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却不知道出处的俗语

来源:书屋网 1.35W

民间流传着很多俗语,但是你知道它的出处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常见却不知道出处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却不知道出处的俗语

常见却不知道出处的俗语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 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都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是,“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常见却不知道出处的俗语拓展摘抄

1.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 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3. 搬起石头打自我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我。自食其果。

4.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5.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6. 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7.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8.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9.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明白。百般思索也无法明白。

1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一样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1.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齐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2. 白披一张人皮

13.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 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5. 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6. 拔根汗毛比腰粗

17. 八字没一撇

18. 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9.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20. 八抬大轿请不去

常见却不知道出处的俗语拓展精选

1.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状况很接近。

2.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3. 按下葫芦起来瓢

4.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5.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厌恶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7.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我的好恶来决定。

8.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9.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10. 挨着勤的没懒的

11.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12. “小二”管“大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