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读书日记汇编7篇

来源:书屋网 1.9W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日记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读书日记汇编7篇

读书日记 篇1

阳光小学包恩芳人与人之间需要缘分,动物与动物之间需要缘分,动物和人之间也需要缘分。

小白是一只漂亮的京巴狗,但它的命运却一直很坎坷,直到笑猫(一只爱笑的猫)将它从危险的绿狗山庄救出来,它才有机会去寻找属于它自己的归宿。然而好事总是多磨的,它选择在一个明星家里,那个叫阿贝哥的明星是个表里不一的双面人,当初之所以选择他家是因为看到阿贝哥英俊潇洒、活泼开朗,又有情有义。然而深入接触才发现他是一个阴晴不定,爱施暴力的虚伪人。小白为了救阿贝嫂,差点就牺牲了呢!幸得笑猫、地包天、菲娜与老老鼠的相救才得以死里逃生。这是小白的第一次选择。

人生总需要不停地做选择,动物也一样。小白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便来到了一户有钱人家,女主人和男主人对小白都不错。很快,小白被他们养得白白胖胖的,模样变得连它的朋友都认不出它来了呢。但后来小白了解到,女主人和男主人都是好吃懒做的啃老族,它很不屑,于是它选择了离开。这是小白的第二次选择。

每一次的离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机缘巧合之下,小白与它的.伙伴救了一只老京巴狗“心肝儿”并好心地把它送回家。可是善良的动物们不知道,心肝儿不是因为迷路而回不了家,而是主人家嫌它太老了,于是遗弃了它。也因为这次善举,小白有了它的第三次选择。这个主人家因为小白和年轻时的“心肝儿”长得一样的漂亮与可爱,因而看上了小白,希望它能留下来。小白觉得也没有更适合的地方可以去,便顺势留了下来。可是主人对“心肝儿”的再次遗弃让小白明白,主人并不是真正的爱狗,它怕自己老了以后的命运和“心肝儿”一样的悲惨。尽管现在的生活可以是安逸的,富贵的,但不是真心相对的主人,小白觉得不可靠。无奈之下,小白选择了再次离开。

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也许是为了遇见那个有缘的“她”。不知为什么,小白看见她的第一眼就想让她做它的主人。它和她在腊梅园相遇,每一天,她都会去;每一天,它也会去,但彼此却从未谋面。一天,她未来,小白担心她会出事便前往她家查看。果然不出所料,她昏迷在家却无人知晓,小白唤来了小区保安将她送往医院,因此救了她一命,于是它成了她的救命恩狗,他们俩也结下了部里不起的缘分。在她住院期间,小白发动笑猫、老老鼠为其收集腊梅花,以便她回家后能闻到她喜欢的味道。经过一番努力,她的家到处插着腊梅花枝。出院到家的那一天,她闻着满室的腊梅香,轻轻地将它拥在怀里,真诚地与它诉说,告诉它: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俩将相依为命。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是她忧伤的气质吸引了它,也许是她真诚的态度感动了它,它再一次有了选择,它选择留下,于是它为她做了它能做的一切(陪伴、解闷、送信、买东西??),终于他们幸福地待在了一起。 这则故事真实地传递出,人与人之间需要缘分,更需要真诚。以诚相待,老鼠和猫也能成好朋友,更何况人呢!

读书日记 篇2

诸葛亮无疑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晓天文地理。但读来读去,心中总有一个结不能打开:他为什么老是要和魏延过不去呢?在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后,我还是觉得魏延应该算是三国里的一个悲剧人物了,因此觉得有必要为他说上几句,鸣鸣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一起来谈谈。

我个人认为,在三国里,魏延是一个深明大义、识时务的俊杰。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门将士,要放刘备进城来。因文聘杀出阻拦,且刘备和诸葛亮并不领情,没有进城,魏延只好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惺惺相惜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之罪处死黄忠。在关键时刻,还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责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韩玄的人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还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绝后患。这真是无稽之谈!照此逻辑,所有的叛兵降将都应该推出斩首。最后还是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却影响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诸葛亮麾下奋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连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

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和黄忠一样资格的魏延,却被排斥在“五虎上将”之外。这就大大

地伤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出了一个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以一部出陇右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能够一举定秦川的。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之道,坐失良机。反过来还讥讽魏延:“你以为中原就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击,管叫你有去无回!”结果诸葛亮还是倾举国之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战途中。此其二也。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 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 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读书日记 篇3

“你是在为谁读书”

“你觉得读书快乐吗?”

看这两个问题是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胡小闹提出的两个问题。可能你们会回答为老师和父母读书,可这本书里的另外一个小男孩卡罗却回答:“为自己学习,也学得很快乐。”你觉得学习快乐吗?肯定有人觉得学习并不快乐,只有枯燥。而我虽然觉得学习没有乐趣,但也不觉得枯燥。这本书教会了我学习并不是为了老师和父母,而是为了自己。现在你应付,未来你艰辛;现在你辛苦,未来你幸福。这本书中的主人公胡小闹原来对学习并不上心,但认识了卡罗后,他便常常去图书馆,主动学习。后来,他成绩有所提高,知识也有所增长。从之前的45名,到现在的16名。 这才短短的几个月,胡小闹的成绩飞速上升,这一切都是因为卡罗。是卡罗让他知道学习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我在此给有些人提个醒:我们不是专门写作业和考试的机器,玩是我们的天性。学习不是为了大人们,学习不是为了别人,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父母催你好好学习,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老师催你好好学习,也不是为了自己;他们为的'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以此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培育之恩。生活事事离不开学习,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很重要,可我们还需要放松,还需要快乐,以下我有几条能学习又好,又快乐的方法,请采纳:1、多去图书馆,增加知识。2、放学后主动写作业,写完作业可以尽情的玩。3、制定好计划,该玩的时候玩,不该玩的时候学习。

