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励志故事

来源:书屋网 3.19W

每一个关于名人成长励志的故事都是很适合同学们找来看看的,那么名人成长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成功不会因你有缺陷而远离你

他小时候很自卑。别的男孩在外面疯玩时,他则一个人躲在家里。在上世纪60年代末,女人们还时兴打毛衣做女红。无聊时,他就跟着母亲打毛线、做衣服,做出来的活儿,竟然比母亲做的还好。

高中毕业时,他报考了一所工艺美术学院,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得到考官一致好评,却没有通过面试。

那年他才18岁,曾两次自杀,均被家人发现抢救了过来。见母亲哭得万分悲痛,他猛然醒来,怎么舍得让母亲如此绝望呢?

痛后是新生,上不了大学,那就自学吧。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无数个日日夜夜,多少载寒来暑往,除了自学,还是自学,他竟然能在绘画、雕刻、泥人、工艺品制作等方面无师自通。他的作品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他成了不少厂商的设计总监,为他们设计的家具、珠宝和工艺品等,独具匠心。20xx年年初,47岁的他还成了福州一所工艺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给那些学工艺美术的大学生们上实践课。

20xx年底,他所在的县城举办了一个蝴蝶标本展览。看着那些姿态各异的蝴蝶,他突然有了用红纸剪蝴蝶的念头。把自己关在屋里,手指被剪破了无数次,慢慢地,他的剪纸手艺逐渐提高,竟然能在1分钟内剪出30只形态各异的蝴蝶。

最初,他剪了两千多只没有雷同的蝴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后,有人打电话来将他讥讽了一顿:“两千只有什么了不起的,厉害的话,你剪1万只出来给我看看。”

他不服气。凭什么我就不能剪出万只蝴蝶?一个大胆的构想诞生——剪万只蝴蝶,首尾相连地粘贴在一幅长卷上。这注定是个漫长而艰辛的创作历程。他在记忆中搜寻创作灵感,上网或到书店寻找样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兰州……都留下了他临摹蝴蝶的身影。有了蝴蝶样本,剪刀红纸一阵翻飞,一只只活灵活现的蝴蝶就神奇般诞生了。

整整5年,他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有时累得连从椅子上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为了这个宏大的创作计划,他花光了积蓄,腰背落下毛病,消瘦了10公斤。

20xx年10月,这幅“巨制”横空出世,1万多只蝴蝶粘贴在一卷长106米、宽0。73米的图画纸上。当上海吉尼斯总部评审专家看到作品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才能精确地算出蝴蝶的数量呢?如果直接清点,估计几位专家会数晕过去。还是他想出了办法,让大家在每只蝴蝶上放一粒黄豆,待所有蝴蝶上都放了黄豆后,再把黄豆集中起来。数黄豆就容易多了。

1粒、2粒、3粒……11999粒、120xx粒!120xx只手工剪纸蝴蝶,“世界之最”诞生了!

20xx年6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给他颁发“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确认他的剪纸作品《万蝶图》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蝴蝶剪纸作品”。他被誉为“蝴蝶王”。那位曾经骂过他的人,打来电话道歉,佩服他的勇气与艺术精神。

20xx年年初,他得知上海世博会将设立一个“生命阳光馆”,正在征集一些个人艺术作品,他坐不住了,觉得自己应该有作品参展。他选定仍为剪纸蝴蝶。

世博会也是艺术盛会。要入选世博,就不能仅仅如《万蝶图》那样以数量取胜,更要以艺术取胜。因场地所限,他选择只剪99只,但蝶形要比《万蝶图》大而丰富。

这注定又是一个艰辛的创作过程。

一次,他见街上一漂亮女孩的裙摆图案可以做蝴蝶样本,便痴痴地跟着女孩,盯着她的裙子看。女孩以为他耍流氓遂报警。他被带到派出所,经过一番解释才消除了误会。3个月后,承载着他世博梦想的剪纸作品问世,取名为《蝴蝶梦》。5月,《蝴蝶梦》被世博会组委会列为“生命阳光馆”展品。

