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

来源:书屋网 1.88W

有一些北大学生写的励志的经典文章都是很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学习的,那么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

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回忆人大附中高三的苦辣酸甜

作者姓名:刘通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毕业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高考的硝烟早已散尽,望着手中火红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高三的点点记忆却不住地涌上心头。是惆怅,是欷歔,是慨叹,还是恋恋不舍?心中真的是五味杂陈。

高三的那些苦辣酸甜远不是一纸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所能记载的,它是一种鲜活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是一段动人的人生乐章。

最美丽的风景不是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在沿途的道旁。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尽可能多地记录下自己高三所经历的苦辣酸甜与真情实感,也希望能对即将迈入高三的学弟学妹们有所裨益。

不管再怎么美化,高三的学习生活也还是苦的。素质教育的大旗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压力下,于高三时悄然落下。为了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一点苦也不吃是不太可能的,而为了进入梦想中的北大——中国的最高学府,则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以前总羡慕身边有的同学平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考试成绩一样出类拔萃,我总以为那是因为他们聪明绝顶,而自己没这个天分,有时也不免自怨自艾。经历了高三的奋斗,我才理解了那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成绩的提高绝不是睡大觉和喊口号就能办到的,而是日复一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学出来的。

高考难吗?难!因为它考察的是高中六科三年的知识。高考容易吗?容易!当你的功夫下够,知识熟谙于心,你会发现高考不过是“照章办事”。

高三时的每天基本都贡献给了学习。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放过老师说出的每一句话,因为它们没准儿就出现在了哪道题中。

完成作业还算轻松,可除了完成作业,还要自己加班加点地查漏补缺,这就需要极强的自制力了。

每天晚上当孤身一人面对眼前各式各样的复习资料时,难免会出现懈怠的情绪,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力。

身边没有白天时较着劲儿的同学,最大的动力就来自追梦北大的渴望与随之而来的无形压力。人们常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高三有人选择轻松快乐地过,我也可以,但我没有,因为我心中还有梦想,我相信现在的付出定能得到与其相当的回报。我知道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是绝对有实力进入向往已久的燕园的,如果自己贪图安逸而放弃了这样的机遇,我想这不仅会成为我毕生的遗憾,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人生哪得几回搏”,高考是人生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搏斗,而且这种搏斗的胜负就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高三苦点累点能够不留遗憾这比什么都强,其实回过头来再想的时候,发现那时的苦又有什么呢,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努力,也许结果就会产生质的改变。

苦,是一种人生态度,为了梦想,我情愿多付出一些!

一模,或许是高中三年除了高考外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我却考出了三年中最差的一次成绩。知道成绩的那一刹那,真的是辣入心扉,辣得无所适从。区区632分,与历年北大的分数线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甚至没到海淀区划定的重点线。我与北大瞬间变得似乎遥不可及,这个分数让我在高考前或许就会放弃报北大,与北大说再见。

母亲开始动摇了,她已为我着手准备第二套报考方案。我虽然表面坚定,其实心里也不免打鼓,母亲的态度也让我更加迷惘,北大,我离你真的很远吗?火辣辣的这个问题不时地刺痛我的心,我仍然不甘心,也不愿意就此服输,可火辣辣的答案也摆在面前:是的,还很远。我的生物成绩仍然在班上倒数,还没及格的分数对于一个希望考取北大的学子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讽刺;又一次跑题的作文让冲击北大的誓言成为了天大的笑话。

天助自助者,可当自己都开始不再相信自己,谁又能帮助你走向光明?真的要感谢我当时的班主任汤步斌老师,他第一次找我谈话就鼓励我,他相信我有实力考上670,北大清华对我也绝对没问题。可是我一模惨淡的成绩却辜负了汤老师的期许,但是在这个艰难的阶段,汤老师依然用坚定的话语鼓励我、信任我并给我提出了很多提高成绩的好主意。当一个人快要丧失希望的时候,最需要有人能够拉他一把,无疑,我是幸运的。我重新相信自己,重新鼓起勇气,重新披荆斩棘,重新不懈前进。老师的信任与鼓励和我不服输的性格共同擦出了坚持到底的奋斗火花,使我艰难地熬过了这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辣,是一种人生历练,为了梦想,我必须坚持到底!

给高考减压的机会我一一错失,当班上只有五六个同学没有加分,而我不幸地身为其中一员时,酸涩是最真实的感受。

高三时参加的高中数学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在数学联赛一试中我神经质般地对了前八道题,却错了后面的全部七道题。成绩出来我不仅离具有保送资格的一等奖相去甚远,甚至还不如高二时的成绩好,这一打击让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对数学的信心,甚至开始厌恶数学,数学考试时的发挥开始忽好忽坏地大幅波动。

更不幸的是,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时正赶上了我数学发挥失常,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落马,没能获得降分录取的资格。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的那几天,我坐在已空空如也的教室中例行公事般地听着老师讲课,想象着往日身边的同学正在面试考场中侃侃而谈,总不免伤感。内心里不断翻腾的一个念头:我不比他们差,保送上北大的梦想却早已被自主招生考试那无情的笔试分数残忍地击碎。

如果说没有加分只是一种表面的遗憾,那么深层的落寞则是源于自主考试实力后对高考结果的担忧。当一次非常公平的竞争机会摆在面前时,我都没有抓住,到了高考时,没有任何加分的我又能力挽狂澜吗?

身边的同学开始了躁动,甚至憧憬起了在北大清华的学术海洋中自由遨游的幸福生活。我酸酸地接受着身边一切或细微或显著的变化,但我不允许自己也跟着浮躁。为了给高中三年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也为了对得起自己这十二年来享受到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自己辛勤的努力,更为了能够进入朝思暮想的北大,在巍巍博雅塔下、融融未名湖边求学问道,在高等教育阶段拥有一个好的起点,我必须静下心来,充分利用好每一天宝贵的复习时间,重新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个时候,怀疑是一种胆怯,相信自己才是开启成功大门的唯一钥匙。

酸,是一种人生感受,为了梦想,我知道要相信自己!

