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网师园楹联

来源:书屋网 2.02W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修后对游人开放。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撷秀楼】

苏州网师园楹联

撷秀楼,旧时为内眷燕集之所,故又名女厅。撷秀,即手电揽取秀色之意。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位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的住宅区恰到好处的过渡性地连接了起来。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郑燮题苏州网师园撷秀楼
曾三:指曾子“吾日三省吾身”;颜四:颜回具“孝、悌、忠、信”美德;禹寸陶分:《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琅轩圃】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张照题苏州网师园琅轩圃

【竹外一枝轩】

竹外一枝轩,取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临水而筑,玲珑剔透,松梅盘 曲,柳枝拂水,景色特佳。

天心资岳牧;
世业重韦平。
——陈鸿寿题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岳牧:古代传说中的四岳和十二州牧的合称; 韦平:西汉时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

护研小屏山缥缈;
瑶风团扇月婵娟。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濯缨水阁】

濯缨水阁,在池塘南岸,与紧傍的“云岗”形成轻重错落,参差叠宕的艺术效果。濯缨水阁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之意而名,表示避世隐居,清高自守之意。

于书无所不读;
风物皆有可观。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雨后双禽来占竹;
秋深一蝶下寻花。
——刘墉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水面文章风写出;
山头意味月传来。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小山丛桂轩】

小山丛桂轩(又名道古轩),是网师园中的主要建筑,四面厅结构,取《楚辞·小山招隐》句:“桂树丛生山之阿”和庾信《桔树赋》:“小 山则丛桂留人”句意为名。轩前轩后叠石,花台上广植桂花,雍容幽雅。入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何绍基题苏州网师园小山丛桂轩

【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在园内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内悬挂“月县风来亭”篆体匾额,取意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底部以黄石堆砌成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2米多,石墩之间临空,好似深潭。地面亭内设“鹅项靠”,供人坐憩。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亭心直径3.5米,亭高5米余,戗角高翘,弧形线条流畅。黛瓦覆盖,青砖宝顶,高出亭后的风火墙。亭柱之间皆饰挂落,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木结构全以朱漆遍涂。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逶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曲廊南北均以精致小青砖花界铺地,就中间高起部分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块砌成山坡式台阶,紧靠粉墙落水斜坡,呈波浪起伏状,自然成趣。 亭西廊墙上嵌一块高2.5米、宽1.2米的杂木框明镜,以镜借景,园内景色映射其中,一番景色变做两番景,很是有趣。

园林到日酒初熟;
庭户开时月正圆。
——何绍基题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居水崖之上,突出池中,踞势幽胜,最宜 秋夜赏月,故取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句命名。亭前池中不植芙蕖芹草,使天光映 入池中,趣成水天一色的艺术境界,故有“月到天心,又来水面”的情调。

【琴室】

琴室,原为主人操琴度曲之所。庭中南面墙壁是气势峥嵘的嵌壁山,相传为清代叠山家戈裕良之手笔。室为歇山式半亭,面对青峰,焚一炉香,弹一曲“高山流水”实为操琴之佳处。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琴室

【殿春簃】

殿春簃,在网师园西北部,为网师园中独立 庭院,是仿明代古朴爽洁的建筑。殿春簃匾额下有跋文“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仍补植, 已复旧观”。芍药花期在春末,称“殿春”,阁边小屋称作“簃”,故即以“殿春簃”为名。

巢安翡翠春云暖;
窗护芭蕉夜雨凉。
——何绍基题苏州网师园殿春簃

【看松读画轩】

看松读画轩位于彩霞池西北,掩映于苍松古柏之后 。轩面宽四间,三明一暗,高敞轩昂,乃园中的一处主要建筑,也是北部书房区唯一不以围墙相隔的客书房。看松读画轩内家具陈设精致讲究,又不失古朴典雅。三面雕花半窗,使轩内明亮洁净。轩前黄石花坛上植有树龄八百馀岁的古柏,苍然耸翠,为全国之冠。花坛西南临池,一株两百龄以上的白皮松,斜出池面,枝冠繁茂,满树苍秀,亦为园中之胜。轩北居中为整扇雕花镂空玻璃窗,窗外湖石假山兀立,点缀数茎绿叶,以镂窗为画框,是一幅野趣与古意相兼得的山石图。轩名即由庭前古柏苍松而得,其古柏相传为南宋时园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历时900多个春秋,是该园历史悠久的见证。