20xx年6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里,一幅长18米的长卷徐徐展开,99只蝴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美妙绝伦,展翅欲飞,它们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记者前来采访他,但问了几遍,他都没有反应,而是微笑地看着记者。工作人员忙告诉记者:“他是位失聪的残疾人,如果没有佩戴助听器并大声和他说话,他是听不到的。”

原来,在他8岁那年,生了一场病,致使双耳失聪。母亲鼓励他,让他凭借那些熟悉的声音还在记忆中没有消失时,坚持与人说话,他才因此没有丧失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作品两次问鼎吉尼斯世界之最,家住福建沙县的民间艺术家周建波。

周建波说:“残疾人走的路很艰辛。但是,如果你真的付出了,成功不会因你有缺陷而远离你。”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莫里斯·桑达克

莫里斯·桑达克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曾5度获得凯迪克奖和安徒生插画大奖,代表作有《野兽家园》《厨房之夜狂想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桑达克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童画界的毕加索”“图画书创始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他的作品以奇特的幻想表现孩子内心的创伤体验,并让孩子通过幻想中的历险,运用自己的力量实现心灵的成长。

他的灵魂里住着一个惊惶的孩童

1920xx年,莫里斯·桑达克出生于纽约的一个波兰移民家庭。孩提时代的他体弱多病,只能整天待在屋子里。他的世界只有从窗口望出去的一小块天空,但他的想象力却在禁闭的环境中蓬勃地生长起来。整个童年时代,桑达克最要好的朋友就是迪斯尼卡通影片里的米老鼠。

对于死亡,桑达克一直有一种尖锐的敏感。在他4岁那年,著名飞行员林白之子被绑架一案闹得沸沸扬扬,这个事件不仅是桑达克童年时代最严重的创伤体验,也对他一生的创作与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的父亲是飞跃大西洋的国家英雄,母亲是一位作家,家中有德国牧羊犬守护,这个孩子居然还被人绑架和杀害,那么,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什么指望?当那个孩子的尸体最终被发现时,桑达克说:“我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某种很重要的东西也跟着一起死了。”

所以,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助感笼罩着他的整个童年,并蔓延到他的一生之中。

桑达克的灵魂里始终有一个表面安静而内心惊惶的孩童,不知道如何在现实世界扎根成长。就像桑达克绝大部分的绘本故事一样,当主人公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大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平静与和解。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这是孩子通过想象,将创伤性的经验转化成生存和成长的正面能量。童年的回忆让年幼的桑达克感到无比困惑,但桑达克后来让这些困惑都化作了创作的养分,成就了永恒的篇章,滋养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灵。

《野兽家园》,一个前所未见的奇幻画面

真正让桑达克一举成名的,还是他自写自画的《野兽家园》。《野兽家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奇幻故事,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它回想起自己童年曾有过的点点滴滴……这样一个不受年龄限制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带大家一起进入了一个叫马克思的小男孩在“野兽家园”所经历的勇敢的冒险之旅——里面充满了探索、挑战和纯粹的原始快乐,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带,可以激发我们所有人最原始的想象力。

莫里斯·桑达克:爱,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出类拔萃

穿上了华丽的狼的装束,马克思很快就成为“野兽家园”的国王,因为他证明了自己比那些居住在这里的巨大的生物更加凶猛、狂野。然而对于马克思来说,成为主宰者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这里有太多的野兽,它们长着巨大而锋利的牙齿,很可能会把他吃掉。而且统治一个国家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他渐渐地意识到“野兽家园”里的臣民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和他自己产生的亲密联系,他开始明白,原来他曾经迫切想要争取的一切,并非全都是最好的选择。

《野兽家园》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直接深入到孩子们独有的真实情感当中,而且以一种不带任何迎合或煽动的语气,严肃地对待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总是不断地被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去接受的,所以,当发现这样一个能够真正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故事时,他们就会产生感同身受的感慨和体会。因此,《野兽家园》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而且得到了成人的肯定,因为马克思内心所有的狂野的情感,我们都曾有过。