那张殷红的录取通知书无疑就是对我一路走来最甜蜜的回报。如果没有体味过那苦辣酸,我想,我也无法完全品味这甘甜。

一模后我的成绩开始回升,到了二模便提高了二十分,在我的坚持下,北大成为了我第一志愿的不二选择。高考,对于已经经历了苦辣酸考验的我,任何困难已经阻挡不了我超越自我、圆梦北大的决心。

我的高考成绩并不很高,在这个出了北京市理科前三名的班级里只能算是中等,但我依然很自豪,他们的分数高的令我叹服,不过我更佩服自己,佩服坚强的我能够顶住重重压力,能够克服自身惰性,能够勇敢坚持到底,敢于筑梦北大,勤于追梦北大,终于圆梦北大。

甜,是一种人生幸福,为了梦想,我相信奋斗的过程都是甜美的。

这就是我高三所经历的苦辣酸甜,其实高三的奋斗并不只是为了高考的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经受一种历练,得到一次考验,让自己体味一段追逐梦想的完整过程。

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我是北大穷学生

作者:马超

我常常回忆起我初入北大的情景。

1999年高考,我考了县里的文科状元,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我成为了母校建校六十年来第一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1999年9月4日的早晨,日如薄纱,我和父亲在北京站下了火车,没有目的地顺着人群走出车站。父子俩坐着绿皮火车,挤了十六个小时,从一片天大地大的皖北平原,来到了这高楼大厦之中,疲惫到了极点,同时又对自己格格不入的装束感到很不安。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上身穿着一件长袖的白色衬衣,上面沾满了灰尘,领口黑黑的一层;下面是一件褐色起毛的休闲裤,有些短,把人吊着;脚上是一双劣质的黄皮鞋。最让我放不下心的倒不是穿着如何,我所担心的是手中拎着的那个塑料行李箱箱子,那是我临出发前在集市上花四十五元买的,因质量不好,在离家不到十里路的距离,就完全裂开,我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几段零碎的绳子把它紧紧捆住,里面的衣服从裂开的缝隙中拼命往外挤,我担心的就是它随时都有炸开的可能。

来北京上学,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按理,第一次坐火车对那个年龄的人来说,是有些兴奋的,但实际情况却让我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在合肥上火车之后,我拿着自己的火车票,在拥挤的人群里找到我的座位,发现座位上坐着一个孕妇。如何要回自己的座位,是我开始第一次真正处理一个问题。我怯生生地告诉那个孕妇那个座位是我的。那孕妇却一句话也不说,像个小说家深沉地望着我一番之后,开始像一个旅行家望着窗外。面对着哑然的局面,我不知如何处理。我想告诉她我是北大的学生,我想告诉她,这是我第一次出门远行,可我最终没有说出口。在那片拥挤的空间中,我觉得那么不合时宜,最后我离开了,挤到了另外一个车厢里去。

就那样盲目的在人群里站着,十六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连口水都没喝上。父亲比我更惨,他和一个同去的亲戚被挤到餐车里,花钱买了个茶座,因为随时可能要换地方,他不得不扛着那个裂开的箱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十六个小时我几乎没有说话。我在听着旁边的人说话,我不知怎么插嘴,甚至说,我根本没有想到去插嘴。我就是那样地沉默着。这第一次火车旅行让我到现在为止都害怕坐火车,就像小时候吃腻的食品,一遇到适宜的场景,便排山倒海一样从胃里涌出来。

那时北大的文科生一年级的时候是要到昌平校区的,校车拉着我们父子直接开到了昌平西郊偏僻的园区。经济上不允许父亲在学校逗留很长时间,父亲必须要当天赶回去。一下车,父子两人就赶紧忙着报到,买被褥,买生活用品。买完东西,父亲留下了回去的车费,把剩下的钱全给了我,有三百多块钱。中午,父子俩在食堂吃了顿饭,觉得饭菜很贵,也没舍得要什么菜,那算是我父亲来北京吃的第一顿饭了。下午,父亲要乘车去火车站。我们父子俩站在园区的那片槐树林里等校车。等车的时候,父亲说你不要不舍得花钱,该买的东西买,该添置的添置,又说了一阵诸如照顾自己,不是在家里,不要想家之类的话。接着我和父亲便陷入沉默。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父亲慢慢地转过身去,望着那长满野草的球场,和球场远处的树林。我看见他抬起手去擦自己的眼睛,过了半天,等他转过头来再看我,我发现他眼睛里依然残存着晶莹的泪滴。一阵悲伤的情绪从我心中不可抑制地涌出,说来好笑,那时我差点说出一句话:“爸,我想跟你一起回去。”

几年后,我在《鲁豫有约》节目录制现场,重新回忆到这个父子分别的场景,还是忍不住辛酸落泪。我知道当时我父亲为何落泪,在所有的学生里我显得那么弱小,穿的不像样,买的东西也都是最简单的。他走后,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茫茫未知的大学生活,而所有的生活费只是那微不足道的三百多元。

后来我堂兄写信给我,说我父亲是第二天下午赶到家的,那天正好是我堂兄考上安徽农业大学摆酒请客的日子,包了一场露天电影,放映员反复提到我们兄弟二人的名字。我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到酒桌上,众人端起酒杯,等我父亲说话。堂兄说,所有的人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父亲,他们都在等着父亲讲讲伟大首都北京,讲讲万里之外风光的我。父亲还未开口,已经眼泪婆娑。他喝了杯酒,说了一句:“我们家的孩子在那里是最穷的一个,让他在那里受罪了。”之后,泣不成声。

父亲走后的一个多月,我是靠着那三百多块钱过活的。

吃的很简单,晚上的夜宵是晚饭时从食堂买的一个馒头,简单但过得有滋有味,我像其他同学一样享受着自己的大学。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到操场上读英语,上下午上课,晚上看看杂书,有时也和别人打打乒乓球。没有课的下午,我和球友们一起去踢球,踢得满身大汗,我还记得新生杯上的第一个球是我踢进去的,我兴奋得满场狂奔。为何能这么高兴,这么快乐,说句实话,我思想上没有多么深刻,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看淡苦难,看淡贫穷,然后超越,风雨过后是彩虹之类的,我是惯了。我幸福地过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是逃避,不去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怜惜之感,或者说我对于这些富与贫,乐与苦根本一无所知,无知者无畏。身上只有三百多块钱,买书,买生活用品,吃饭,洗澡,穿衣,诸如种种花销,对此我倒没有什么过于拘束之感,少一分如何,多一分又如何?有些时候,井底之蛙也是幸福的。

