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励志故事

来源:书屋网 3.27W

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一起来看大学生求职励志故事及感悟吧。

大学生求职励志故事

学生励志故事及感悟:30字的完美个人简历

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一起来看学生励志故事及感悟:30字的完美个人简历。

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人很自以为是地以为若是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别人做到了,必定不是什么光彩的正道,必定不是靠自己的实力。

包括我。

曾经看到托福GMAT拿满分的人,就会想着:“怎么可能!这个人肯定是小时候在国外生活过吧!”

看到保养地特别好的中年女人,就会撇嘴:“肯定是花重金打玻尿酸啊这针那针啊!”

看到年纪貌美的女孩开着豪车经过,就会想着:“肯定是二奶呀!”

看到年纪轻轻上了富豪榜的青年才俊,就会揣测:“肯定是家族企业啊!”

看到年少成名靠参加选秀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明星,就会怀疑人家:“估计是被潜规则了。”

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发生着,我也曾一度全然不觉自己在这样的渊里越堕越深。

直到大四有一次去参加一个牛逼公司的面试,面试通知邮件里最后有一条是:请携带不超过30字的Personal Statement(简称PS,个人陈述)。

我一看,疯了吧?30字?!我挨个把自己工作实习过的公司名字和读过书的学校名字列一遍都不止30个字了啊?!

我想了想,绝对不可能!应该是他们漏写了个0吧?于是便也不去多想了。

等到面试那天,我带了份自认为已经是非常简洁的PS过去,一路上都觉得真是憋屈啊,很多东西没写进去呢实在没有发挥我洋洋洒洒的特点,都没充分展示我的闪光点呢!但是没办法还是尽量符合这个公司简洁精准的办事风格来吧。

到了公司,我递交上我的PS后,三个面试官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一个头发花白的外国男人问我:“你这个字数超过30字了,起码得有400字吧,为什么不按我们的要求做?”

我愣了一下,什么?真的是30字?不是逗我玩?

我有点怀疑地说:“30字?30字写一篇PS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呀!这字数也太少了吧!”

一个女面试官很凌厉的口气说:“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怎么会要求你做?”她说着把一叠PS亮在我面前,“他们都可能,为什么只有你不可能?”

我刷地一下脸就红了,支吾着说不出话。这是我唯一一次期待着面试官赶紧说:“好了可以了,请你出去吧。”

但是试场里出现几秒钟的沉默,这几秒钟对我来说,竟然跟失眠的夜晚一样难熬。

那花白头发面试官又开口了:“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是因为你没有试着去做。”

我犹豫了一下说:“谢谢您。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不知道是否方便让我看一眼其他人的PS,我想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

他们几个互相望了一下,点头示意后将一沓PS递给我。

我在拿过来的一瞬间已经被最上面的一份震惊到了。

那整张纸上画了一个应该是以面试者自己为原型的卡通人物,最上面是他的名字,然后是一个巨大的脑袋,脑袋顶部是开放的,用一大片电脑芯片画成了原始森林的样子,旁边写着“computerized mind”,左手拿着画板,写着“Photoshop Skiller ”,右手举着一叠报告,写着“Report expert”, 中间的领带处别着个话筒,上面写着“Good Presenter”,心脏的位置画了一颗奇形怪状的心,写着“Creative heart”,脚踩锃亮的皮鞋,穿着毫无褶皱的西裤,旁边写着“Detail-cared”... ...

我一边看,一边手心出汗。

这样一份不超过20个单词的PS,我在看完四年后的今天还能够一字不差地回想起来,并且画面栩栩如生,你可以想象它当时带给我的震惊,以及给面试官们带来的印象有多深刻。

接下来的一沓PS里,有画一个大转盘,写出自己的几个特质的;有在一条竖直的时间轴上写了自己做成的几件大事的;还有剪切了几幅自己参加过的作品粘上去的... ...

总之没有一个是多于30个字的!