以极简主义的形式,完美地表达出每一种情感

桑达克对简约风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他小时候收到过姐姐送的一份礼物——一本装帧精美的马克·吐温的小说《王子与乞丐》,桑达克觉得这本《王子与乞丐》有着高贵优雅的气味,他爱上了它,很想直接咬咬它,尝尝它的味道。后来当他的《野兽家园》流行于世后,很多孩子写信给他,他给其中一个孩子的回信是他亲手画的野兽图,孩子的母亲回信告诉他,小朋友实在太喜欢这个野兽了,以至于他把画给吃了。这个故事让桑达克很开心,将其视为对自己的作品至高的赞美

曾经有记者问桑达克:“你这么有才华,画儿童绘本不觉得屈才吗?”

对于这个问题,桑达克没有直接应答,而是引用了他所钟爱的一位女歌唱家克丽斯塔·路德维希的回答。有人也问过她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总是唱舒伯特的作品?他的音乐简单得像维也纳的华尔兹。”女歌唱家笑道:“舒伯特的音乐如此宏大、如此精巧,舒伯特只是挑选了一种看似卑微、安静的形式,这样他就能爬进那个形式里面,爆炸开来,以极简主义的形式,完美地表达出每一种情感。”桑达克也是如此,他在机缘巧合中挑选了一种最简单平凡的形式,但以此完美地表达了自己。

有人用“崇高”来形容桑达克的作品所引发的审美体验。18~19世纪,无数思想家和诗人曾经也探索过这个概念——一种因为过于宏大或复杂,以至于人类意识难以完全把握与理解的情感状态或者想法。简单地讲,就是当人遭遇到某种未知时的恐惧、痛苦以及狂喜的混合情感。从某种角度来说,童年不就是一段漫长的、与未知相遇的史诗吗?

桑达克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访谈中说:“尽管世界充满苦难,但生命非常美好,而我已经准备好迎接死亡。我所爱的人虽然已经死去,但我觉得自己更爱他们了。”很难揣测他是否完全安顿好了内心的恐惧与忧伤,唯一能肯定的事实是,他从来没有丧失爱的能力。爱,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出类拔萃。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不要问怎么做,要问为什么做

作者:扎克伯格

今天我想讨论改变世界的话题。很多人会问我是怎么创立企业的,或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但是,今天我想要讨论一个不一样的问题。不是“怎么去创立”,而是“为什么创立”,这是使命的本质。

今天我想说3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相信你的使命”。

20xx年,我之所以创立Facebook,是因为我觉得能在网上和人连接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那时候,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你可以找到差不多所有的东西,如新闻、音乐、书、电影、商品……可是没有哪种服务能帮我们找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人。

人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请大家看这个房间,你们看到了什么?不是这张桌子,那把椅子,而是这里的人。这就是人的特点。

每个人都想跟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联系。当我们可以分享和联系时,生活会变得更好。当我们分享和联系时,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有更好的关系。我们的企业会变得更强大,是因为可以和客户有更好的沟通。社会会变得更强大,是因为我们知道得更多了。

当我创立Facebook的时候,我不是要创立一个公司,而是想要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把人们连接在一起。

当你有使命,它会让你更专注。

第二个故事关于“用心”。

如果你有了使命,你不需要有完整的计划,往前走吧!你只需要更加用心。

我在哈佛大学的时候,和朋友每天晚上吃比萨,讨论未来。当我们推出了Facebook第一版的时候,我记得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的产品连接了学生们。当时,我们想,总有一天有人会创造连接世界的产品。

有趣的是,我没想到我会创造这个连接世界的产品。我只是一个大学生。我觉得一个大公司,像微软公司或谷歌公司会开发这个产品,他们有好几千的工程师和上亿的用户,他们应该开发国际社交网络。

但是,他们为什么没做?

我常常想这个问题。我们只是大学生,我们没有计划,也没有资源。我们是怎么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有15亿人以上的互联网社区的?