不久,母亲写来一封信,错别字连篇,后来我还拿此封信,对我母亲说,真看不出,你还上过高中。母亲笑着说,那么多年了,能记得这么多字,已经不错了。母亲在那封信里说,她想跟着建筑队出去,给人家做饭,一个月有五六百块。那封信让我十分难受和不安,我赶紧写信给母亲,说你要真去了,我就不上这学了。母亲身体不好,怎么可能做这种粗活呢?随后,我坐车来到北大的本部燕园,在家教公司找了一份家教,每周六教三个小时,共一百块钱。这意味着我每周有四百元的收入,我赶紧写信给家里人说我找到了兼职,生活不太紧张了。这份家教是我大学里的第一份兼职,我付出了很多。每周六一大早就要坐校车往燕园赶,再从燕园坐车去西直门,走一段路,到学生家上课,中午到,在附近吃点饭,上一下午的课。赶回校区的校车来不及,只能从西直门,坐27路,倒345,坐了345到昌平,再坐小公共到南口,从南口到校区是一段林荫路,我从小公共下来之后,天基本上黑透了,我要摸黑走四里路,两边全是果园庄稼地,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每次看到校区门口的红灯笼,我眼都有点模糊,那种疲惫后的熟悉让我感到一阵阵强烈的温暖。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拿到一百块钱的补课费,是多么的高兴,在西直门复杂的立交桥上,我找不到北,一半是因为实在复杂,找不到27路车站,一半是兴奋得只顾着走了。

回到燕园后,我有了自己第一份不错的工作,帮一家文化公司写畅销书。最悲惨的赶稿,是一周之内我们三个人需要写十八万字。我那一星期,除了上课,所有的时间都利用在写稿子上。那时不像现在,有电脑,一切都是手写,稿纸一沓一沓地写完,再一沓一沓地买。白天写不完,晚上搬个板凳在楼道里写,六天的时间,我写了八万字,拿到了一笔一千八百块的预付金。这笔“巨款”让我兴奋异常,那时手已酸痛得几乎拿不起筷子。慢慢地我对这种坐在屋里不出去就可以忙活的兼职情有独钟。譬如几个同学帮人家写初中生阅读的稿子,时间太紧,忙不过来,找我帮忙,我一夜写了十二篇,篇篇通过。

从那以后,我退掉家教,开始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看书上,用在学习上,用在享受着我的北大生活上。我对于很多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上一门《东方文明史》的课,对楔形文字的起源感兴趣,北大图书馆查不到,我跑到国家图书馆去查。后来写一篇论文,交给老师,老师评价很高。上白巍老师的《中国美术史》,我特意跑到故宫去看画展,跑到军事博物馆里看中国油画展,查资料,写论文。是的,我像北大其他学生一样,在学习,在努力,在收获,只是我的方式跟别人方式不太一样。我开始学着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大二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我努力学习,每次期末考试前一个月都不怎么睡,背诵,查资料,困了,咖啡粉直接倒在嘴里。早晨考试,买带冰的矿泉水让自己清醒。我拿过奖学金,评过标兵,体育也获得了奖,也获得了北大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三时,一位央视的编导来中文系男生宿舍找兼职,我当时是班委里的人,给她介绍了几位同学。她不满意,让我去试试。我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去了,那天恰好遇到了20xx年北京那场恐怖的突如其来的大雪。我下午六点从北大南门出发,坐车去北三环的静安庄,平时四十分钟的路,我到晚上十二点半才赶到。整个马路上都是车,都是人。我们是推着车往前走的,从人大一直推到了静安庄。那天夜晚的北京城是混乱而又有秩序的。等我凌晨三点半从编导家里谈完出来的时候,马路上的车已经可以开动了。谈的不错,之后,我开始在央视十套,四套几个栏目做文案的写作和策划,几位接触到的电视人对我评价不错,收入也还可以。后来,我对文案写作已经很熟悉了,干起活来也如鱼得水,我决定退出来不干。这个决定大大出乎了编导的意料。她挽留我,我笑着说:我还想做些别的。

从大二下学期,我不再向家里要钱;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帮姐姐支付一部分的生活费和学费。在北大读研究生时,我开始写剧本。妹妹去上大学,上的是第三批录取的本科,家里打电话来说学费很高。我说没事,让她去吧,有我呢!暑假我送妹妹去上学,前后给她交了一万七千块,给了她留下三千块钱生活费,我说当年我是三百块开始我的北大生活的,你比我幸福多了。我从长春回来的路上,妹妹给我发来短信,她说:“哥哥,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我会努力的。”我给她回短信说:“哥这么做,是因为有条件才这么做的,我只想让你好好享受你的大学,就像当年我在北大读本科时那样。”

是的,这就是北大的生活:它让我感激,让我留恋。这里不会因为贫穷而让你止步不前,我的两位好朋友,家境很好。现在一个去美国读书,一个去新华社工作,再聚一起,依然笑声不断。我们没有隔阂,我们谈论的是快乐和幸福,也不会因为你困苦对你照顾有加,一切需要你自己去实践,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你所走的那些路,看去那么平坦,可每走一步,其实却是那么艰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北大,这里有无数的年轻人,这里有无数的脚步。他们来来往往,有过陌生和熟悉,有过泪水和笑脸,有过朋友和敌人,有过丑陋和美丽。但当你真的把其中一个脚印放到镜头前,放大,放成八寸,放成十二寸,放成毕业像一样大的二十寸。你从中发现的是基于你自己身上的一种坚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从那个脚印里我们欣然发现了自己那些悄悄遗忘的微笑和幸福。

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一个北大学子毕业后的感悟

1、我刚工作的时候,在一家小公司,很小很小的。和我一起进去的另外2个都是普通一点的学校的。我们刚去的时候,基本上有了电话都是我站起来跑过去接,其它人根本就不动身。以至于到了后来,电话一响,如果我不起身,大家就会一直等着,一直等到我终于忍不了了起身去接。每天下班以后,我要检查办公室的垃圾袋,看看是不是需要把垃圾袋提走。而其他人,比如老员工和另外的实习生,他们根本不会去提垃圾袋。我是北大人。我不狂。

