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神话传说

来源:书屋网 9.49K

三峡是个好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峡的神话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三峡的神话传说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一

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二

相传在五、六千年前,神州大地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水灾。滔天洪水包围了群山,淹没了平原,大地一片汪洋,人们只好栖身于山洞,或者在树上结巢而居。

当时,正处于原始部落联盟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尧,派鲧去治理这次洪水。鲧治水9年,他采取水来土挡、堵塞水路的办法,结果水愈堵愈高,堤破决口,洪水再次泛滥,鲧的治水以失败告终。尧终舜继,舜又派鲧的儿子禹继承其父亲未竟的事业,继续治理洪水,还派了契(商族的祖先)、后稷(周族的祖先)、皋陶等人去协助他。

作为传说中的人物,禹是哪里人一直没有定论,有的说他是安徽涂山人,有的说他是四川汶川县石纽人(即今汶川县西)。禹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后人记载,禹治理水害是从岷江开始的。他首先在汶山县的铁豹岭一带疏导岷江,然后凿开金堂峡口,《尚书·禹贡》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也就是分岷江水入沱江,使其在泸县流入长江,从而减少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

整治好眠江后,禹又顺江东下到了江州(今重庆市)一带,娶涂山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启。至今,重庆朝天门长江南岸的那块"夫归石"或称"望夫石",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许多关于大禹与涂山氏之间的动人故事。

禹从江州东下来到了三峡,便开始疏浚三峡的工程。晋郭璞《江赋》云:“巴东之峡,夏后疏凿《淮南子·修务》说,禹先是"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即凿开了堵塞江水的巫山,使长江之水能够顺畅东流。然后,他又凿开瞿塘峡“以通江”,开西陵峡内的“断江峡口”(见《水经注·江水》),终于使长江顺利通过三峡,向东流注大海,解除了水患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而上游的四川盆地终成粮仓,号称“天府之国”。

传说,禹在疏浚三峡时,还曾得到神女瑶姬的帮助。人们说,大溪宽谷中的“锁龙柱”和“斩龙台”,即为瑶姬帮助夏禹治水凿峡时锁龙斩姣的地方;巫峡中的“授书台”,是瑶姬向大禹授治水黄绫宝卷的地方,而不愿回天庭的神女也变成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西陵峡内的黄牛峡,就是因神女留下来看守三峡的神牛而得名。

在神女的帮助下,经过禹和各部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凿通三峡,江河畅通,水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耕。禹在治水20xx年中,非常繁忙,竟至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禹治水有功于人民,舜便推荐禹为自己的继承人,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人遂称禹为"大禹"--伟大的禹。

对大禹疏浚三峡的传说,古人大多是相信的。这不仅从各种文献记载上可以得到证明,而且诗人们多以赞颂的诗句予以讴歌。杜甫的《瞿塘怀古》诗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而任夷陵县令的欧阳修,只相信禹王开山之功,不信神牛凿峡之说,所以他将“黄牛庙”改名“黄陵庙”,庙中祭祀的黄牛神改为祭祀夏禹王。范成大的《初入巫峡》诗,结句以咏叹出之,直抒胸臆,倍有神致:“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三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四

在长江三峡的西端,瞿塘峡口,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叫“白帝城”.“白帝城”得名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公孙述.

公元二十五年,中国正处在改朝换代之际.西汉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新的王朝还没有建立起来.地方军事将领公孙述割据西南,等待时局的变化.

传说有一天,公孙述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对他说:“你可以当皇帝十二年.”醒来后他感到非常奇异.第二天早晨,公孙述在庭园里散步的时候,看到园子的井里面冒出一股白气,象一条白龙一样腾空而起.公孙述以为这是他登基做皇帝的征兆.于是,公孙述举行仪式,自封为天子,号称白帝,将瞿塘峡口所建的城池命名为“白帝城”,派重兵把守.