我觉得我们只是更加用心去做。

在路上的每一步,都会有人说新的想法不会成功。

我们遇到过好多问题,需要改变好多次。我们开始只是一个小产品,为美国的学生们服务。

开始的时候,有人说:“Facebook只是给学生们用的,所以它永远不重要。”可是我们还是继续做,把Facebook开放给所有的人用。

后来,又有人说:“好,现在别人也用Facebook了,但是他们很快就不会再用它了。”

可是我们还是继续做。

人们一直在用,因为人跟人的连接是很重要的。

然后有人说:“可能它在美国有用,但它不会在其他国家有用。”可是我们还是继续做,并且延伸到了世界其他国家。

又有人说:“社交媒体永远不会赚钱。”可是我们还是继续做,建立了强大的业务体系。

然后又有人说:“人们不会在手机上使用Facebook。”可是我们还是继续做,现在我们成立了以移动业务为中心的公司。

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人知道。

我们坚持继续做是因为我们用心。

很多公司在创造社交媒体,但是他们害怕这些问题。

我们相信,社交媒体和连接世界是重要的。我们相信,虽然我们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我们还可以继续帮助人们,连接人们。

我们只是更用心了一点。我们一直在努力,现在有15亿人在用Facebook。

不要因为要改变就放弃。我觉得中国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直努力,你就会改变世界。

第三个故事关于“向前看”。

我很喜欢马云说过的一句话:“和20xx年前比,我们很大;但和20xx年后比,我们还是个婴儿。”

为了重要的使命,你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觉得要做的事情越多。

20xx年前,我们的目标是连接10亿人。因为以前没有互联网企业做过,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目标。

当我们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开始意识到10亿只是一个数字,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连接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这就难多了。

世界上差不多有2/3的人没有使用互联网。我们如果要把他们连接起来,就必须扩大整个互联网的覆盖范围。

要做到这个,我们要解决很多的问题。超过10亿人不住在网络附近,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技术,像卫星和飞机,把他们连接起来;超过10亿人没有钱使用互联网,所以我们需要让互联网更便宜;大约20亿人没有用过电脑或互联网,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方案,帮助他们连接起来。

3年前,我们成立(主要使命是为没有联网的人们提供互联网服务——编者注),去扩大互联网。我跟我们的董事会说:“我觉得我们要花10亿多美元。”他们问我:“这个东西怎么赚钱?”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连接人是我们的使命,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向前看,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整个计划,但是如果我们帮助人们,未来我们也会受益。”

这就是向前看的意思。每走一步,你就可以做新的东西。以前你觉得不可能,现在就有可能。当你面对非常大的挑战时,如果你努力,也许就会战胜这些挑战。一直向前看。

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在坚持创新。中国给了世界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学习对于创新来说最重要。几年前,我的妻子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学习。她选择北京,因为她想向中国最好的老师学习。

我的中文很糟糕,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学习中文。

如果你多学习,会在生活里创新,也会在企业里创新,你就什么都可以做。

在你开始做之前,不要只问自己你怎么做,要问自己为什么做。

你应该相信你的使命,解决重要的问题。非常用心,不要放弃,一直向前看。

你们可以成为全球领导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用互联网影响全世界。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连接世界。

每一个关于名人成长励志的故事都是很适合同学们找来看看的,那么名人成长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成功不会因你有缺陷而远离你

他小时候很自卑。别的男孩在外面疯玩时,他则一个人躲在家里。在上世纪60年代末,女人们还时兴打毛衣做女红。无聊时,他就跟着母亲打毛线、做衣服,做出来的活儿,竟然比母亲做的还好。

高中毕业时,他报考了一所工艺美术学院,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得到考官一致好评,却没有通过面试。

那年他才18岁,曾两次自杀,均被家人发现抢救了过来。见母亲哭得万分悲痛,他猛然醒来,怎么舍得让母亲如此绝望呢?