希望大家采纳我的方法后那能天天向上,玩的时间也会多一点。

读书日记 篇4

暑假里,外公带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笑猫日记·蓝色的兔耳朵草》。这是一本很好看的童话故事书,我一回去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只用了一天的时间,我就看完了这本书。后来我又意犹未尽地翻看了好几遍。这本书不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还讲到了一些让我感动的事情:一是虎皮猫不辞辛苦地敲钟,无私奉献,二是笑猫为了帮助别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故事中讲到虎皮猫为了让人们和动物有幸福的`生活,坚持每天傍晚为大家敲响祈祷幸福的晚钟,它辛辛苦苦地敲钟,即便震聋了耳朵也在所不辞。笑猫为了帮助心爱的虎皮猫治好耳朵,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它不怕路途险恶、不惧巨大的山蜘蛛、凶猛的老虎和力大无穷的湖怪,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蓝山上,终于找到了能治好耳朵的兔耳朵草……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虎皮猫和笑猫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又勤劳勇敢、无私奉献,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啊!

读书日记 篇5

我是一个小书迷,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带我走过一个又一个书的世界;有的书让我眉开眼笑,有的书让我嚎啕大哭,有的书让我愤愤不平……虽然许多关于读书的.事都已淡忘,但也有几件事仍然记忆犹新。

在我5岁时的一天,妈妈把包放下就走了。这下好奇心萌发了,我悄悄爬上床,把妈妈的包翻了个底朝天,发现有几本小人书,书里大多是图,文字很少。我把书拿到卫生间偷偷看,忽然我发现所有东西东很奇怪;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拿来一看,便哈哈大笑:“是你把书拿反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的书越来越多;从童话到小说,一共有100多本了。

一天,妈妈出门买菜,妈妈走出门的一瞬间,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笑猫日记,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为什么不开门!”一阵怒气冲冲的吼声。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妈妈身后还站着爷爷奶奶。原来妈妈忘了带钥匙,买完菜就敲门,过了好一会都没人开门,妈妈这下可不知所措了,就跑去爷爷奶奶家拿钥匙,爷爷奶奶也担心,就跟了过来,他们看我安然无恙,便松了一口气,我自然也免不了一顿骂。都是笑猫惹得祸。

我呀,不仅爱读书,也爱写写文章。有一次,我在征文大赛获得三等奖,妈妈为此还奖励我吃肯德基呢!

读书带给我许多快乐!我喜欢读书!

读书日记 篇6

今天早上晨诵的题目是《书怎么读》。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书道地要怎么读呢?于是,我带着疑问开始了今天的阅读之旅。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陷入了沉思,心想:书这么多,这么厚,怎么读呢?有些书厚的像一块砖那么厚,怎么读的完呢?这要读多长时间啊?后来,我再次跟着这篇《书怎么读》的文章一步一步的往下读。哦,这篇文章告诉了我,读书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我想起老师说过一句话叫“积沙成丘”,就是一粒沙子看起来不起眼,如果让许多沙子聚集到一块儿,就能形成山丘。就像我们读书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不要着急。那么,无论多厚的书,我们都能读完。

《书怎么读》告诉我读书也要有选择、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记。

第一,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要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

第二,我们要在读书之前先想一想,我读这本书有什么目的;

第三,在读书之前要先想想和看看这本书的名字和主要内容,然后肯定对这本书有一些疑问,那就自己给自己提几个小问题,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四,一定要准备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可以摘抄下来。遇到疑问也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样,自己可以多读几遍书,自行坚决疑问,也可以去咨询大人,让大人帮助我们理解。

我今后一定要用这几种阅读方法来读书,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否则,可能会越学越糊涂,甚至到不辨是非的地步。

现在我明白了《书怎么读》这篇文章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了:读书要边读边做笔记,把好的词,句子,段落摘抄下来,要带着问题去读。今后,我一定按照这样的阅读方法去读文章,去读更多有意义的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大家能够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书籍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吧!

读书日记 篇7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当我们以“狂人视角”对作者笔下的'世界进行关照时,我们就开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吃人的罪恶枣周围人无法容纳清醒者开始对他进行迫害:加之“疯”的罪名枣狂人重新屈服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这是在《狂人日记》发表的当时和以后,大多数评论者所解读出来的共同结果。在这种解读中,出现了一个时代化的批判对象:“传统礼教”----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着力批判的对象。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此为自己批判的焦点,是无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确是鲁迅当时的创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来: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这征兆,我们在今天已经可以看出:可以将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对地球的污染、因人类道德沦丧爆发出来无法治愈的世纪疾病“爱滋”……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的这种难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绝望,“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才不是一个“感叹号”而是“省略号”。在他看来,这呼声俨然如将封闭在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的将死之人唤醒,使他们感到无法解脱的痛苦。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虽然这呼声十分微弱,但却令人看到了人类世界的最后曙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