2、在学校的时候,好好享受自尊的感觉。有人说,他读大学的时候,以为他毕业后要变成一条狗只需要3年的时间,但是工作后,他发现对自己真是太不自信了,其实要变成一条狗根本不用3年,半年就足够了。这话是我大4时看见的,过了2年后,我发现这条伟大真理完全可以和牛顿定律媲美。我们在北大里,享受的是中国最大的自由和民主,这是个可怕的甜蜜。因为当你第一次受到指着鼻子的责骂时你一下子无法接受。

3、中关村乃至海淀乃至北京,是一个廉价高等教育人才市场。这个大环境决定了我们在用人单位眼里,都是金属,而不是金子。在这里,大学生就是廉价劳动力,商人看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感觉,和建筑工地上包工头看民工的眼光没有任何区别。尤其在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大部分小公司。所以,刚毕业的同学最需要做的,就是赶紧让自己成为一个熟工。

4、在学校的时候,多交几个真心的朋友。因为工作以后,你可能就永远丧失了交朋友的权力和勇气。特别是同事,你可能一直到离开某个单位的时候,你都恋恋不舍,觉得这个单位的同事很不错。但是没准在后来的某一天,你突然因为偶然的机会发现,每天对你温柔微笑的同事曾经在你背后捅了一刀或n刀,而这些刀的直接后果就是你滚蛋。

5、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如果是大公司,它们可能有能力支付生手的培训时间和金钱,也有能力承受生手因不熟悉业务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小公司,它们根本就不愿意或者说无法承受这些。所以在一个大专毕业的熟手和一个北大毕业的生手中间,他们宁可选择前者。

6、你在北大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某人很俗。离开北大的时候,你可能会立志你绝对不要俗。但是过了几年后,你会发现只有那些完成了由不俗到俗的成功转变的同学才能衣着不俗地参加聚会,而那些尚未完成转变的同学则可能潦倒落魄地出现在你面前。所以,当你在学校的时候,千万不要讥笑(哪怕是在心里)身边那些俗又俗的同学,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将来同学聚会上的主角,也是你mm对你进行再教育的榜样。

7、当你在北大的时候,千万不要看不起那些在西门外那排小平房租房准备以考研方式杀进北大的年轻人,他们中的某些人在你看来可能很功利、没有道德观、为了目的不达手段。但是你工作后你会发现这3点恰恰是北大没有教给我们的生存技能。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3点,再加上我们的学历背景,北大人一定会战无不克。事实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离开学校后都会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他们其实是很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比我们成熟得要早。他们可能在更年轻得时候就受过挫折,所以他们懂得从此以后拼命。而我们一直是幸福宝宝,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开始接受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所以我们拼命得比他们要晚了很多。

8、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里,师长一直告诉我们要诚实、对人真诚。还有,中国的老话叫“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在企业竞争已经到人性化程度的西方世界可能还是真理,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商场上那是……胡说。举个例子吧,我的诚实让公司失去了一个客户,让我个人赢得了一个朋友;当这个朋友因我的诚实而给我带来一个大买卖时,我已经被公司老板因那次业务失败而炒了鱿鱼;所以最后我把这宗大买卖带到了新服务的公司。这件事的结果最后是好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幸运的偶然。我想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幸运。工作以后,如果你每天统计一下,你会惊讶于自己现在从早晨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说假话。这假话对同事说、对老板说、对客户说、一直说到家里,如果你的女友or男友还没有工作,而是留在学校上研上博(就像我的情况),你会让他们大为震惊,他们很可能悲痛欲绝地对你说“你怎么能这么说?”然后,你可能更加愤慨地对她or他说:“这只是交际的手段/业务的需要/如果你能给我提供一个饭碗我肯定不这么说……”最后的最后,你们很可能对彼此失望,比如,对方觉得你变了;你觉得对方toonaive,toosimple,不理解你。

9、北大太自由了,这是身为北大人的幸运,也是不幸。在北大了你可能学会了直言不讳,而这可能正是你的老板最忌讳的。中国人都是有劣根性的;中国的富人和西方的富人区别很大,中国的老板和西方的老板也很不同。我们看过很多例子,里面讲到某人因为直言而被认为是被炒鱿鱼,最后却升职了:这种故事在现实世界中简直就像是……相信灰姑娘当上皇后一样又美丽又白痴。在北大人眼里,人生来平等,即使你是老板;北大的人不少是完美主义者,他们看见陈规陋习会直接指出来;这下完蛋了,因为当老板发现你在某些方面比他还高明的时候,他会郁闷todeath.即使最终他终于采用了你的建议,你也离滚蛋不远了。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外界评论北大人狂的原因之一。对此我的理解是,呸,有种的你就说我们狂,也别用我们的建议,别吃了我的葡萄长了肉还要说葡萄是酸的!

10、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平时有空多看几部白痴一点幼稚一点的片子,比如《流星花园》那种。当年我对此嗤之以鼻,现在我一想起一个宿舍的女生围着一台破电脑看它的情景我就鼻子发酸!!!!现在我们已经没什么心思能沉在一部片子里耐心地看下去了,偶尔看看电视,就是拿着遥控器拼命跳台,然后骂:“tmd!这帮编电视的都狗屎!什么玩意,我要是老板非统统开除了不可,饿死他丫的!”(ps:这些话我上大学时听着都脸红,现在越说越溜)

11、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多去上上课,少在宿舍打游戏睡觉。多看看那些底高望重的老教授,没问题也找几个出来问问吧,就当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因为,工作以后就不要指望谁这么耐心给你讲东西了,老板要是让你做啥,不懂的话千万别问!自己想办法查!不要以为像在学校一样,好问是美德!你多问几句,脾气好的老板会不理你,晾着你知道你自己讪讪地走开,脾气稍微不好地老板会对你阴阴地说:“你们北大的就这素质?这都不会?”你可能会心里喊冤:“拜托!我接触这项业务才2天,我不问我怎么知道?”你这么想就错了。老板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他管你怎么做到的,总之你做到了才算完。我现在每想到大学时候不少次我都在课堂上睡觉,我就觉得特别对不起讲堂上的老师。

12、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能谈恋爱就谈场恋爱,那时候谈恋爱才叫谈恋爱!你的她很可能只是因为喜欢你而跟你谈恋爱;你们可能大夏天一起挤公交去动物园,在臭气烘烘的车厢里晃来晃去都是一种甜蜜一种幸福;工作以后你就别指望了!如果她跟你谈了3年你还没有能买房能加薪的迹象,你就完蛋了!如果你跟她谈了3年你还没有能买房能跟她结婚的迹象,你也完蛋了,你可能会开始怀疑你是不是在耽误她的青春她的时间。那时候你们一起再坐公交车,你都会觉得心酸:你堂堂一个北大男子汉,还要让lp挤公交车!