但是每一份PS我看完都如同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我面前,我知道他的个性如何,特长是什么,有过什么值得称赞的荣誉。

而我那张全是字的白纸,恐怕人家连看都不想看,即使看了,也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我很不好意思地将一摞纸还给面试官,很诚恳地鞠了一躬,“很抱歉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在来这里之前,我总觉得有些事我做不到,就是不可能做的到的。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的想法有多愚蠢。谢谢。”

我关上身后那扇门的时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回去的一路,都走的很慢。

我不是在难过失掉了这么一个工作机会,而是在难过地回想在过去的十几年光阴里我究竟失掉了多少次机会?让本该存在的可能,成了我嘴里的不可能。

我明白了一个让人很恼火去承认的事实就是:

那些我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不可能,只是我认为不可能而已。

对一个根本不会去思考去想办法的庸人来说,很多事情都会成为不可能!

后来我试着去做一份字数在30字以内的简历,用了四个晚上后,真的也做出来了。

后来我试着再去做另一份简报似的简历,在用了三个晚上后,同样也真的做出来了。

而在之前,我认为简历就该是白纸黑字,从教育背景到工作经验到兴趣爱好,但其实它充满了那么多的可能性!

可是真的该如此理所当然吗?

我们自己不可能做到,真的是因为我们无能,还是我们根本没有尝试去做?

托福考满分的同学,说不定我们没看到的是,人家起早摸黑悬梁刺股每天练口语练到喉咙发炎;

开着豪车的美女,说不定我们没看到的是,姑娘辛苦打拼几年每天工作累得像狗辛苦攒钱;

保养的很好的中年女人,说不定我们没看到的是,她们每天下班后还去健身房睡觉一定不趴着睡,每晚一定做面膜,十几年如一日;

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们,说不定我们没看到的是,他们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付出比我们这些在睡梦中的人多的多的努力;

那些一朝红遍全国的明星,说不定我们没看到的是,人家之前十几年的默默无闻用心苦练基本功... ...

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就说别人不可能;

我们什么都没去尝试,就说这事不可能。

其实,我们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别人真的可以做到。

对一个根本不敢去做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

想是问题,做是答案,有时候答案就藏在问题后面!

学生励志故事及感悟:自主创业不失为一跳出路

眼下,不少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在全国各地奔波。可是到异地求职,意味着即将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和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是很多求职者的酸楚所在。近来,一种名为“互助求职”的新型求职方式正在网络上悄然风行——

谁来帮我 我要到外地应聘

20xx年的夏天,对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四即将毕业的刘柏龙来说,是一个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刻,如何择业?在哪里工作?这都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所有毕业的大学生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刘柏龙把目光盯在了哈尔滨之外的城市,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也正符合他喜欢旅游的个性。但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去求职,那将是笔不菲的开支,囊中羞涩啊,这几乎是所有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困境。

然而,想出去尝试的心愿总是蠢蠢欲动。一天,刘柏龙突然问灵机动,自己即将要去的城市没有亲人朋友,为什么不能在当地找一个朋友呢?朋友就是找出来的嘛!于是,他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征友启事: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四的学生,不日将踏上求职的奔波之路。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花最少的钱寻找到最合适的职业,这是我也是所有毕业生就要面对的现实。我在想,能不能让自己在求职的路上交到更多的朋友,能不能将烦躁的求职过程变得充满乐趣呢?因此,我想,在某一个我将要到达的城市,如果有我的一个朋友,我想这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诚征朋友,以心换心!随后,他把自己的求职简历、照片、成长经历、兴趣爱好、身份证号码、电话等真实信息都在网页上作了公布。

信息公布后,刘柏龙心里不无忐忑,有人会相信自己的征友启事吗?都说在网络上骗子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谁还相信网上的事那这个人一定是个傻瓜。但就在第二天,就有人拨通了他的电话,对方第一句话就是:没想到这个电话还是真的!正是因为真实的基础,两个人聊得迅速热乎起来,那个杭州的朋友欢迎刘柏龙到杭州来技工作,他一定会做个向导,同时他说,自己明年也将毕业,以后也可到刘柏龙所在的城市去找工作,这恰是刘柏龙在启事里做出的承诺:你帮我,我帮你!

