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小镇

来源:书屋网 5.28K
2006年的6月间在突尼斯城里住了一周。

要离开的那天正好是个星期日。午后一个人闷在屋里处理邮件,朋友们过来说屋外阳光正好,去喝点咖啡吧。问一句,“去哪里喝咖啡呢?”宋说,“这么好的阳光,让我们去蓝色小镇吧。”

才知道突尼斯有个蓝色小镇,它的大名是Sadi Bou Said,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叫着西迪布塞的吧,它位于突尼斯城以北大约二十公里的突尼斯湾畔的一座山上。我虽不识它,它却是《国家地理》杂志里世界上十大最浪漫的小镇之一。传说在十三世纪的前后,一些西班牙人为了逃避宗教迫害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他们穿越地中海,千里迢迢的在非洲大陆最北端上了岸,就在这个三面环海的悬崖之上开始建立自己的世外桃源。一不小心,建立起来的却是几百年后的浪漫经典。

这一个下午的阳光的确是很好。海边的突尼斯是座静谧的城市,城里城外都没有什么阻人视线的高楼大厦,在哪里都可以看得到广阔的天空,凝住的云霭。再加上公路两边夏天的树林,林间的草地,草地上快乐的人们,去西迪布塞的路上已是看不尽的风光。二十公里实在是段很短的距离,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已经走在了蓝色小镇上。小镇的房屋都是两、三层的平顶屋,随着山势错落有致。房屋的墙是白色的,但窗是蓝色的,门是蓝色的,檐是蓝色的,栏是蓝色的,路灯是蓝色的,天空是蓝色的,偶尔从屋与屋间的空隙里望过去,看得见山下的海也是蓝色的,而且,都是一样深浅的蔚蓝。小镇是热闹喧哗,切切实实入在俗世里的,路上游人如织,路边的小店中摆满了各种旅游纪念品,尤其多的是此地有名的手工面具和沙漠玫瑰。小镇又是从容平静,清清幽幽不落于凡尘中的。沿着青石板的路向深处曲折前行,游人渐少,喧闹渐远,一树树的丁香花从路边的院落里悄悄伸展出墙来,浅紫色的花瓣点点落在地上,淡淡的芬芳随着微微的风潜入我们的呼吸,再沁入我们的肺腑。走到了路的尽头,已是峭壁的边上,正是一个眺望浩淼地中海的好了望台。海水平静如画,颜色由绿而蓝,伸展到天边,又与蓝天相连成一色。据说一到夜幕降临,这里就满是相拥的情侣,两两分享着海天之间的浪漫情怀。

突尼斯和非洲西北部的许多国家一样,也是当年的法属殖民地。这里的人们讲法语,爱咖啡,市中心的布尔吉巴大街人称小香榭里舍,充满着法国味道,路边满是咖啡馆和悠闲的人。而在蓝色小镇上,最佳的咖啡时光是要到山边的Cafe Sidi Chebaane里去度过的了。这家露天的咖啡馆在陡峭的山边,依着山势而建,自然而然的成了狭长曲折的上下几层。咖啡馆里并没有沙发之类的舒适座椅,只有不知道是用土坯还是砖块砌成的长条椅,铺上草编的坐垫来供人们坐下。或者,你愿意慵懒的躺在上面也是可以的。假日里的Cafe Sidi Chebaane已是客满为患,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坐的地方。打量四周,一张张小圆桌的桌面是蓝色的,过道边的栏杆是蓝色的,大大遮阳伞是蓝色的,再加上头顶上蓝的天,山下面蓝的海,一切仍是紧扣着小镇的蔚蓝主题。这个下午的我并没有要咖啡,只是因为这几日已经爱上了当地的松籽茶。它混合了阿拉伯红茶的浓郁和新鲜松籽的清香,饮起来自是别有一番味道久绕在唇间,直让人恨茶杯太小,又恨不能像中国功夫茶的饮法,给我来个五泡六泡。面朝大海坐在蔚蓝里,轻抚着我脸的也不知道是该叫它山风还是海风。那一刻思绪里的景却很没来由的重叠到成都府南河边的露天茶馆里去了,也是夏天,也是午后,也是和三五朋友边饮边聊。也许只是因为想起了这样的一个词语,安逸。