13、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多原谅舍友的小过失。不要因为她or他不小心把一杯水泼在你的英语词典上就对她or他生气甚至要求赔偿;不要因为她or他的臭袜子忘记从你床上拿走你就对别人抱怨!不要因为她or他借了你2块钱买水果一直忘记还就在意。不要不要因为她or他的无意中的缺点或失误而对他生气。当你工作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原来并没有那么讨厌,你会惊讶当初你干吗总是为这种事情而生气,你会慢慢忘记他们的不好而只记得当初你们床头夜话时的温馨、买一包零食回来大家一起吃的开心。当你刚上大学的时候,你可能感叹过真心朋友只有在高中才交得到;但当你工作以后你会发现,大学才最可能交到一辈子的能互相倾诉互相帮忙的朋友!

14、如果你是女生,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多体谅那些你不喜欢甚至讨厌但是狂追你的男生!因为无论你多讨厌他,毕竟他们是真心喜欢你的,在他们眼里,你很可能就是天使!而在工作后,你在老板看来,很可能你只不过是狗屎!人的一生中没有多少机会得到一些最真最纯的东西,很多年后那些看起来又矮又丑的男生可能结婚成家,你很可能已经被世事磨得没有知觉,而当你再和他们相遇,你很可能会突然发现他们原来这么好、这么好、这么这么好,原来他们一点都不丑……你会很想很想哭!

15、当你在学校的时候,多读一点书,少上网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比如灌水比如聊qq!因为你一旦离开校园,你就很可能顶多只有读读《瑞丽》《成都今夜将我遗忘》这样的垃圾杂志和快餐书,而不再有机会去想万圣和风入松!更不会有机会有时间有气氛去看那里的书!我在大2的时候,曾经惊觉我读的名著基本上停留在高中时代,而当我工作后我发现我读过的书完全停留在大学毕业以前!

16、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不要总是抱怨北大的宿舍太烂太小(虽然这是事实,特别是对于那些住普通宿舍的同学)不要总是抱怨楼长阿姨太凶。你不用考虑每个季度有一堆电话水费电费物业费上网费等等等等堆在你面前,不用考虑每个季度有房东来催你交房租!不用担心万一你哪天被老板炒鱿鱼了就要露宿街头,不用每天下了班回到狭窄而空荡荡的房间痛苦地回想今天是否又挨了骂、明天要计划拜访哪个客户、这个case到底哪里让老板不满意……!!!!不用再想说话的时候突然发现竟然想不起谁可以现在说说话!!!

17、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你可能为那些该死的偷车贼而痛不欲生咬牙切齿,你可能会在临上课前5分钟才起床,然后慢悠悠散步去4教上课;当工作以后,你最大的可能就是每天6点起床,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公交车里焦急地等待你的公交车在堵车长龙里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往前爬;当你因某天某段路发生交通事故而迟到了5分钟却因为老板还没来而庆幸时,很可能某个你的亲密同事已经在准备报告给老板了。当你晚上再经历同样的堵车回到家想看点书时,你很可能发现时钟已经指到9了,而你这时候很可能还没吃饭!

18、如果你是女生,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不要为了减肥而生饿自己把自己弄出胃病来!因为你会发现一旦你有了胃病而后工作你会郁闷todeath!而且很可能你的工作会导致你不得不得上胃病,因为你根本就没时间也没胃口吃任何东西!你在学校的时候,很可能因为某天例假来了而轻易就选择不去上课,而当你工作后,哪怕你痛得浑身发凉你也可能强迫自己不请假!因为你要把一年里有限的几个请假机会留给你最最需要的时候!在学校的时候,你可能觉得在苗条和健康中你会选择前者,等到你工作了,你会发现,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因为你的病假越多,你的奖金扣得越多!很可能最后还会导致你失业乃至完蛋!

19、当你还在北大的时候,好好念书,享受自己作为北大人的光荣和梦想。因为很可能你工作以后你会发现北大人这个牌子不但不是你的盾牌,还很可能成为你收到暗箭的主因。

20、当你还在北大的时候,好好享受人生中最纯洁最快乐的时光!好好享受自己作为一个成人能够享受的权利和感觉。因为在你工作满5年之前,你很可能要一直像一条狗一样听人训斥:“你toonaive!toosimple!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21、当你还在北大的时候,把英语学好,多学几个软件,修一个经济双学位,多培养自己的忍耐功夫,多学点拍mp……少把时间花在理别人攻击北大的言论上,少和他们争论,因为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本事就好好学东西,在你养活自己之前,北大无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和你没有太大关系。

22、最后一点:不要再讥笑拜金主义者。不要再相信什么穷人也有骨气。再过几年,你很可能会悲哀地发现自己,原来3年前你讥笑的人恰恰正是3年后的自己!人生最大的痛苦,除了穷,就是自己宣判自己……

还在北大的师弟师妹或者师兄师姐,看了这些可能会很难过,但是有些事情,越早知道以后受的苦走过的弯路会越少……

我一直相信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为我从来不会因为我外界的原因而丧失希望,但是当我想在我的母校的bbs上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的心里其实塞了很多很多令人难过的东西。也许是因为我从来不会面对活着的东西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的人抱怨,所以它们一直积累一直积累到成为一个角落里的球……