公孙述的一个好朋友马援很有才能,他听说了这件事,特地从外地赶来投奔公孙述.没想到公孙述故意摆出皇帝的架子对等老朋友.他命令部下给马援赶制了一套布质的平民服装,然后,在盛大的皇家卫队和文武百官的朝拜声中,公孙述召见马援,封马援为侯爵,统率全国军队.与马援同来的宾客们大喜过望,都盼望能够留下来.但马援向大家解释说:“天下一团混乱,还没有决定谁能统一全国.公孙述不知道谦虚地欢迎有才干的人士,共同商讨国家的大政方针,反而只注重繁琐的小节,不过是一个巨大的玩偶罢了,这种人如何留得住英雄豪杰.”遂后坚决告别而去.

这时候,地处中原的刘秀已经在洛阳建立了全国性的东汉政权,他给公孙述写信,分析天下时势,劝公孙述投降.公孙述觉得自己身为皇帝,怎能投降,便断然拒绝了.公元三十七年,刘秀的军队大举进攻公孙述,公孙述死于乱军之中.

公孙述做了十二年皇帝,最后被人灭亡.前后算起来,公孙述统治西南达二十八年.由于在这二十八年中,西南地区比较安定,没有受到中原战火的影响.在当皇帝期间,公孙述还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为当地人民谋福利.所以,在公孙述战死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还在白帝城中修建了“白帝庙”.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五

古老的长江三峡里有一座巫山,山上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神女峰,神女峰下流传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西王母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瑶姬。瑶姬长得非常非常的漂亮,皮肤又白又嫩,腰肢就是杨柳一样又细又软。西王母见她生得这么娇弱,生怕她被太阳晒皱,被大风吹折,便成天把她关在瑶池里,不准她到天空游玩,更不许她下人间了。可是,聪明活泼的瑶姬哪里关得住呢?她常常偷着跑出去玩耍。起初是溜到长满奇花异树的仙园里跳舞唱歌。慢慢地,越跑越远,居然跑到天河里游泳嬉水。时间长了,她已把所有的天上仙境游了个遍,只是还没敢下到人间。

西王母得知她这么调皮,便派了一个名叫黄魔的侍臣到瑶池把瑶姬叫来训话。西王母板着脸说:“谁叫你成天在外面疯跑的?难道瑶池不好吗?”

瑶姬嘟着嘴说:“瑶池再好也只是象个鸟笼,我可不愿象小鸟一样成天被关在里面!”

西王母见管不住这倔强的娇女,便驾起云车,把瑶姬送到三元仙君的紫清宫去受管教了。

三元仙君教瑶姬懂得了万物变化的道理,又教给她许多变化无穷的法术,瑶姬很爱学习,又聪明,没过多久便全都学会了。

西王母见瑶姬学到了本事,人也似乎老成了,便封她作云华上官夫人,主管教育金童玉女,并派了一群侍女侍臣给她。

瑶姬可没有半点贵人的架子,她把自己的本事全都传授给了这些侍女侍臣,金童玉女。她们有了变化无穷的法术,更不愿意死守在宫殿里,瑶姬想了个妙法,用树呀,草呀变出了假瑶姬,假侍女侍臣。她把这些替身留在宫里,而自己却带着这些侍女侍臣腾云驾雾到处游玩。

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东海,看到无边无际的蓝色波涛,闪闪发光的银色浪花,高兴极了,便纷纷下到海中,尽情地游戏。有的还变成各色的龙,鱼,蚌,贝,互相嬉闹。她们的举动,惊动了东海龙王。龙王得知是九天仙女下凡,连忙派了巡海夜叉去邀请她们来水晶宫作客。龙王见到瑶姬,立刻被她的天香国色迷得魂飞魄散,赶紧大摆宴席款待于她。

