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简介

来源:书屋网 1.39W

为科普而生的王渝生

王渝生简介

用“风风火火”形容王渝生的工作干劲和性格特点是恰当的。当你接触到他,看他的言谈举止,看他的待人接物,看他有章有法地推广科普工作,你一定也会得出上面的结论。又由于他身兼数职:全国政协委员兼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科技馆委员会执委、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等职,他又太忙了。上午搞接待、下午作报告,今天去上海、明天飞三亚……以至于总想“抓”到他的我,也不得不用“耐心”二字提醒着自己。

王渝生,重庆长,重庆生(重庆简称“渝”),从小在嘉陵江上玩耍,白天仰望天上的太阳、云彩,晚上凝视夜空的星星、月亮。小时的他就时常想:宇宙是怎样生成的呢?躺在岸边的沙滩上,将沙子放在手上捻了又捻,还用奶奶的老花镜照了又照,沙子里面会有什么呢?他每天在嘉陵江里游泳,望着两岸的陆地,他想:海陆是怎样形成的?再看看周围同学和他们的父母,他又想:他们像的地方为什么特别多?没想到,他小时候关心的这四个问题后来竟成了20世纪四大科学发现:宇宙的大爆炸理论、物质结构的夸克模型(基本粒子由更基本的单元所组成的一种设想)、全球大地构造的板块学说、遗传基因dna分子的螺旋结构。

后来,王渝生当上了中国科技馆馆长。有一天,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来到科技馆参观,当碰到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时,科学家问他们:“你们几岁?”“五岁!”孩子们齐声回答。“五岁的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如是说。说者无心却听者有意。王渝生想,好问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好问,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是探索和发现的原动力,是未来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好动、好实践则是发明家的先声。于是,王渝生又补充了一句:“五岁的孩子还是天生的发明家。”在科技馆里,王渝生尽量要求展品能动,并能让孩子们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和发现的能力,鼓励孩子们争当未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王渝生认为,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科普的倡导工作和推动工作。他在科技馆亲自接待观众,无论是国家领导人、外宾或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他都不厌其烦地介绍科普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等等,他应邀到全国各地作科普报告,并充分利用媒体,在电视台、电台、网站和报纸杂志宣讲科普。今年sars期间,他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一口气做了18期嘉宾主持,暑假期间向中小学生播讲了足足两个月,无论在什么地方,他宣讲的中心总离不开科普。

王渝生大学的专业是数学,1966年毕业后当了中学数学老师,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科学家严敦杰教授研习数学史、科学史,相继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王渝生的著作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华文化通志·数学卷》等,主编多种科普丛书,如《回顾与展望》、《西学东传人物丛书》、《奋斗与辉煌》、《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等,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奖等,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人物。前不久,他又入选“2003十大公众科技人物候选人”,多家报纸杂志刊登了他的简介。最近他又担任了国家2006-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专题组组长。

简历:王渝生

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数学会理事暨数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郭守敬》;主编有《数学大师》、《天文太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数学卷》、《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主译《跨越大洋两岸的科学文化交流》。发表论文百余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