我依然有梦想,我梦想将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可以在伤心的时候一个人泡在浴缸里泡上整整一天,不用在月底的时候心惊肉跳地等着房东上门收租;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不用挨骂,不用小心翼翼,不用忍着屈辱每天假笑面对冷冰冰的客户;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不用担心我会挨饿会露宿街头会万一我妈妈生病我还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什么都可以不想地安然入睡……

但是我已经没有了理想……

我想这是我最大的悲哀,也是我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有一些北大学生写的励志的经典文章都是很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学习的,那么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回忆人大附中高三的苦辣酸甜

作者姓名:刘通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毕业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高考的硝烟早已散尽,望着手中火红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高三的点点记忆却不住地涌上心头。是惆怅,是欷歔,是慨叹,还是恋恋不舍?心中真的是五味杂陈。

高三的那些苦辣酸甜远不是一纸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所能记载的,它是一种鲜活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是一段动人的人生乐章。

最美丽的风景不是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在沿途的道旁。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尽可能多地记录下自己高三所经历的苦辣酸甜与真情实感,也希望能对即将迈入高三的学弟学妹们有所裨益。

不管再怎么美化,高三的学习生活也还是苦的。素质教育的大旗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压力下,于高三时悄然落下。为了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一点苦也不吃是不太可能的,而为了进入梦想中的北大——中国的最高学府,则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以前总羡慕身边有的同学平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考试成绩一样出类拔萃,我总以为那是因为他们聪明绝顶,而自己没这个天分,有时也不免自怨自艾。经历了高三的奋斗,我才理解了那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成绩的提高绝不是睡大觉和喊口号就能办到的,而是日复一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学出来的。

高考难吗?难!因为它考察的是高中六科三年的知识。高考容易吗?容易!当你的功夫下够,知识熟谙于心,你会发现高考不过是“照章办事”。

高三时的每天基本都贡献给了学习。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放过老师说出的每一句话,因为它们没准儿就出现在了哪道题中。

完成作业还算轻松,可除了完成作业,还要自己加班加点地查漏补缺,这就需要极强的自制力了。

每天晚上当孤身一人面对眼前各式各样的复习资料时,难免会出现懈怠的情绪,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力。

身边没有白天时较着劲儿的同学,最大的动力就来自追梦北大的渴望与随之而来的无形压力。人们常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高三有人选择轻松快乐地过,我也可以,但我没有,因为我心中还有梦想,我相信现在的付出定能得到与其相当的回报。我知道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是绝对有实力进入向往已久的燕园的,如果自己贪图安逸而放弃了这样的机遇,我想这不仅会成为我毕生的遗憾,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人生哪得几回搏”,高考是人生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搏斗,而且这种搏斗的胜负就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高三苦点累点能够不留遗憾这比什么都强,其实回过头来再想的时候,发现那时的苦又有什么呢,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努力,也许结果就会产生质的改变。

苦,是一种人生态度,为了梦想,我情愿多付出一些!

一模,或许是高中三年除了高考外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我却考出了三年中最差的一次成绩。知道成绩的那一刹那,真的是辣入心扉,辣得无所适从。区区632分,与历年北大的分数线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甚至没到海淀区划定的重点线。我与北大瞬间变得似乎遥不可及,这个分数让我在高考前或许就会放弃报北大,与北大说再见。

母亲开始动摇了,她已为我着手准备第二套报考方案。我虽然表面坚定,其实心里也不免打鼓,母亲的态度也让我更加迷惘,北大,我离你真的很远吗?火辣辣的这个问题不时地刺痛我的心,我仍然不甘心,也不愿意就此服输,可火辣辣的答案也摆在面前:是的,还很远。我的生物成绩仍然在班上倒数,还没及格的分数对于一个希望考取北大的学子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讽刺;又一次跑题的作文让冲击北大的誓言成为了天大的笑话。

天助自助者,可当自己都开始不再相信自己,谁又能帮助你走向光明?真的要感谢我当时的班主任汤步斌老师,他第一次找我谈话就鼓励我,他相信我有实力考上670,北大清华对我也绝对没问题。可是我一模惨淡的成绩却辜负了汤老师的期许,但是在这个艰难的阶段,汤老师依然用坚定的话语鼓励我、信任我并给我提出了很多提高成绩的好主意。当一个人快要丧失希望的时候,最需要有人能够拉他一把,无疑,我是幸运的。我重新相信自己,重新鼓起勇气,重新披荆斩棘,重新不懈前进。老师的信任与鼓励和我不服输的性格共同擦出了坚持到底的奋斗火花,使我艰难地熬过了这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辣,是一种人生历练,为了梦想,我必须坚持到底!

给高考减压的机会我一一错失,当班上只有五六个同学没有加分,而我不幸地身为其中一员时,酸涩是最真实的感受。

高三时参加的高中数学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在数学联赛一试中我神经质般地对了前八道题,却错了后面的全部七道题。成绩出来我不仅离具有保送资格的一等奖相去甚远,甚至还不如高二时的成绩好,这一打击让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对数学的信心,甚至开始厌恶数学,数学考试时的发挥开始忽好忽坏地大幅波动。

更不幸的是,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时正赶上了我数学发挥失常,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落马,没能获得降分录取的资格。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的那几天,我坐在已空空如也的教室中例行公事般地听着老师讲课,想象着往日身边的同学正在面试考场中侃侃而谈,总不免伤感。内心里不断翻腾的一个念头:我不比他们差,保送上北大的梦想却早已被自主招生考试那无情的笔试分数残忍地击碎。

如果说没有加分只是一种表面的遗憾,那么深层的落寞则是源于自主考试实力后对高考结果的担忧。当一次非常公平的竞争机会摆在面前时,我都没有抓住,到了高考时,没有任何加分的我又能力挽狂澜吗?

身边的同学开始了躁动,甚至憧憬起了在北大清华的学术海洋中自由遨游的幸福生活。我酸酸地接受着身边一切或细微或显著的变化,但我不允许自己也跟着浮躁。为了给高中三年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也为了对得起自己这十二年来享受到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自己辛勤的努力,更为了能够进入朝思暮想的北大,在巍巍博雅塔下、融融未名湖边求学问道,在高等教育阶段拥有一个好的起点,我必须静下心来,充分利用好每一天宝贵的复习时间,重新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个时候,怀疑是一种胆怯,相信自己才是开启成功大门的唯一钥匙。

酸,是一种人生感受,为了梦想,我知道要相信自己!