宴席上,虾兵蟹将跳起了“破阵舞”,那张牙舞爪的模样逗得瑶姬咯咯直笑。接着,蚌女鲛人又表演了“龙宫乐”,这更是逗起了瑶姬的舞兴。瑶姬领着侍女加入了舞蹈的行列,那美妙的舞姿,顿时使龙王的水晶宫大放异彩。

东海龙王看得眼花缭乱,对瑶姬的美色更是垂涎三尺。癞蛤蟆竟然想吃天鹅肉,跑上前去向瑶姬求婚。为了讨瑶姬的欢心,东海龙王搬出了珊瑚床,水晶案,鲛人珠,夜光杯等等奇珍异宝。接着他又施逞自己的本事,掀起滔天巨浪,吞没过海船只;吹起骇人狂风,摧毁人间田舍。可是瑶姬既不贪财,更讨厌龙王的凶残。她没等龙王表演完,便带着侍女侍臣腾云向西,拂袖而去了。

东海龙王碰了一鼻子灰,却仍不死心,又派了十二条蛟龙尾随而去,想寻机会去说服瑶姬。瑶姬不睬这些蛟龙,领着侍女侍臣溯长江而上,一路飞越千山万水,来到在那时还是一马平川的巫山上空。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幸福。瑶姬看了很是高兴,便在这里停下来歇脚。可是那十二条蛟龙也跟到了这里,还在天空来回翻腾飞卷,搅得是天昏地暗,屋塌地裂。

瑶姬很生气,喝令这些蛟龙快离开这里,可是它们非但不听,反而闹得更加起劲。只见它们掀起阵阵旋风,把人间的百姓和牲畜都卷到天空中跌死跌伤,树木庄嫁也被飞沙走石砸烂了。瑶姬见这十二条龙如此放肆,十分恼怒,立即按住云头,纤指一点,放出一阵滚雷,把十二条蛟龙全打落下去。天朗气清,人间恢复了平安,十二蛟龙的尸体落在长江里,变成了 三峡的高山叠嶂。

瑶姬刚刚松了一口气,突然发现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日夜奔流的长江水被堵住了去路,很快便淤积起来,眼看大水就要泛滥成灾。瑶姬急坏了,正想派侍臣去掘开水道,一个名叫容华的调皮侍女拉了拉她的衣袖说:“瑶姬姐姐,慢点,你看谁来了!”瑶姬往云下一看,原来是万人爱慕的治水英雄夏禹刚刚治理了黄河,带着人马乘胜赶到巫山。

瑶姬早就听说过夏禹治水的事迹,一直想看看他的真本事,便暂时按兵不动,看看夏禹的能耐到底有多大。只见夏禹并没有把蛟龙尸体变成的山峰放在眼里,他指指点点,分派人马,开道疏水。可是山堆得那么高,水涨得那么猛,道还没开出来多少,水已经涨到他的脚下,把他的裤腿都弄湿了。但夏禹仍是不慌不忙,他爬上赤甲山顶,摇身变成一只巨大的黄熊,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这只黄熊最善于拱泥,它在水里游到堵住去路的山边,低下头就拱。但是拱呀拱呀,那些蛟龙变成的山石又大又硬,怎么也拱不动。它便换了个法子,昂起头用嘴来啃。尽管黄熊的牙齿能咬碎青铜,却咬不动这些石头,嘴巴都流血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而且越涨越高。

夏禹这下可着急了,他爬到岸上变回人形,回到赤甲山顶,大声呼唤,把最得力的助手黄牛叫了来。黄牛一见水势严重,立刻扑通一声跳下水去,用巨大的双角去掘山。可是掘了老半天,两只角都秃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而且快要涨到赤甲山顶了。夏禹急得没法子,失望地坐在山顶上,望着滔滔江水挖空心思想办法。

