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哲理故事

来源:书屋网 2.94W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忘记一切,但却又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爱情哲理故事。

关于爱情哲理故事

关于爱情哲理故事1:草原上的婚礼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青青草原上,有一户游牧藏民,母子俩相依为命。老阿妈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儿子阿桑个头矮小,身体瘦弱,但喜欢唱歌。老阿妈经常手拿转铃为儿子祈福,希望儿子早日成家。可阿桑每天和牛羊在一起,要找一个新娘多么不容易。

有一天,阿桑躺在草地上睡觉,被一阵歌声惊醒。歌声清纯甜美,肯定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唱的。阿桑随即来了精神,马上放声高歌,他的声音高亢洪亮,引得姑娘柔声和唱。

阿桑跳上马,循着姑娘的歌声跑去。在一片雪白的羊群里,藏着一个胖胖的姑娘。阿桑有点失望,正要离去。姑娘害羞地唱起了古老的情歌,犹如天赖之音。阿桑忍不住停下脚步,用歌声与姑娘交流。

姑娘叫卓玛,与家人一起四处游牧,因为孤独便爱上了唱歌。两人有相同的爱好,很快走到了一起。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卓玛的父母嫌阿桑身体瘦弱,不同意这门婚事。可在卓玛苦苦的哀求下,老阿爸倒是同意了,但他提了一个条件,只要阿桑能把卓玛抱回家,就把女儿嫁给他。

从卓玛家的帐篷到阿桑家的帐篷,足足有30里。要把卓玛抱回去,简直是公羊下崽——根本不可能。因为卓玛高大肥胖,有180斤;而阿桑矮小瘦弱,只有100斤。阿桑能把卓玛抱起来走上三步都难,更别说是30里路。

老阿爸摆明了就是拒绝阿桑。但阿桑发誓一定要娶卓码为妻,让老阿爸给他一年时间,一定把卓玛抱回家。老阿爸看阿桑意志坚定,就同意给他一年的时间。

阿桑骑着马出发了,他要去找草原大力士。大力士的家住在高高的鸟托山,这里海拔五千多米,沿路都是陡峭的山路,马儿根本上不去。

阿桑把马儿寄留在一户老藏民家,自己便徒步往山上走。可他还没有走多久,就感觉空气稀薄,走路都喘着粗气。就这样,他歇一歇,走一走,一直走了一天一夜,终于看见大力士的家了。阿桑又累又饿,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大力士扎西的门前。

扎西正在喝酥油茶,突然听到外面“扑通”一声,他赶快走出帐篷,只见雪地里倒着一个矮瘦的小伙子。扎西把轻如小羊的阿桑提进帐篷,喂了他一口酥油茶,他才缓缓醒来。阿桑仰望扎西,他身材魁梧,肌肉发达,不愧是草原上的第一大力士。

阿桑挣扎着爬了起来,跪在大力士的脚下说:“大力士阿哥,请教我练力气吧!”扎西看着矮瘦的阿桑,摇摇头说:“你太矮瘦了。成不了大力士。”

阿桑把自己与卓玛的爱情故事讲给了扎西听。扎西沉默了很久才说:“我可以帮你。但你不一定吃得了这样的苦。”

扎西向阿桑讲起练成大力士的经过,他说父母早早死去,为了养五个妹妹,就砍后山的树去换钱。他天天扛树下山,不知不觉中就练就了一身的好力气。在比赛中夺了冠。

阿桑听了心中发凉,自己在这条陡峭的山路上空手行走都难,更别说扛树下山了。扎西看到阿桑有点害怕的样子,说:“我看你还是明天回去吧!你吃不了这样的苦的。”阿桑想起离别时卓玛期望的眼神。咬紧牙关说:“我明天去扛树!”