那张殷红的录取通知书无疑就是对我一路走来最甜蜜的回报。如果没有体味过那苦辣酸,我想,我也无法完全品味这甘甜。

一模后我的成绩开始回升,到了二模便提高了二十分,在我的坚持下,北大成为了我第一志愿的不二选择。高考,对于已经经历了苦辣酸考验的我,任何困难已经阻挡不了我超越自我、圆梦北大的决心。

我的高考成绩并不很高,在这个出了北京市理科前三名的班级里只能算是中等,但我依然很自豪,他们的分数高的令我叹服,不过我更佩服自己,佩服坚强的我能够顶住重重压力,能够克服自身惰性,能够勇敢坚持到底,敢于筑梦北大,勤于追梦北大,终于圆梦北大。

甜,是一种人生幸福,为了梦想,我相信奋斗的过程都是甜美的。

这就是我高三所经历的苦辣酸甜,其实高三的奋斗并不只是为了高考的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经受一种历练,得到一次考验,让自己体味一段追逐梦想的完整过程。

北大学生励志经典文章:我是北大穷学生

作者:马超

我常常回忆起我初入北大的情景。

1999年高考,我考了县里的文科状元,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我成为了母校建校六十年来第一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1999年9月4日的早晨,日如薄纱,我和父亲在北京站下了火车,没有目的地顺着人群走出车站。父子俩坐着绿皮火车,挤了十六个小时,从一片天大地大的皖北平原,来到了这高楼大厦之中,疲惫到了极点,同时又对自己格格不入的装束感到很不安。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上身穿着一件长袖的白色衬衣,上面沾满了灰尘,领口黑黑的一层;下面是一件褐色起毛的休闲裤,有些短,把人吊着;脚上是一双劣质的黄皮鞋。最让我放不下心的倒不是穿着如何,我所担心的是手中拎着的那个塑料行李箱箱子,那是我临出发前在集市上花四十五元买的,因质量不好,在离家不到十里路的距离,就完全裂开,我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几段零碎的绳子把它紧紧捆住,里面的衣服从裂开的缝隙中拼命往外挤,我担心的就是它随时都有炸开的可能。

来北京上学,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按理,第一次坐火车对那个年龄的人来说,是有些兴奋的,但实际情况却让我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在合肥上火车之后,我拿着自己的火车票,在拥挤的人群里找到我的座位,发现座位上坐着一个孕妇。如何要回自己的座位,是我开始第一次真正处理一个问题。我怯生生地告诉那个孕妇那个座位是我的。那孕妇却一句话也不说,像个小说家深沉地望着我一番之后,开始像一个旅行家望着窗外。面对着哑然的局面,我不知如何处理。我想告诉她我是北大的学生,我想告诉她,这是我第一次出门远行,可我最终没有说出口。在那片拥挤的空间中,我觉得那么不合时宜,最后我离开了,挤到了另外一个车厢里去。

就那样盲目的在人群里站着,十六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连口水都没喝上。父亲比我更惨,他和一个同去的亲戚被挤到餐车里,花钱买了个茶座,因为随时可能要换地方,他不得不扛着那个裂开的箱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十六个小时我几乎没有说话。我在听着旁边的人说话,我不知怎么插嘴,甚至说,我根本没有想到去插嘴。我就是那样地沉默着。这第一次火车旅行让我到现在为止都害怕坐火车,就像小时候吃腻的食品,一遇到适宜的场景,便排山倒海一样从胃里涌出来。

那时北大的文科生一年级的时候是要到昌平校区的,校车拉着我们父子直接开到了昌平西郊偏僻的园区。经济上不允许父亲在学校逗留很长时间,父亲必须要当天赶回去。一下车,父子两人就赶紧忙着报到,买被褥,买生活用品。买完东西,父亲留下了回去的车费,把剩下的钱全给了我,有三百多块钱。中午,父子俩在食堂吃了顿饭,觉得饭菜很贵,也没舍得要什么菜,那算是我父亲来北京吃的第一顿饭了。下午,父亲要乘车去火车站。我们父子俩站在园区的那片槐树林里等校车。等车的时候,父亲说你不要不舍得花钱,该买的东西买,该添置的添置,又说了一阵诸如照顾自己,不是在家里,不要想家之类的话。接着我和父亲便陷入沉默。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父亲慢慢地转过身去,望着那长满野草的球场,和球场远处的树林。我看见他抬起手去擦自己的眼睛,过了半天,等他转过头来再看我,我发现他眼睛里依然残存着晶莹的泪滴。一阵悲伤的情绪从我心中不可抑制地涌出,说来好笑,那时我差点说出一句话:“爸,我想跟你一起回去。”

几年后,我在《鲁豫有约》节目录制现场,重新回忆到这个父子分别的场景,还是忍不住辛酸落泪。我知道当时我父亲为何落泪,在所有的学生里我显得那么弱小,穿的不像样,买的东西也都是最简单的。他走后,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茫茫未知的大学生活,而所有的生活费只是那微不足道的三百多元。

后来我堂兄写信给我,说我父亲是第二天下午赶到家的,那天正好是我堂兄考上安徽农业大学摆酒请客的日子,包了一场露天电影,放映员反复提到我们兄弟二人的名字。我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到酒桌上,众人端起酒杯,等我父亲说话。堂兄说,所有的人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父亲,他们都在等着父亲讲讲伟大首都北京,讲讲万里之外风光的我。父亲还未开口,已经眼泪婆娑。他喝了杯酒,说了一句:“我们家的孩子在那里是最穷的一个,让他在那里受罪了。”之后,泣不成声。

