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来源:书屋网 9.36K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二、说教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价

课前准备

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

《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

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

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聆听《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展开

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复听《渴望春天》两遍。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免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学习作品的风格

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深入

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学习作品的结构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

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控制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

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缅怀一代音乐大师。

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拓展

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知识

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注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

老师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利用下节音乐课,召开一次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班会,以文字、图像、音响、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够展开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收集的成效和意义

说课稿 篇2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小动物第二课《观察蚂蚁》一课。

一。说教材

《观察小动物》这一单元中《观察蚂蚁》一课是促使学生深入的思考,使学生不仅提高观察。描述动物的身体特征及其行为的技巧,而且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解答一些他们以前的疑问。由于学生对于蚂蚁通过各种渠道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学生以往的知识防碍新的学习,《观察蚂蚁》一课尽力利用学生支离破碎。不系统。一知半解的知识和学生平等地。和谐地展开讨论研究,把学习研究的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概念水平和认知能力。

《观察蚂蚁》是苏教版《科学》三下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和习性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发现蚂蚁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全面细致的观察,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一)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简单分析和对学生的潜心解读,又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改革的方向,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本课的教学重确定为:外形特征,难点确定为:行为习惯,对于蚂蚁的外形三年级的学生不难掌握,蚂蚁是一种常见的动物,本课的教学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他们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认知方面没有多大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可低估的意义,所以我把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惯确定为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教学非常重视探究活动,观察蚂蚁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探究过程,所以我有计划地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列入检查的要求,对观察仔细。描述清楚的学生予以评定,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作到有的放矢。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探究性学习贯穿整整节课,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谈,以师生互动为主线,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起指导作用,我运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在整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的选择探究内容和探究的方法,学生轻松快乐的进行科学探究与观察活动,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培养他们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课堂中我体现了科学课的开放性,首先是在材料上的开放,每一组的实验材料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再者是探究空间的开放,不约束学生,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探究,不用再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观察研究,并在潜移默化中体现了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增进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的整和。

三。教学过程

为达成上述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激发兴趣,珍爱生命

首先课前让学生寻找蚂蚁的踪迹并想办法把蚂蚁请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于蚂蚁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他们寻找小蚂蚁的踪迹时,可能会发现蚂蚁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课上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请小蚂蚁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有礼貌,让孩子体验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

2。观察外形,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观察蚂蚁的外形时,我把这一探究活动设计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小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仔细的观察,老师对于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蚂蚁,画出蚂蚁的形态,学生不断补充,最后评议,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对蚂蚁外形形态有准确的把握,给予学生发表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开放空间

整节课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过程,以朋友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与蚂蚁已有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对问题已有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对于蚂蚁行为习性的观察是一个全面的观察过程,在课堂这个喧闹的环境下蚂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学生的观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设计了8种不同环境的生态盘,把蚂蚁放进不同环境的生态盘中,让它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下活动,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它有趣的事,三年级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会很快忘记,所以在每一组设置了一颗智慧星,把他们的发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会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向再一次提醒说要让小蚂蚁感到安全,使学生再一次要珍爱生命,懂得照顾小动物的正确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按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因为对于蚂蚁的观察不是一个单一的'观察过程,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课不束缚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范围,而是要学生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学科学用科学,探究科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翱翔,根据自我的兴趣发展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在学生汇报他的发现时,我只是给予肯定,没有过多的干涉他所发现的事实,对于比较有趣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蚂蚁的习性在全班有组织的进行交流,最后评议哪一组的智慧星的发现最多,哪一组发现的最有趣,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初步形成科学发现的价值观。这一环节除了准备了生态盘,还为每一组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他们有不同的发现,科学发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4。课后拓展,兴趣为主

整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一节课短短的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观察到所有的事实只能在限有的40分钟时间里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带上自己的蚂蚁放回大自然中去观察,让观察更真实,并以拟人化的说法要求学生把蚂蚁送回家,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探究性学习,学生多观察多实验,从每一组相同的实验材料改革为不同的实验材料,使每一个孩子有不同的发现,学生不再是一节课只局限于他观察和研究一个问题,而是全方位的进行观察,让兴趣活动带领他离开课堂,是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消费及其类型》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1。3的规定,其中包含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的结构三个目都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借贷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前两点最重要),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借贷消费

难点的依据:借贷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再谈谈我的教法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鉴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对居民生活消费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但也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错误观点,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2、教材内容的处理及依据

本框题的教学三个目,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目需教师灵活处理的,课本讲了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最主要因素,但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由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这两处都需求要教师归纳总结的。消费的类型这一目高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判断某种消费行为属于哪一种消费类型,所以这一目只需用实例简单解释说明。消费结构这一目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近几年的我国恩格尔走势图来把握恩格系数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出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的发展。

3、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举例法: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4、教具的选择

鉴于我校新教学楼教学硬件的实际情况,我主要是进行利用黑板加粉笔的讲授式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只要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几组现代人的消费图片(或描绘机组现代人消费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现代多彩的消费,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人们的消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过去,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利用父母的工资单解释可支配收入)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关。