第二天,阿桑和扎西一起去砍树。

扎西选了一棵又粗又壮的大树,阿桑选了一棵瘦弱的小树。扎西在山路上健步如飞,很快走得无影无踪。阿桑举步艰难,汗流满面。天黑的时候,阿桑还在山顶如蜗牛爬行。而扎西已经下山返回了。就这样,阿桑三天才能扛一次树下山,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

一年后,阿桑回来了,他看上去依然瘦弱。他又来到卓玛家求亲,说自己现在绝对可以把卓玛抱回家。老阿爸无奈地同意三天后让阿桑来娶卓玛。但有一个条件,如果让卓玛落地,送亲的队伍马上回去。阿桑答应了。

喜日到了。阿桑身穿新郎盛装,信心十足地来接新娘,可帐篷内却坐着两个新娘。她们虽说一样高,但一胖一瘦,都用绣着鸳鸯的红布盖着头。

老阿爸微笑着说:“阿桑,我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选择瘦的那个姑娘,她可比卓玛漂亮,而你也有机会挑战成功。”阿桑坚定地摇着头,他就是要娶卓玛。阿桑毫不犹豫地抱起胖姑娘就走,送亲的队伍随他而去。

阿桑抱着新娘一口气走回了家,大家送给他最热烈的掌声。新娘被掌声惊动,突然揭开红盖头。露出了一张男人的脸,大家都被搞傻了。只见送亲的队伍后面,老阿爸手牵一个瘦高的新娘走了过来,阿桑揭开盖头,竟是卓玛。

原来阿桑走后,卓玛为了减肥每天只吃一点牛奶,好让阿桑把她抱回家。老阿爸看卓玛减肥后更加漂亮,就舍不得把女儿嫁给阿桑。于是便让卓玛的哥哥扮成新娘来考验阿桑。没想到阿桑对卓玛情有独钟,坚持要选胖姑娘。老阿爸被阿桑的坚定感动了,拉着卓玛跟了过来。没想到阿桑力气真大,一口气把卓玛的哥哥抱回了家。

大家都被新郎新娘的真爱感动了,双手合十为他们祝福。老阿妈高兴地端出大块大块的羊肉。倒满大碗大碗的青稞酒。

大家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阿桑兴奋地喝了几大碗青稞酒,脸色通红。

有人问阿桑:“你是怎么练成大力士的?”阿桑羞涩地说:“是卓玛赐给我的力量。”

原来阿桑走的那天,卓玛送了他一块石头,说那代表着他们坚定的爱情。卓玛还告诉阿桑,如果想她了,就放一块石头在口袋里。她要时刻待在他身边。于是阿桑天天扛树,想卓玛了,就放一块石头在口袋里。一年后他还是只能扛起一棵小树,只是背上多了一袋石头。大家顺着阿桑的目光望去,那口袋里的石头起码有两三百斤重。

关于爱情哲理故事2:为你画一张向日葵的脸

他在街头给别人画肖像,那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令他难忘的女人。那是个忧郁的女子,他清晰地看到她脸上滑落的泪水。莫名地,他的心跟着隐隐作痛。如果可以,他多想,把她脸上的泪水移到他的脸上来,把她心中的痛楚移到他的心上来。他鬼使神差一般,望着她,不自觉地为她画起像来。

画里的她是带着明媚欢颜的,他为她隐去了那滴眼泪,他想用这幅画告诉她,她笑起来会更美。

他跟在她的后面,迟迟没有勇气把画作给她。直到她回了家,万幸的是,她就住在他的对面。

“怎么以前就没注意到她呢?”他为自己曾经的粗心感到沮丧。

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用言语去给予安慰,于是选择偷偷地将一张张画纸贴在窗前给她鼓励。那画纸上是她的脸庞,简单的线条,却都是清一色的笑脸。如同向日葵一样,绽放着火一样的对生命的热情。

那天,她刚刚接到男友的来电,五年的恋爱关系在五秒钟里被否定得一干二净,她强忍着不在人群中哭出来,可是一滴泪还是不由自主地落下,是的,只有一滴泪,她以为被风吹散,却还是被他看到了。