站在云中的瑶姬把这一切看到了眼里,她十分钦佩夏禹不屈不挠的精神,决心助他一臂之力。于是派出黄魔等六位仙臣。

六位仙臣下来和夏禹见了面。夏禹又惊又喜。顾不得问他们从哪里来,便请他们献策献力。仙臣们施展法术,召来了许多天兵天将,一起动手。雷公抛出连环雷,一串串滚雷把山石炸得粉碎。电母挥动电鞭,一道道闪电把泥沙铲飞。火君放出火龙,条条烈焰把枯木积草烧成灰烬。夏禹的人马也没有闲着,日日夜夜地掏挖水道。足足干了七七四十九天,三峡的河道凿成了,汹涌的洪水穿过陡峭的峡谷,一泄千里,直奔东海。

洪水退尽大地复苏,人民又过上平安的生活,这时夏禹才顾得上感谢前来帮忙的仙臣们。他执着黄魔的手,千恩万谢,弄得一向粗犷直爽地黄魔很不好意思。只好手指巫山道:“不要谢我,是一位神女派我们来的。”

夏禹听了,便跑上巫山,想找神女当面致谢,心里还想着看看这神女到底有多大本事,是不是三头六臂。

瑶姬知道夏禹的心思,她望着正在气喘吁吁爬上山来的夏禹,微微一笑,打了个开玩笑的主意。她待夏禹上得山来,忽然化成晶莹的青石,立在夏禹面前。夏禹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她。青石忽然又化成一道青烟,缭绕在夏禹身边,夏禹东看西看,还是看不到她。青烟忽然凝成一团青云,罩在夏禹的头上,夏禹东张西望,还是望不到她。青云忽又变成细雨,一丝丝落在夏禹周围,夏禹东寻西找,还是找不到她。细雨忽然化成一只金凤,旋舞在巫山峰顶。夏禹怀疑这就是神女变的,可是没法证实。金凤此时又化作一只白鹤,飞翔在峡谷之间。夏禹明白这是神女的化身,可却无法与她交谈。

夏禹找得气喘如牛,汗如雨下,心里不耐烦了,带着几分窝火对身旁的黄魔说:“我看这神女没什么本事,要不怎么尽躲着我,怕跟我见面呢?”

黄魔笑了笑说:“谁说她躲着你,只能怪你看不出青石、青烟、青云、细雨、金凤、白鹤全是她变化的。”

夏禹恍然大悟。黄魔又说:“这说明你还不明白万物都会变化的道理。”

夏禹难为情地说:“那我上哪儿去找她请教呢?”

黄魔哈哈大笑,向顶峰一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夏禹抬头一望,惊得呆住了,刚才还是光溜溜的山峰,突然出现了一座仙宫。再仔细看去,这仙宫果然气势非凡,云楼彩台,琼阁玉殿,雄狮守门,天马护道。

黄魔领着夏禹走进宫门,一群仙女翩翩起舞,把夏禹迎进正殿。银光闪闪的宝座上,端坐着一位娇美非凡的神女,青龙白虎左右侍卫。夏禹又是敬佩又是欣喜,赶紧上前施礼致谢,并请教治水的方法。

神女请夏禹坐下,诚恳地对他说:“你是一位治水的能手,也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你还应该懂得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否则很难做成大事业的。”接着,神女又说:“比如,渡大海不知道用船,过泥滩不知道用橇,那就会在水中受淹。走平路不知道用车,走山路不知道用轿,那在陆上也会受困。这些道理都不懂,哪里还谈得上开凿千百座山谷,疏通千万条河流?”

夏禹听得面红耳赤,深感自己才疏学浅,连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大礼,恳求神女指点。神女连忙亲手扶起夏禹,说:“你做的是对人民有好处的事,我怎么会不尽力帮忙呢?”

神女叫容华侍女去打开一只红玉箱,取出一部黄绫宝卷送给夏禹。神女说:“这本宝书中有各种有用的知识,还有一些驱使虎豹,制伏蛟龙的方法,对你治水会有帮助。”

夏禹感激地接受下来,拜谢后便起身欲走。神女忽然又叫住他说:“你治水的人马恐怕不够,我派两个侍臣去帮助你吧!”