父亲走后的一个多月,我是靠着那三百多块钱过活的。

吃的很简单,晚上的夜宵是晚饭时从食堂买的一个馒头,简单但过得有滋有味,我像其他同学一样享受着自己的大学。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到操场上读英语,上下午上课,晚上看看杂书,有时也和别人打打乒乓球。没有课的下午,我和球友们一起去踢球,踢得满身大汗,我还记得新生杯上的第一个球是我踢进去的,我兴奋得满场狂奔。为何能这么高兴,这么快乐,说句实话,我思想上没有多么深刻,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看淡苦难,看淡贫穷,然后超越,风雨过后是彩虹之类的,我是惯了。我幸福地过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是逃避,不去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怜惜之感,或者说我对于这些富与贫,乐与苦根本一无所知,无知者无畏。身上只有三百多块钱,买书,买生活用品,吃饭,洗澡,穿衣,诸如种种花销,对此我倒没有什么过于拘束之感,少一分如何,多一分又如何?有些时候,井底之蛙也是幸福的。

不久,母亲写来一封信,错别字连篇,后来我还拿此封信,对我母亲说,真看不出,你还上过高中。母亲笑着说,那么多年了,能记得这么多字,已经不错了。母亲在那封信里说,她想跟着建筑队出去,给人家做饭,一个月有五六百块。那封信让我十分难受和不安,我赶紧写信给母亲,说你要真去了,我就不上这学了。母亲身体不好,怎么可能做这种粗活呢?随后,我坐车来到北大的本部燕园,在家教公司找了一份家教,每周六教三个小时,共一百块钱。这意味着我每周有四百元的收入,我赶紧写信给家里人说我找到了兼职,生活不太紧张了。这份家教是我大学里的第一份兼职,我付出了很多。每周六一大早就要坐校车往燕园赶,再从燕园坐车去西直门,走一段路,到学生家上课,中午到,在附近吃点饭,上一下午的课。赶回校区的校车来不及,只能从西直门,坐27路,倒345,坐了345到昌平,再坐小公共到南口,从南口到校区是一段林荫路,我从小公共下来之后,天基本上黑透了,我要摸黑走四里路,两边全是果园庄稼地,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每次看到校区门口的红灯笼,我眼都有点模糊,那种疲惫后的熟悉让我感到一阵阵强烈的温暖。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拿到一百块钱的补课费,是多么的高兴,在西直门复杂的立交桥上,我找不到北,一半是因为实在复杂,找不到27路车站,一半是兴奋得只顾着走了。

回到燕园后,我有了自己第一份不错的工作,帮一家文化公司写畅销书。最悲惨的赶稿,是一周之内我们三个人需要写十八万字。我那一星期,除了上课,所有的时间都利用在写稿子上。那时不像现在,有电脑,一切都是手写,稿纸一沓一沓地写完,再一沓一沓地买。白天写不完,晚上搬个板凳在楼道里写,六天的时间,我写了八万字,拿到了一笔一千八百块的预付金。这笔“巨款”让我兴奋异常,那时手已酸痛得几乎拿不起筷子。慢慢地我对这种坐在屋里不出去就可以忙活的兼职情有独钟。譬如几个同学帮人家写初中生阅读的稿子,时间太紧,忙不过来,找我帮忙,我一夜写了十二篇,篇篇通过。

从那以后,我退掉家教,开始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看书上,用在学习上,用在享受着我的北大生活上。我对于很多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上一门《东方文明史》的课,对楔形文字的起源感兴趣,北大图书馆查不到,我跑到国家图书馆去查。后来写一篇论文,交给老师,老师评价很高。上白巍老师的《中国美术史》,我特意跑到故宫去看画展,跑到军事博物馆里看中国油画展,查资料,写论文。是的,我像北大其他学生一样,在学习,在努力,在收获,只是我的方式跟别人方式不太一样。我开始学着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大二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我努力学习,每次期末考试前一个月都不怎么睡,背诵,查资料,困了,咖啡粉直接倒在嘴里。早晨考试,买带冰的矿泉水让自己清醒。我拿过奖学金,评过标兵,体育也获得了奖,也获得了北大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三时,一位央视的编导来中文系男生宿舍找兼职,我当时是班委里的人,给她介绍了几位同学。她不满意,让我去试试。我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去了,那天恰好遇到了20xx年北京那场恐怖的突如其来的大雪。我下午六点从北大南门出发,坐车去北三环的静安庄,平时四十分钟的路,我到晚上十二点半才赶到。整个马路上都是车,都是人。我们是推着车往前走的,从人大一直推到了静安庄。那天夜晚的北京城是混乱而又有秩序的。等我凌晨三点半从编导家里谈完出来的时候,马路上的车已经可以开动了。谈的不错,之后,我开始在央视十套,四套几个栏目做文案的写作和策划,几位接触到的电视人对我评价不错,收入也还可以。后来,我对文案写作已经很熟悉了,干起活来也如鱼得水,我决定退出来不干。这个决定大大出乎了编导的意料。她挽留我,我笑着说:我还想做些别的。

从大二下学期,我不再向家里要钱;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帮姐姐支付一部分的生活费和学费。在北大读研究生时,我开始写剧本。妹妹去上大学,上的是第三批录取的本科,家里打电话来说学费很高。我说没事,让她去吧,有我呢!暑假我送妹妹去上学,前后给她交了一万七千块,给了她留下三千块钱生活费,我说当年我是三百块开始我的北大生活的,你比我幸福多了。我从长春回来的路上,妹妹给我发来短信,她说:“哥哥,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我会努力的。”我给她回短信说:“哥这么做,是因为有条件才这么做的,我只想让你好好享受你的大学,就像当年我在北大读本科时那样。”

是的,这就是北大的生活:它让我感激,让我留恋。这里不会因为贫穷而让你止步不前,我的两位好朋友,家境很好。现在一个去美国读书,一个去新华社工作,再聚一起,依然笑声不断。我们没有隔阂,我们谈论的是快乐和幸福,也不会因为你困苦对你照顾有加,一切需要你自己去实践,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你所走的那些路,看去那么平坦,可每走一步,其实却是那么艰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北大,这里有无数的年轻人,这里有无数的脚步。他们来来往往,有过陌生和熟悉,有过泪水和笑脸,有过朋友和敌人,有过丑陋和美丽。但当你真的把其中一个脚印放到镜头前,放大,放成八寸,放成十二寸,放成毕业像一样大的二十寸。你从中发现的是基于你自己身上的一种坚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从那个脚印里我们欣然发现了自己那些悄悄遗忘的微笑和幸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