痛后是新生,上不了大学,那就自学吧。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无数个日日夜夜,多少载寒来暑往,除了自学,还是自学,他竟然能在绘画、雕刻、泥人、工艺品制作等方面无师自通。他的作品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他成了不少厂商的设计总监,为他们设计的家具、珠宝和工艺品等,独具匠心。20xx年年初,47岁的他还成了福州一所工艺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给那些学工艺美术的大学生们上实践课。

20xx年底,他所在的县城举办了一个蝴蝶标本展览。看着那些姿态各异的蝴蝶,他突然有了用红纸剪蝴蝶的念头。把自己关在屋里,手指被剪破了无数次,慢慢地,他的剪纸手艺逐渐提高,竟然能在1分钟内剪出30只形态各异的蝴蝶。

最初,他剪了两千多只没有雷同的蝴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后,有人打电话来将他讥讽了一顿:“两千只有什么了不起的,厉害的话,你剪1万只出来给我看看。”

他不服气。凭什么我就不能剪出万只蝴蝶?一个大胆的构想诞生——剪万只蝴蝶,首尾相连地粘贴在一幅长卷上。这注定是个漫长而艰辛的创作历程。他在记忆中搜寻创作灵感,上网或到书店寻找样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兰州……都留下了他临摹蝴蝶的身影。有了蝴蝶样本,剪刀红纸一阵翻飞,一只只活灵活现的蝴蝶就神奇般诞生了。

整整5年,他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有时累得连从椅子上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为了这个宏大的创作计划,他花光了积蓄,腰背落下毛病,消瘦了10公斤。

20xx年10月,这幅“巨制”横空出世,1万多只蝴蝶粘贴在一卷长106米、宽0。73米的图画纸上。当上海吉尼斯总部评审专家看到作品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才能精确地算出蝴蝶的数量呢?如果直接清点,估计几位专家会数晕过去。还是他想出了办法,让大家在每只蝴蝶上放一粒黄豆,待所有蝴蝶上都放了黄豆后,再把黄豆集中起来。数黄豆就容易多了。

1粒、2粒、3粒……11999粒、120xx粒!120xx只手工剪纸蝴蝶,“世界之最”诞生了!

20xx年6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给他颁发“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确认他的剪纸作品《万蝶图》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蝴蝶剪纸作品”。他被誉为“蝴蝶王”。那位曾经骂过他的人,打来电话道歉,佩服他的勇气与艺术精神。

20xx年年初,他得知上海世博会将设立一个“生命阳光馆”,正在征集一些个人艺术作品,他坐不住了,觉得自己应该有作品参展。他选定仍为剪纸蝴蝶。

世博会也是艺术盛会。要入选世博,就不能仅仅如《万蝶图》那样以数量取胜,更要以艺术取胜。因场地所限,他选择只剪99只,但蝶形要比《万蝶图》大而丰富。

这注定又是一个艰辛的创作过程。

一次,他见街上一漂亮女孩的裙摆图案可以做蝴蝶样本,便痴痴地跟着女孩,盯着她的裙子看。女孩以为他耍流氓遂报警。他被带到派出所,经过一番解释才消除了误会。3个月后,承载着他世博梦想的剪纸作品问世,取名为《蝴蝶梦》。5月,《蝴蝶梦》被世博会组委会列为“生命阳光馆”展品。

20xx年6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里,一幅长18米的长卷徐徐展开,99只蝴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美妙绝伦,展翅欲飞,它们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记者前来采访他,但问了几遍,他都没有反应,而是微笑地看着记者。工作人员忙告诉记者:“他是位失聪的残疾人,如果没有佩戴助听器并大声和他说话,他是听不到的。”

原来,在他8岁那年,生了一场病,致使双耳失聪。母亲鼓励他,让他凭借那些熟悉的声音还在记忆中没有消失时,坚持与人说话,他才因此没有丧失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作品两次问鼎吉尼斯世界之最,家住福建沙县的民间艺术家周建波。

周建波说:“残疾人走的路很艰辛。但是,如果你真的付出了,成功不会因你有缺陷而远离你。”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莫里斯·桑达克

莫里斯·桑达克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曾5度获得凯迪克奖和安徒生插画大奖,代表作有《野兽家园》《厨房之夜狂想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桑达克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童画界的毕加索”“图画书创始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他的作品以奇特的幻想表现孩子内心的创伤体验,并让孩子通过幻想中的历险,运用自己的力量实现心灵的成长。