夏禹看了看两个善于仙术的侍臣,满意地点点头,刚准备走,神女又唤住了他。夏禹停下脚步,神女却欲言又止,停了半晌,才悄声道:“前程保重。”

夏禹懵懵懂懂地应答着,领着人马走了。神女站在巫山顶上遥望着远去的夏禹,几分惆怅袭上心头。原来,这位少女的心已悄悄爱上了为民治水的英雄。她多么希望留下夏禹,与自己同享人间欢乐。可是,天下还有多少河道等着夏禹去疏通啊,她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而误了大事。

夏禹并不知道神女的情意,一心想着治水。他按照神女赠的宝书所说,领着人们造出了船,车,橇,轿等交通工具,又依照宝书上的知识,率领人民掘河开道,终于把长江之水疏导到东海,接着又去疏通其他河流。

再说留在巫山的神女,她和侍女侍臣们在峰岩奇秀,山水壮丽的三峡玩了好几天,总是怏怏不快,打不起精神。

这一天,她准备回西天去了。一大早,她又来到巫山顶,站在那块巨大如坛的石头上眺望东方,思念那一去无音信的夏禹。正当她出神之时,突然发现几只独木舟在夔峡和青滩遇险。那些舟上的篙师和舵工奋力地在漩涡中喊叫挣扎,最后被险滩恶水吞没。神女见此情景大吃一惊,才知长江三峡尚未通行无阻,便派出黄魔侍臣,容华侍女,分头调查。

黄魔沿河向西走了几百里,只见一路上的河道,横七竖八地堆着高高低低的礁石,好像怪兽扬着巨角,戳穿过往行船。容华沿河向东走了几百里,只见一路上的河水,卷着大大小小的漩涡,好像恶魔张着大嘴,吞食来往旅客。他们回来向神女报告。神女赶紧向九天呼唤,召来一队一队的神鸟。神鸟听从神女的命令,低低地飞翔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担起送船送客的职责。看见有船来到,它们便在船头盘旋,指点着何处有礁石,哪里有漩涡,引导船只平安通过。

神女还不放心,又站在巫山顶眺望,发现山腰山脚横行着许多豺狼虎豹。这些猛兽吞吃家畜,追咬妇稚,人们吓得成天躲在石洞里,不敢出来种田。神女又赶紧派出自己的侍臣,到处去给人民驱逐野兽。野兽逃进了深山,人民高高兴兴地走出石洞,耕种荒芜的田地,可是老天不下雨,深谷中的河水又抽不上来,田地干得裂口。神女不辞辛苦,天天驾云奔驰在陕谷上空,耕云播雨,给庄稼降下甘露。人民丰衣足食了,但峡谷中却经常弥漫着瘴气,常常使人们得病,神女便又来到山坡水边,播种治病的药材,给人们采去治病。就这样,神女今日东,明日西,成年累月忙着为人民做事,忙得忘记了西天,也忘记了自己。

可是西王母却记着这个不听话的女儿,她发现了云华上宫中尽是些替身,勃然大怒,派出十万天兵天将,四处搜寻女儿下落。其中有一路来到东海龙宫,龙王讨好地告诉说神女往西去了。恶狠狠的天兵天将立即风驰电掣船沿着长江向西赶来,被正在引导船只下三峡的神鸟发现。

神鸟急忙飞到巫山顶上向神女报告。神女正想找个地方避一避,却见天兵天将已远远驾云而来。神女情急生智,摇身一变,化成一座纤丽俊俏的山峰。她的那些侍女侍臣也跟着变成了姿态各异的群峰,屏障般地侍卫在她周围。天兵天将赶来一看,傻了眼,只见云下青峰座座,白雾缭绕,银练般的长江从中穿过,哪里有神女的影子。天兵天将找不到神女,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但他们不死心,还常常派人来察看。因此神女也不敢轻易现形,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变回真身,与众侍女歌舞嬉戏,到天明又化作山峰。