很快,其他城市的朋友或打通他的电话,或在他的主页上留下联系方式,都是热忱欢迎刘柏龙到他们的城市来求职。其中南京个女生的留言让刘柏龙不无感动:说实在的,我并不相信网络世界的东西,因为它太不真实了,但我想到,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防备心理,那么这个社会又如何能充满友情和爱呢?我最欣赏的就是你所说的,你帮我,我帮他,这样的爱心延续下去,这个社会一定是美丽的和感恩的。由于这个南京女生的热情邀请,刘柏龙坚定了出门求职的信心。

甫一毕业,刘柏龙就只背了一个背囊,踏上了异地求职的奔波之路,但他不像一般的大学生那样恐慌,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份详细的求职地图:北京——大连——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每个城市都有个网上认识的朋友在等着他。

在北京,那个叫小健的网友让他住在自己的出租屋里:在上海,那个叫阳子的大学生把他留宿在学校的宿舍;在南京,那个叫文文的女生陪着他跑人才市场,给他买南京地图:苏州的网友亲自到火车站接他;杭州的网友为他介绍工作;宁波的网友周末带他游山玩水……路上,他在求职,但他收获更多的友情。

20xx年10月,刘柏龙如愿在南京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爱心接力 出门在外靠互友

有了工作,刘柏龙却在很多静下来的时候回想自己曾经的求职过程,是的,他不能不感动,他不能不感恩。他要实现自己的承诺——别人帮了自己,自己也要帮助他人。他把自己的求职经历写在了个人主页上,并庄重地许诺:欢迎各地的朋友来南京求职,自己一定会力所能及地帮助所有需要的朋友。

20xx年3月,一个在宁夏的网友小林给刘柏龙留了帖子:我在网上发了求职信息,南京的一家公司给我发了一份面试通知,但我很犹豫,在南京,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如今看到你的消息,你真的能帮我吗?刘柏龙立即给他打去了电话,热情洋溢地邀请小林来趟南京,他豪爽地说,来吧,就算工作不合适,你也在南京有了我这个朋友,来看一看古都南京的风光也是值得的啊!

几天后,小林风尘仆仆地从宁夏来到了南京,刘柏龙亲自到火车站接了小林,把他带到自己的住处,告诉他,这段时间你就把这当成你的家。虽然最终小林没能如愿在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临走的时候,小林感动地说,我回去后,在宁夏也一定像你这样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前来找工作的朋友。

刘柏龙开心地笑了。此后,刘柏龙接待过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安排他们住在自己的家里,帮助他们介绍工作……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受他帮助的多达数百人,他身体力行地实现着自己的承诺。

他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被网友戏称为“小宋江”,其在南京的住地也被大家形象地称之为“卧龙岗”,成了外地来南京寻找工作的大学生们的临时落脚点。刘柏龙直言,他帮助别人就是带着感恩的心回馈当初帮助过自己的人。

更让刘柏龙欣慰的是,那些受过帮助的网友同样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着有需要的求职者。一个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说道:我从去年10月份开始赶招聘会到现在,从北方到南方,先后去了北京、大连,上海、深圳等地,一路上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我很感动,真的不知道怎样感谢人家!如果有人来沈阳找工作,可以找我,我也可以给别人提供一些帮助!果然,他也帮助了不少来沈阳找工作的大学生。

把爱心接力下去,这就是互助求职的精髓。

互助求职 也是赚钱好门路

到了20xx年初,越来越多的互助求职的网友故事聚集在刘柏龙的个人主页上,但博客毕竟只是隶属于某个网站,传播的范围有限,已经无法满足各地网友交流的需求。在一些热心网友的建议和支持下,刘柏龙决定创建一个网站,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网友们互助的故事通过网络复制给全国各地的求职者,让大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帮助,结识朋友,增加人脉。