我国总体消费水平不高,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问题。

2、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会影响消费。(举例子:组装机和品牌机p21,学生买MP3)

4、经济的发展水平

辨析:提高收入必然会提高消费水平

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

⑵提高消费水平措施:①促进经济发展(根本途径)

②提高收入水平(主要途径)

③稳定物价

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类型

¨¨¨老师的困惑:刚出来工作,没房子住,老师的爸妈说要我赚够钱才去买房子,而老师的弟建议我去借贷买房,老师的朋友就建议去租房子暂时住着,请同学们总结以下这几种消费方式?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注意是比重不是数量)

3、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的支出,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P23图反映出什么经济学道理?

①农村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改善,②同时,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③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4、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二、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

3、消费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才之路》的练习

(教师挑选典型的题目进行评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其实说是一篇散文、小品文更合适,作者从建筑学的胡同、胡同文化和胡同的衰落三个层次,写出了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它的衰败与没落,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很有味儿,亦不失典雅之气。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2、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

3、体味本文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具有京腔京调的韵味,而且《大纲》中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机会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特色。

其中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应该作为难点来对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今年暑假新教材培训时济南一中的耿文波老师曾讲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我深受启发,后来在网上查阅资料时也见到类似的文章,于是在授课中我经常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预习,自主探究,可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文学常识,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讨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问题。

三、说媒体

除了板书,我将采用一下媒体:

1、电视。播放歌曲,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

2、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请同学们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然后我就问学生:这首歌有什么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后我就抓住“大碗茶体现了北京人的生活特点”这一点,让学生找出歌词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能体现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书。

〔二〕明确目标〔略〕

〔三〕介绍作者,由学生自己介绍。

〔四〕分析课文

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

1、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先问学生:这篇文章思路是否清晰?

学生回答不一,先请回答是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尤其要说出自己是如何分析思路的,以便其他同学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其实本文只要抓住第5段在全文中的过渡作用,其他便迎刃而解。

2 、概括胡同的特点,然后总结它的总特点

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3、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

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概括重点,用时12分钟。

4、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讨论胡同文化的前景

刚才讲到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那么“忍”的精神应不应该提倡?学生回答后,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一味否定。

再提出:胡同文化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估计部分学生会受本文影响,只看到胡同文化的衰败落后的一面,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用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的片断,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胡同的消亡。这也是对鲁迅的拿来主义的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正在趋向衰落的传统文化存在?比如京剧。你将如何去做?

交流之后,可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以上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5、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的京味特色,须通过朗读才能体味的深刻,我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男女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是能够做到的。

以上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6、小结,布置作业:作同步训练中的语言知识巩固题和拓展练习。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依据七年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确定的,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和校园安全、饮食卫生和疾病预防、运动安全和运动意外、心理健康与安全、火灾预防及逃生常识、地震常识及避震逃生六个章节。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预防溺水是教材第三章的内容,根据指导纲要的教育内容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增强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四)教学准备

为了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我运用新闻和身边真实的案例,以及视频、文字、图片、歌谣等,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注意游泳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性,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我在设计〈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通过游戏竞赛,以及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一些视频资料,使学生在情绪和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获得安全知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能更形象直观地掌握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游戏竞赛法”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揭示主题

由新闻和身边真实的案例引入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教学意图。教学一开始,我就将今年刚刚入夏时,三起跟溺水有关的重大安全事故,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心里产生触动。再让他们谈谈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儿童溺水事故,并用一些数据更直观地让他们知道儿童溺水事故的可怕,明白生命有时是如此的脆弱,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激发他们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兴趣。

(二)小组讨论,探讨原因

溺水事故,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经常去河流和池塘边玩耍,所以在这个环节,我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去探究导致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最后由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三)学习新知、指导方法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1)初学游泳者如何注意安全;(2)发生溺水事故,如何救助?

初学游泳者如何注意安全,这个问题我是根据七年级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设计的,很多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游泳,这节内容非常实用,为了使画面不单调,我采用了图片加文字的方法,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里面第7点提到了抽筋,生活中我也经常听人说起过游泳时有抽筋状况,所以我通过查找一些资料,补充了消除抽筋的方法,并配有动作示范。接着通过齐读〈防溺水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牢记安全知识。然后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放松,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小组比一比。

发生溺水事故时,如何救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就是一瞬间,而且当事人都会很慌乱,所以一定要把方法和遵循的原则牢记于心。我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一是自己溺水时,如何自救?;二是别人溺水时,如何救人?三是将人救上岸后,该怎么做?除了用详细的文字解说,我还下载了一段视频〈如何救助溺水者〉,非常实用。

(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

通过案例、图片、视频已了解并掌握了预防溺水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便引势深化主题: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并在毛阿敏的〈平安相伴〉MV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导致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

初学游泳者如何注意安全

发生溺水事故时如何救助

(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