在小镇上时常见着的花儿除了丁香,还有茉莉花。我并没有看见这些白色茉莉生长的样子,而是先在咖啡侍者们的耳朵上见着了它们。当地男人喜欢把茉莉花扎成了短短小小的花束,夹在耳上。这些戴花的男人倒并没有因此显得阴柔,反而是在俊朗面容上多了几分飘逸的感觉。将要离开小镇的时候在街口遇着了一个叫卖茉莉的小男孩,不禁也买了一支。还是没有把它夹在耳上,就别在胸前吧。茉莉的清香总是会让我记起儿时,忆起家乡一日日老去的父母。小的时候家里种了好几盆的茉莉,夏夜里总是会在花下的凉床上,躺在母亲的身边,听她教我念唐诗。或者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又或者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长的夜里就是这样洋溢着茉莉香。只是不知道这个夏季父母的阳台上是否依旧有茉莉飘香?男孩长成男人后,每次回家的电话总是匆匆的问候,缺了琐碎。

晚餐前离了西迪布塞,驱车来到海边的一家意大利餐厅。正好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远处的蓝色小镇在突入海中三面环水的山上。华灯初上,小镇上亮黄的灯光点点,加上天空里晚霞的渲染,远远望去已经变成了一座金色小镇。进了餐厅,特意选了靠近门窗的椅子,为的是可以看得到西迪布塞。这家餐厅的环境幽雅,老板娘是个高高大大的西西里女人,她热情的关照到每一桌顾客,向每一个客人热情的问着好。靠海吃海,品尝了餐厅里拿手的海鲜莎拉,又开了一瓶当地产的白葡萄酒。葡萄酒和橄榄油也是突尼斯的著名特产,尤其是葡萄酒,据说是足以和波尔多葡萄酒相媲美的。当第一口酒滑在舌上的时候,我下意识的回头又望窗外远处的西迪布塞。深蓝色的夜幕已经完全拉下了,小镇已经由金色又变回蓝色。所谓的浪漫经典,是因为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时刻每一眼望过去都是浪漫风情的缘故吧。

常年的营营碌碌让我养成了喜欢算计时间的习惯。但离开突尼斯的这个夜晚,直到离航班起飞剩下不到三个小时才起身告辞,离开餐厅,吓了大家一跳。其实不是忘了时间,只是沉浸在突尼斯的时光里,不舍得离去。

  

蓝色小镇
2006年的6月间在突尼斯城里住了一周。

要离开的那天正好是个星期日。午后一个人闷在屋里处理邮件,朋友们过来说屋外阳光正好,去喝点咖啡吧。问一句,“去哪里喝咖啡呢?”宋说,“这么好的阳光,让我们去蓝色小镇吧。”

才知道突尼斯有个蓝色小镇,它的大名是Sadi Bou Said,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叫着西迪布塞的吧,它位于突尼斯城以北大约二十公里的突尼斯湾畔的一座山上。我虽不识它,它却是《国家地理》杂志里世界上十大最浪漫的小镇之一。传说在十三世纪的前后,一些西班牙人为了逃避宗教迫害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他们穿越地中海,千里迢迢的在非洲大陆最北端上了岸,就在这个三面环海的悬崖之上开始建立自己的世外桃源。一不小心,建立起来的却是几百年后的浪漫经典。