她不知道,就是她的这一滴泪,在他那里却变成了恣意汪洋,变成了惊涛骇浪。

她整整两天没有走出自己的屋子,父母心急如焚,怎么劝也安慰不了那颗受潮的心。只有跟着她长吁短叹。

全家人的生活都跟着陷入泥潭,阴霾重重。

无意间,她打开窗帘,看见对面的玻璃窗上贴着一张大大的笑脸,那笑脸看着那么眼熟,很像快乐时光中的自己呢。

她惊讶地发现,那玻璃窗上的笑脸每天都会换一张新的,线条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唯一不变的是笑脸。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竟然有些依赖那些笑脸了。每天早上,只要看到那些笑脸,即便是雨天,依然会感到心头升起阳光。她很想知道,那个每天不停画笑脸的人是谁,但她一次都没有在窗前见到过。

她永远也不知道,这个给她画像的男孩曾经那么近那么近地跟在她的身后,如果她转一下身,没准就会和他撞个满怀呢。

那些笑脸,就如同引她攀爬的藤一样,令她在低谷里,有了向上的勇气。

那些笑脸,将她心底的伤疤完完全全地愈合了。

她终于下了决心,要去看看对面这棵向日葵。

她有些忐忑地敲响了他家的门。

一个发髻凌乱,憔悴不堪的老妇人开了门,问起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的时候,老妇人长长地叹口气说,“都走了,一个接着一个,我那不讲信用的老头子,说好了一起走,他却先走了。还有我那苦命的儿子,得了肺癌,也走了。唉,现在就剩我一个孤老太太。”

她的心一紧,仿佛被某种东西攫住了一般。

“那么,能告诉我,您家窗户上的那些笑脸是怎么回事吗?”

“那是我儿子让我那么做的,我不知道那几天他怎么了,为什么拼了命一般地画啊画的。为了画这一张张不同的笑脸,他吐了很多血,不然他还能多活一些日子的啊。”老妇人开始抽噎,“他告诉我,让我每天在窗户上贴一张不同的笑脸,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但我还是听从了他的遗愿,这也算是我怀念他的一种方式吧。”

她呆愣在那里,仿佛听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可是现实告诉她,一切都是真的,一个喜欢她的男孩儿,在临终的时候拼了全力,只为能让自己爱的人重新快乐起来。

她认真地看着那些笑脸,没错,那画的就是她,虽然线条简单,但她能准确无误地认出来。她看到每幅画的旁边都写着一句话:只有爱笑的女孩子,运气才不会太差。

她告诉自己不能流泪,她不能辜负男孩的那颗心,她必须让自己的心,始终蘸着阳光,写出一首首向上的诗。

她拥抱着那个因为伤心而不停颤栗着的老妇人,轻轻地说:“如果您愿意,以后我就是您的女儿。”

关于爱情哲理故事3:爱到忘年时

1930年深秋,巴黎沐浴在一片香风馥雨里。一个多雨的午后,她去宋庆龄在巴黎的临时寓所参加华人聚会。屋内,满室高朋谈笑风生,窗外雨珠敲打着快乐的音符。她捧着莫奈的画册,坐在远离人群的角落,就着雨声,慢慢翻阅。她觉得自己前世是画家笔尖的一缕月魂,留待今生邂逅缤纷的色彩。还是妙龄少女时,她就对父母说,艺术注定是她最好最后的归宿,她的生命注定只属于绘画。

她是“民国奇人”张静江的掌上明珠,巴黎画坛如日中天的新起之秀张荔英。

张荔英童年在法国度过,打小她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天赋。父亲张静江酷爱艺术,注重书画功夫,喜仿八大山人,爱练行书。他早年留学法国,不但学问渊博,才识过人,在商界也长袖善舞,曾在经济上资助孙中山及同盟会,因此深得孙中山器重,称他为“革命圣人”。张静江有五个女儿,个个貌美如花,聪明可爱。他十分重视子女们的教育,给她们西方开放式教育和生活。她们都先后在欧美读书,身上有一种自然爽朗的神气和潇洒大方的仪态,让当时上海人耳目一新,奉为摩登的典范。张荔英排行老四,对绘画有天生的好感觉,颇受张静江钟爱,他有意把她培养成艺术家,特意聘请了一位苏联油画家到家中教她绘画,让她接受美术启蒙教育。张荔英的童年和少年都泡在钢琴和色彩里。母亲姚蕙,能诗会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她又深受熏陶,可谓是“中西合璧”的名门闺秀。