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看松读画轩,为四间构筑,陈设典雅,四周景色层次 深,若断若续,与水池协调合理,是网师园的主要建筑。

【积善堂】

积善堂在网师园东南,为园中重要景点之一。

紫霄夜湿千山雨;
铁甲春生万壑雷。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积善堂
积善堂在网师园东南,为园中重要景点之一。

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
葑溪增旖旎,网师园里,游侣如云。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积善堂
万卷堂:为网师园的前身;葑溪:即葑门塘。

【其他】

墨治鹅群白;
书窗花蕊红。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

小园新展西南角;
斗酒屡瞑云雾窗。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修后对游人开放。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撷秀楼】

撷秀楼,旧时为内眷燕集之所,故又名女厅。撷秀,即手电揽取秀色之意。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位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的住宅区恰到好处的过渡性地连接了起来。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郑燮题苏州网师园撷秀楼
曾三:指曾子“吾日三省吾身”;颜四:颜回具“孝、悌、忠、信”美德;禹寸陶分:《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琅轩圃】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张照题苏州网师园琅轩圃

【竹外一枝轩】

竹外一枝轩,取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临水而筑,玲珑剔透,松梅盘 曲,柳枝拂水,景色特佳。

天心资岳牧;
世业重韦平。
——陈鸿寿题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岳牧:古代传说中的四岳和十二州牧的合称; 韦平:西汉时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

护研小屏山缥缈;
瑶风团扇月婵娟。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濯缨水阁】

濯缨水阁,在池塘南岸,与紧傍的“云岗”形成轻重错落,参差叠宕的艺术效果。濯缨水阁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之意而名,表示避世隐居,清高自守之意。

于书无所不读;
风物皆有可观。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雨后双禽来占竹;
秋深一蝶下寻花。
——刘墉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水面文章风写出;
山头意味月传来。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小山丛桂轩】

小山丛桂轩(又名道古轩),是网师园中的主要建筑,四面厅结构,取《楚辞·小山招隐》句:“桂树丛生山之阿”和庾信《桔树赋》:“小 山则丛桂留人”句意为名。轩前轩后叠石,花台上广植桂花,雍容幽雅。入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何绍基题苏州网师园小山丛桂轩

【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在园内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内悬挂“月县风来亭”篆体匾额,取意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底部以黄石堆砌成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2米多,石墩之间临空,好似深潭。地面亭内设“鹅项靠”,供人坐憩。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亭心直径3.5米,亭高5米余,戗角高翘,弧形线条流畅。黛瓦覆盖,青砖宝顶,高出亭后的风火墙。亭柱之间皆饰挂落,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木结构全以朱漆遍涂。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逶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曲廊南北均以精致小青砖花界铺地,就中间高起部分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块砌成山坡式台阶,紧靠粉墙落水斜坡,呈波浪起伏状,自然成趣。 亭西廊墙上嵌一块高2.5米、宽1.2米的杂木框明镜,以镜借景,园内景色映射其中,一番景色变做两番景,很是有趣。

园林到日酒初熟;
庭户开时月正圆。
——何绍基题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居水崖之上,突出池中,踞势幽胜,最宜 秋夜赏月,故取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句命名。亭前池中不植芙蕖芹草,使天光映 入池中,趣成水天一色的艺术境界,故有“月到天心,又来水面”的情调。

【琴室】

琴室,原为主人操琴度曲之所。庭中南面墙壁是气势峥嵘的嵌壁山,相传为清代叠山家戈裕良之手笔。室为歇山式半亭,面对青峰,焚一炉香,弹一曲“高山流水”实为操琴之佳处。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佚名题苏州网师园琴室

【殿春簃】

殿春簃,在网师园西北部,为网师园中独立 庭院,是仿明代古朴爽洁的建筑。殿春簃匾额下有跋文“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仍补植, 已复旧观”。芍药花期在春末,称“殿春”,阁边小屋称作“簃”,故即以“殿春簃”为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