这一个下午的阳光的确是很好。海边的突尼斯是座静谧的城市,城里城外都没有什么阻人视线的高楼大厦,在哪里都可以看得到广阔的天空,凝住的云霭。再加上公路两边夏天的树林,林间的草地,草地上快乐的人们,去西迪布塞的路上已是看不尽的风光。二十公里实在是段很短的距离,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已经走在了蓝色小镇上。小镇的房屋都是两、三层的平顶屋,随着山势错落有致。房屋的墙是白色的,但窗是蓝色的,门是蓝色的,檐是蓝色的,栏是蓝色的,路灯是蓝色的,天空是蓝色的,偶尔从屋与屋间的空隙里望过去,看得见山下的海也是蓝色的,而且,都是一样深浅的蔚蓝。小镇是热闹喧哗,切切实实入在俗世里的,路上游人如织,路边的小店中摆满了各种旅游纪念品,尤其多的是此地有名的手工面具和沙漠玫瑰。小镇又是从容平静,清清幽幽不落于凡尘中的。沿着青石板的路向深处曲折前行,游人渐少,喧闹渐远,一树树的丁香花从路边的院落里悄悄伸展出墙来,浅紫色的花瓣点点落在地上,淡淡的芬芳随着微微的风潜入我们的呼吸,再沁入我们的肺腑。走到了路的尽头,已是峭壁的边上,正是一个眺望浩淼地中海的好了望台。海水平静如画,颜色由绿而蓝,伸展到天边,又与蓝天相连成一色。据说一到夜幕降临,这里就满是相拥的情侣,两两分享着海天之间的浪漫情怀。

突尼斯和非洲西北部的许多国家一样,也是当年的法属殖民地。这里的人们讲法语,爱咖啡,市中心的布尔吉巴大街人称小香榭里舍,充满着法国味道,路边满是咖啡馆和悠闲的人。而在蓝色小镇上,最佳的咖啡时光是要到山边的Cafe Sidi Chebaane里去度过的了。这家露天的咖啡馆在陡峭的山边,依着山势而建,自然而然的成了狭长曲折的上下几层。咖啡馆里并没有沙发之类的舒适座椅,只有不知道是用土坯还是砖块砌成的长条椅,铺上草编的坐垫来供人们坐下。或者,你愿意慵懒的躺在上面也是可以的。假日里的Cafe Sidi Chebaane已是客满为患,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坐的地方。打量四周,一张张小圆桌的桌面是蓝色的,过道边的栏杆是蓝色的,大大遮阳伞是蓝色的,再加上头顶上蓝的天,山下面蓝的海,一切仍是紧扣着小镇的蔚蓝主题。这个下午的我并没有要咖啡,只是因为这几日已经爱上了当地的松籽茶。它混合了阿拉伯红茶的浓郁和新鲜松籽的清香,饮起来自是别有一番味道久绕在唇间,直让人恨茶杯太小,又恨不能像中国功夫茶的饮法,给我来个五泡六泡。面朝大海坐在蔚蓝里,轻抚着我脸的也不知道是该叫它山风还是海风。那一刻思绪里的景却很没来由的重叠到成都府南河边的露天茶馆里去了,也是夏天,也是午后,也是和三五朋友边饮边聊。也许只是因为想起了这样的一个词语,安逸。

在小镇上时常见着的花儿除了丁香,还有茉莉花。我并没有看见这些白色茉莉生长的样子,而是先在咖啡侍者们的耳朵上见着了它们。当地男人喜欢把茉莉花扎成了短短小小的花束,夹在耳上。这些戴花的男人倒并没有因此显得阴柔,反而是在俊朗面容上多了几分飘逸的感觉。将要离开小镇的时候在街口遇着了一个叫卖茉莉的小男孩,不禁也买了一支。还是没有把它夹在耳上,就别在胸前吧。茉莉的清香总是会让我记起儿时,忆起家乡一日日老去的父母。小的时候家里种了好几盆的茉莉,夏夜里总是会在花下的凉床上,躺在母亲的身边,听她教我念唐诗。或者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又或者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长的夜里就是这样洋溢着茉莉香。只是不知道这个夏季父母的阳台上是否依旧有茉莉飘香?男孩长成男人后,每次回家的电话总是匆匆的问候,缺了琐碎。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