张荔英遗传了江南女子的妩媚温婉,娇小秀气,姿容秀美,表面上像个柔弱女子,其实则不然,她崇尚英雄,性格刚强,绘画之余喜欢打网球、骑马打猎,全无一般豪门闺秀的文弱气。高中毕业后,她进入美国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修一年,后赴巴黎美术专科学校接受私人美术训练,如饥似渴地学习塞尚和凡高的画法。终身与艺术结缘,抱定独身主义,就是那时候下的决心。开明的张静江,尊重了女儿的选择,没强加干涉。

张荔英在巴黎美专一读就是四年,她以独特的美术天赋,深刻体悟西方美术技法与审美精髓,西为中用,她注重画面中形体和色彩间的布局,力求达到一种和谐感,开创出清雅宜人、华而不艳的画风。年仅24岁的张荔英首次参加巴黎秋季沙龙,就受到艺评家赞赏。后来,她的作品多次入选独立沙龙及杜勒利沙龙。在20世纪30年代,亚洲女性画家的作品能够登上巴黎雄奇瑰丽的美术殿堂,极难能可贵,这对张荔英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与骄傲。

她没想到,在她的绘画事业如日中天时,她的爱情会在这个秋天,这个平常的聚会上,轰然开场。

一切始于那个姗姗来迟的男人。当宋庆龄把他领到她面前时,她的眼睛还停留在手中画册上,莫奈魔幻般的色彩感总让她心醉神驰,在她心目中,世间没什么人能精彩过莫奈的画作。但陈友仁这三个字,还是让她微微抬起头,扫视了一眼面前人。

陈友仁的名字她是熟悉的,巴黎的华侨中,到处流传着他的美谈。陈友仁是民国传奇人物,被誉为“铁腕外交家”,在他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期间,一举收复了武汉和九江英租界,这在中国现代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情。

她用画家的目光,捕捉眼前这个中年男人的线条:适中身材透着凛然气势,笔挺西服彰显出沉稳气度,金丝眼镜缓和了面部线条的冷峻,上颚浓密的胡须让整张脸生动亲切起来。用眼睛捕捉瞬间美好,是张荔英所醉心的印象派精髓,这一刻,她感觉自己实实在在地捕捉到了瞬间的美好。这感觉让她心如鹿撞。刹那间,她的脸绯红了,茫然中,她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向陈友仁。当她的小手被握在他的掌心时,他们对视了一眼,便迅速分开,可心底却似乎有千丝万缕的视线胶着在一起。再伟大杰出的女性,在爱情上,也是“寻常巷陌”的小女子,心灵深处,她们还是渴望爱。张荔英当然也不例外。

陈友仁说不清,在见到张荔英的那一瞬,心底升腾起的那种怜爱疼惜的感觉来自何处。一身巴黎新款大氅的她,微卷短发时髦又俏皮,眼神清澈而迷离,带着几分孤傲清冷,却掩藏不住纯真的气息。这样的不确定,对陈友仁而言是新奇的,他经历过的雨雪风霜,已让心变得模糊而僵硬,他丰富的阅历让他对感情无比确定。张荔英却颠覆了这一切。爱情让他的心重又柔软热乎起来。

这一年,她24岁,正青春年少,是巴黎画坛大红大紫的华人女画家;而他已55岁,原配妻子病逝四年,正走在日薄西山的人生后半程,他政治生涯的巅峰期已过,过着艰难的流亡生活。

“相逢何用早,契合有忘年”。真正的爱情,就是恩赐。陈友仁说,她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张荔英也找到了心灵的琴瑟相和,他是她心目中的“天下第一美男子”。她写信给姐妹们说:“从一开始,在巴黎的时候,友仁一直都喜欢绘画,所以当我告诉他我要学美术,他不惊讶,只说那是好事,他帮得上忙……而且他随时都愿意为我摆姿势。”巴黎的日子,花好月圆,他们携手在塞纳河边漫步,并肩去卢浮宫看画展,他陪她参加法国画家沙龙,他们的瞳孔只有对方的影子。