天长日久,人们便把神女化作的山峰称为神女峰,围绕着神女峰的那些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圣泉、登龙等十二峰,便是她的侍女侍臣。

三峡的老百姓永远铭记着神女,尊她为妙用真人,给她修了一座凝真观(又叫神女庙)。庙旁有块平整的石头,便是神女时常伫立眺望的石坛。坛旁有一丛翠竹,低垂的竹枝在风中不停摇曳,把坛上的枯叶,灰尘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神女的来临。

无数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她与她的侍女侍臣仍然伫立在三峡的山光水影之中,成为大好山河一颗放射着异彩的奇珍,受到世人的瞩目。

三峡是个好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峡的神话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一

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二

相传在五、六千年前,神州大地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水灾。滔天洪水包围了群山,淹没了平原,大地一片汪洋,人们只好栖身于山洞,或者在树上结巢而居。

当时,正处于原始部落联盟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尧,派鲧去治理这次洪水。鲧治水9年,他采取水来土挡、堵塞水路的办法,结果水愈堵愈高,堤破决口,洪水再次泛滥,鲧的治水以失败告终。尧终舜继,舜又派鲧的儿子禹继承其父亲未竟的事业,继续治理洪水,还派了契(商族的祖先)、后稷(周族的祖先)、皋陶等人去协助他。

作为传说中的人物,禹是哪里人一直没有定论,有的说他是安徽涂山人,有的说他是四川汶川县石纽人(即今汶川县西)。禹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后人记载,禹治理水害是从岷江开始的。他首先在汶山县的铁豹岭一带疏导岷江,然后凿开金堂峡口,《尚书·禹贡》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也就是分岷江水入沱江,使其在泸县流入长江,从而减少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

整治好眠江后,禹又顺江东下到了江州(今重庆市)一带,娶涂山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启。至今,重庆朝天门长江南岸的那块"夫归石"或称"望夫石",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许多关于大禹与涂山氏之间的动人故事。

禹从江州东下来到了三峡,便开始疏浚三峡的工程。晋郭璞《江赋》云:“巴东之峡,夏后疏凿《淮南子·修务》说,禹先是"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即凿开了堵塞江水的巫山,使长江之水能够顺畅东流。然后,他又凿开瞿塘峡“以通江”,开西陵峡内的“断江峡口”(见《水经注·江水》),终于使长江顺利通过三峡,向东流注大海,解除了水患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而上游的四川盆地终成粮仓,号称“天府之国”。

传说,禹在疏浚三峡时,还曾得到神女瑶姬的帮助。人们说,大溪宽谷中的“锁龙柱”和“斩龙台”,即为瑶姬帮助夏禹治水凿峡时锁龙斩姣的地方;巫峡中的“授书台”,是瑶姬向大禹授治水黄绫宝卷的地方,而不愿回天庭的神女也变成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西陵峡内的黄牛峡,就是因神女留下来看守三峡的神牛而得名。

在神女的帮助下,经过禹和各部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凿通三峡,江河畅通,水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耕。禹在治水20xx年中,非常繁忙,竟至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禹治水有功于人民,舜便推荐禹为自己的继承人,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人遂称禹为"大禹"--伟大的禹。

对大禹疏浚三峡的传说,古人大多是相信的。这不仅从各种文献记载上可以得到证明,而且诗人们多以赞颂的诗句予以讴歌。杜甫的《瞿塘怀古》诗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而任夷陵县令的欧阳修,只相信禹王开山之功,不信神牛凿峡之说,所以他将“黄牛庙”改名“黄陵庙”,庙中祭祀的黄牛神改为祭祀夏禹王。范成大的《初入巫峡》诗,结句以咏叹出之,直抒胸臆,倍有神致:“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

三峡的神话传说篇三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