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契普斯先生》读后感

来源:书屋网 1.25W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见,契普斯先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再见,契普斯先生》读后感

如果不是参加刘鹰老师的视频号直播,差点就错过了一本好书。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平凡人活成一个传奇的故事。文字看似云淡风轻,不时幽默俏皮一下,却自有一番打动人心的力量和功夫。

这本书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却处处与历史风云挂钩;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总在紧要处出现转折;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人物,却在平凡中寄寓了无限的期待与力量。这是一个从平凡开始,以平凡结束,却因为师者智慧与情怀,而让为师者更容易怦然心动,甚至潸然泪下。

这本书,据说是作者只花了4天的时间写出来的,起先刊载在British Weekly的圣诞节增刊上,后来再出了单行本,风靡英美,轰动一时,又被改编为电影,大获成功。目前在网上似乎可以搜到《万世师表》,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

不用说,这部小说的语言值得学习英语语言者推敲玩味,笔调轻松幽默,轻快俏皮,而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似乎又有着一些人生暮年回忆往事特有的感伤情调,是语言表达的典范。这也许就是中国著名英语学者葛传槼和俞亢咏详注此书的缘故吧。在序言中,他们是这么说的:

小说用极其生动、轻快的笔调描绘契普斯一生在布鲁克菲尔德公学教书生涯和他的恋爱、婚姻和为人,情意悱恻,妙趣横生。同时,从布鲁克菲尔德这偏僻的一隅反映出英帝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没落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思想的变迁。艺术风格和语言都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新而不怪”,是学习现代英语和英国文学的一本好书。

我拿到这本书,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第一遍。一本薄薄的书,加上葛传槼和俞亢咏两位先生的详注,总共也才266页。但读起来津津有味。经典必经还是经典。

契普斯先生,在布鲁克菲尔德公学办学低潮时期进入该校教书,书中写道:But if it had not been this sort of school it would probably not have taken Chips.就是一句很幽默的话。学校也是这样的学校,Chips也是这样的chips,半斤八两,两不嫌弃,一拍即合。但其实契普斯先生年少轻狂,雄心勃勃,但一来二去,他还是觉得布鲁克菲尔德最适合他,这样一呆在这儿就是一辈子。其间虽两次代理校长,却始终没有接受校长的职位。

一开始,他按部就班,古板而严肃地教学。He worked well; he was conscientious; he was fixture that gave service, satisfaction, confidengce, everything except inspiration.做老师,最重要的特质,inspiration,却是他恰恰缺乏的东西。他就像一块璞玉,还得等待岁月的打磨,才能够渐渐显露出他内在的特质。这时,他年轻的妻子成了他第一次职业觉醒的重要他人。

“She made him, to all appearances, a new man; though most of the newness was really a warming to life of things that were old, imprisoned, and unguessed. His eyes gained sparkle; him mind, which was adequately if not brilliantly equipped, began to move more adventurously.”从此,他的职业生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是的,作为一个老师,职业发展,确实需要一个催化剂,可能是一个重要他人,可能是一本重要书籍,也可能是一个重要事件。这个催化剂,让一个老师产生了职业觉醒,像一座富矿得到挖掘才显露出它底层的光芒与品格一样,开始显露出他的职业潜能和职业品性。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这样一个重要他人、一本关键书籍、一个关键事件显得弥足珍贵。

契普斯先生在年轻的妻子的指引下,变得宽容,善解人意,能够用温润、敦厚的态度对待学生,时常请学生来家中喝茶聊天,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名望渐高,进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1898年4月1日,愚人节,上帝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妻子和出生的婴儿在同一天死去。契普斯先生悲痛欲绝,神思恍惚。这是他遭遇到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打击。疗救他心理创伤的,惟有工作。The work gave him something to do, filled up an empitiness in his mind and heart.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妻子给他塑造的职业品性,却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来。无论是他的学识,还是为人,都得到了布鲁克菲尔德上上下下的认可和称颂。他成了某种象征。与学校合二为一,他就是布鲁克菲尔德,布鲁克菲尔德就是他。他的癖好,他的另类,他的笑话,都成为这个学校tradition的一部分,他成了这所学校的灵魂人物。

这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老师,在日复一日,日积月累的辛劳中,用自己的学识和人品树立起的职业丰碑。上面写着平凡两颗字,却自有一番伟大而平静的力量。甚至在他退休后,作为灵魂人物,他依然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力量,给学生和学校带来新的期待和希望。这就是契普斯先生。

再见,契普斯先生,是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语言,也是一再出现的复调式的主题烘托。当他年轻貌美的妻子向他说“再见,契普斯先生”时,他告别了以往的古板和严肃,开始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成了一个全新的老师。当来拜访他的新生,对他说“再见,契普斯先生”时,他用tradition在引领着学校和学生的成长,从而赢得后来者的尊重;当他去世前,人们用“再见,契普斯先生”向他告别的时候,人们却期待一种永恒,即由契普斯先生所代表、所象征的精神永远留存并继续在布鲁克菲尔德学校发挥作用的祈愿。

是的,这本书就是《再见,契普斯先生》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者的必读书,更是研习英文者的必读书。我只后悔知道这本书,太迟,读到这本书,太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翻阅了一遍。还会再读,因为它的魅力。有了葛传槼先生和俞亢咏先生的详注,读起来更是如虎添翼,每一个你打算要去搞清楚的细节,他们像预先知道一样,都给你注了出来。

最后一句,是广告:我的视频号橱窗里,加了购书链接,方便您一步到位购买此书。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