爱情的魔力,一直都是无穷的。横亘在他们间的31岁的差距,早已灰飞烟灭,他们要长相厮守。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父母依然是“婚姻大事”的唯一决策者,儿女只能言听计从,绝对没自主选择权。但是张荔英却鼓起勇气,主动写信请求父亲同意。在当时,这算相当前卫的。张荔英在信中表示:自己自幼热爱美术,曾决定终身不嫁,但是在遇到陈友仁后,她抛弃了以前的想法,希望能与陈君结为夫妻。她言辞恳切,语气大胆直接,她要把幸福的机会把握在自己手中。陈友仁也有一信同时寄给张静江,表白他与张荔英间的相爱之情。

张静江气不打一处来,把他们的信撕得粉碎。他气急败坏地说:“陈友仁年仅小我一岁,你要嫁给老头我也没有意见,但不能是陈友仁。”原来,陈友仁在政治上的观点与张静江也大相径庭,张静江是蒋介石的“二哥”,而陈友仁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反蒋强硬分子。

父亲的反对,并没令爱情怯步,他们共同穿越了舆论和亲情织成的惊涛骇浪,把爱情的小舟驶向了幸福彼岸。在巴黎,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老夫少妻,艺术家与政治家的结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但他们的结合幸福美满,“我刚从诺曼底度蜜月回到巴黎,看到你8月份的来信。是的,我结婚了。我们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因而自然没有政治上的考虑在内。她和你岁数一样大,比你稍许矮一点。她很可爱且富有个性并意志坚强。在这儿的艺术界,她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画家。我非常非常地愉快。”婚后,陈友仁仍被通缉,他们居无定所,过着流亡生活。张荔英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不管多难,她始终跟丈夫站在一起,经风历雨,也吟风弄月。凄风苦雨,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在法国期间,张荔英受巴黎印象派艺术馆馆长的邀约,开办一个中国风景画展。陈友仁事无巨细,帮助妻子操办,在艺术上也给了很大支持。抗战全面爆发第二年,他不顾被逮捕的风险,与妻子双双回到祖国。他一面陪妻子游历祖国各地景致,尤其是她祖籍浙江的很多美景,鼓励她坚持创作。另一方面他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水深火热的祖国不遗余力地奔走。一个新桐初引的清晨,她正对着窗外婉转的鸟鸣梳理头发时,最担心的事发生了,一伙持枪的日军,凶神恶煞般地冲进来,他还来不及将手中那杯亲手为她煮的咖啡递给她,他们双双被逮捕了。那是香港沦陷后第二天。一年后,他们被强迫移居上海,软禁于愚园路1136弄14号。失去自由的漫长岁月里,她成了他的“赵四小姐”,陪伴在他的身边,用女性的柔情照顾他,抚慰他。无奈又屈辱的“囚徒”生活,他们以彼此的爱取暖,以她钟爱的艺术取暖。他给她当模特,她用一幅又一幅肖像画,记录他们生命里的苦痛悲欢和风雅独自。

抗战胜利前夕,陈友仁不幸病逝。凄凄风雨中,她亲手送走丈夫,可他又何尝离开!按他的作息时间度过晨昏,以他喜欢的弧度微笑,听他听的音乐,看他看的书籍。不经意间会在一个寻常的细节里流下泪,恍惚中与他对话,却猛然发现,他已不在。少了生命的另一半,日子不是剩下一半,而是零。

幸好,还有她钟爱的绘画。艺术有时是疗伤的最佳良药。她彻底成为不问世事的艺术家,在绘画里,她找到他的身影,他的声音,他的温暖。也许是因巴黎有太多爱情回忆,让她不敢停留,也许是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映衬得她的孤灯只影更加孤凄。她靠卖画所得,离开了曾无比钟爱的巴黎,前往新加坡定居。她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四十年,漫长的岁月里,她如牛反刍般一遍遍咀嚼他们灰暗乱世中炽热鲜亮的爱情。

爱到忘年,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