后面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寥寥数语,写________写________,笔墨间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情绪,展示着桃花源里_________的景象。

5.为何“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谁问的?谁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叹惋”的内容你能想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足为外人道”,担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划线的两个“志”,用法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不复得路”,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这段是不是多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渔人偶逢桃花林)

2.惊奇.惊喜的心情

3.写源内外景色及人们的生活,写小山口为后面的豁然开朗,源中美景作铺垫。

4.景物 人物惊喜 欣喜 和平、富足、快乐

5.因为源中人几百年未见到过“外人”

6. 源中人问 渔人答

7. “略”。

8.(要点)美好生活不愿被破坏

9.前一个是动词,作标记;后一个是名词,标志。

10.(要点)因为源中景物生活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本不可寻,(学生能各抒道理都可以。)

11.由学生说道理,理由同上题同。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0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

③便要还家( )

④怡然自乐( )

3.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陶渊明 东晋或“晋”或“晋代”

2.①类;②交错相通;③通“邀”,邀请;④愉快的样子。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1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7.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诚不可缺 (4)卒亡天下

9.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坛而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吾闻二世少子也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1.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答案:

7.祖先躲避战乱; 隋炀帝失天下(2分,每空1分)

8.(4分,每小题1分)

(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9. D

10.(4分,每句2分)

(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1.

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1分)《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1)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1)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1分)《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1)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1)

译文: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词。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渔人甚异之 水陆草木之花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整齐的样子。②通“邀”,邀请。

2.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A

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等等。

5.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

②诣太守,说如此( )____________

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2、C

3、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意对即可)

4、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4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

②村中闻有此人/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从口人/民弗从也

④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说的桃花源美好的地方体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

(2)请

2.①

3.①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②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起来。

4.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和平安宁,人民生活快乐富足。(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今亡(逃跑)亦死

无论(不论)魏晋

B.今或(有时)闻无罪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D.楚人怜(爱戴)之

此中人语(说)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扶苏以数谏故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吴广以为然

父利其然也

10.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体现了桃源民风淳朴。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D.甲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乙文以叙述为主,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参考答案]

8.B(A:一正一错,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B:全错,或:有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C:全对;D:一正一错,语:告诉)

9.B(A:前乃:于是,就;后乃:竟然;B:两以:因为;C:前为:向;后为:为了,表目的;D:前然:正确;后然:这样)

10.C(直接原因应是:失期,法皆斩)

11.(1)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了。(关键词会、度译错一个或两个,均扣1分,语意连贯1分)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关键词具译错,扣1分,语义连贯1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