20xx年5月1日,一个名叫“互助求职网”的网站正式开通,“互助求职”这一全新的概念应运而生,“互友”的名称也被加入这个网站的网友们接受、认同。

网站的服务器和空间都是刘柏龙个人出资购买,免费对所有渴望互助求职的大学生们开通。凭借经验,网站坚持实名制,强调真实性的安全认证,这是互助求职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互助求职就有了风险。同时,网站鼓励会员进行互助,鼓励大家进行线下交流,规定互助后会员把互助交流的照片发到网站来,由会员来进行监督和评价。

“互助求职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络互助平台,但是它的维护、运营是需要一定的费用的。虽然刘柏龙无怨无悔地付出着,但也有感到举步维艰的时候,怎么办呢?仅靠自己的一己之力确实有些吃力,但他实在不想增加其他互友的负担。

那一天,刘柏龙在浏览一个门户网站的时候,网页上不断跳动的广告突然间让他醒悟过来,“互助求职网”也可以找些广告商来赞助,这样就可以维持网站的运营,更好地为全国各地的互友服务。豁然醒悟过来的刘柏龙分析,互助求职是以求 职为宗旨,那些需要招聘人才的企业和人才市场就是网站最大、最直接的客户啊!同时他又把网站作了详细具体的定位:互助求职是以大学生为核心群体,建立一个求职联盟,和企业合作,为他们措建起一个桥梁,进行市场化运作。收取企业一定的费用,对互友们则是完全免费。

开始,那些企业对这个不起名的“互助求职网”并不感兴趣,他们的招聘或者是通过人才市场现场招聘,或者是在一些专业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看来,得扩大“互助求职网”的名气,才能聚集财富。

聪明的刘柏龙想到了组织互友活动,20xx年6月3日,南京的10多位互友参加了周末登山活动,拉开了各地互友聚会的序幕,各地互友纷纷响应,全国各地的互友聚会如火如荼地展开。

20xx年6月17日,10多天前的第一次互友聚会让互友们意犹未尽,于是南京互友会在长江畔组织了第二次聚会。聚会的活动和网站的快速发展迅速引起了敏感的媒体关注,20xx年6月20日,武汉《长江商报》首次报道了“异地互助求职风行网络”,文章称“互助求职在网络逐步火爆,即将毕业走上岗位的大学生们通过网络互助,降低求职成本,提高就业成功率。”紧接着,一些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互助求职这新鲜事物,称互助求职正成为一种潮流。

“我们希望互助求职网使正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们技工作变得更容易,中国的这种生活方式不久就会传遍世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如是说,“基于中国疆域辽阔,并且在就业方面大都市更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互助成为韩国节目组十分感兴趣的看点,当然也是中国年轻一代描绘出的具有新意的风景。”韩国中央KBS电视台如此评价。

正是刘柏龙巧妙地利用了媒体的推广作用,“互助求职网”名声鹊起,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企业、人才市场的闻风而动,这些企业、单位看好“互助求职网”的效应和潜力,纷纷发布招聘广告。

有了资金的注入,“互助求职网”犹如鱼人大海,畅游甚欢。

20xx年5月1日,“互助求职网”一周岁,刘柏龙辞去了原来的那份工作,转而投身于“互助求职网”的专业发展,目前会员发展过万人,每天上线的互友达3D00人次。对于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刘柏龙骄傲地笑了:我的事业一是帮助他人,自己也从中得到帮助的乐趣;二是爱心接力,传送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三是真真切切地让求职者降低了费用,认识了朋友:四是也为自己的谋生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我又何乐而不为呢?下一步,他还打算推出交友、旅游等领域的互助服务,让我们祝福这个年青有为的小伙子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