他的灵魂里住着一个惊惶的孩童

1920xx年,莫里斯·桑达克出生于纽约的一个波兰移民家庭。孩提时代的他体弱多病,只能整天待在屋子里。他的世界只有从窗口望出去的一小块天空,但他的想象力却在禁闭的环境中蓬勃地生长起来。整个童年时代,桑达克最要好的朋友就是迪斯尼卡通影片里的米老鼠。

对于死亡,桑达克一直有一种尖锐的敏感。在他4岁那年,著名飞行员林白之子被绑架一案闹得沸沸扬扬,这个事件不仅是桑达克童年时代最严重的创伤体验,也对他一生的创作与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的父亲是飞跃大西洋的国家英雄,母亲是一位作家,家中有德国牧羊犬守护,这个孩子居然还被人绑架和杀害,那么,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什么指望?当那个孩子的尸体最终被发现时,桑达克说:“我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某种很重要的东西也跟着一起死了。”

所以,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助感笼罩着他的整个童年,并蔓延到他的一生之中。

桑达克的灵魂里始终有一个表面安静而内心惊惶的孩童,不知道如何在现实世界扎根成长。就像桑达克绝大部分的绘本故事一样,当主人公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大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平静与和解。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这是孩子通过想象,将创伤性的经验转化成生存和成长的正面能量。童年的回忆让年幼的桑达克感到无比困惑,但桑达克后来让这些困惑都化作了创作的养分,成就了永恒的篇章,滋养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灵。

《野兽家园》,一个前所未见的奇幻画面

真正让桑达克一举成名的,还是他自写自画的《野兽家园》。《野兽家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奇幻故事,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它回想起自己童年曾有过的点点滴滴……这样一个不受年龄限制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带大家一起进入了一个叫马克思的小男孩在“野兽家园”所经历的勇敢的冒险之旅——里面充满了探索、挑战和纯粹的原始快乐,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带,可以激发我们所有人最原始的想象力。

莫里斯·桑达克:爱,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出类拔萃

穿上了华丽的狼的装束,马克思很快就成为“野兽家园”的国王,因为他证明了自己比那些居住在这里的巨大的生物更加凶猛、狂野。然而对于马克思来说,成为主宰者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这里有太多的野兽,它们长着巨大而锋利的牙齿,很可能会把他吃掉。而且统治一个国家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他渐渐地意识到“野兽家园”里的臣民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和他自己产生的亲密联系,他开始明白,原来他曾经迫切想要争取的一切,并非全都是最好的选择。

《野兽家园》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直接深入到孩子们独有的真实情感当中,而且以一种不带任何迎合或煽动的语气,严肃地对待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总是不断地被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去接受的,所以,当发现这样一个能够真正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故事时,他们就会产生感同身受的感慨和体会。因此,《野兽家园》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而且得到了成人的肯定,因为马克思内心所有的狂野的情感,我们都曾有过。

以极简主义的形式,完美地表达出每一种情感

桑达克对简约风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他小时候收到过姐姐送的一份礼物——一本装帧精美的马克·吐温的小说《王子与乞丐》,桑达克觉得这本《王子与乞丐》有着高贵优雅的气味,他爱上了它,很想直接咬咬它,尝尝它的味道。后来当他的《野兽家园》流行于世后,很多孩子写信给他,他给其中一个孩子的回信是他亲手画的野兽图,孩子的母亲回信告诉他,小朋友实在太喜欢这个野兽了,以至于他把画给吃了。这个故事让桑达克很开心,将其视为对自己的作品至高的赞美。

曾经有记者问桑达克:“你这么有才华,画儿童绘本不觉得屈才吗?”

对于这个问题,桑达克没有直接应答,而是引用了他所钟爱的一位女歌唱家克丽斯塔·路德维希的回答。有人也问过她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总是唱舒伯特的作品?他的音乐简单得像维也纳的华尔兹。”女歌唱家笑道:“舒伯特的音乐如此宏大、如此精巧,舒伯特只是挑选了一种看似卑微、安静的形式,这样他就能爬进那个形式里面,爆炸开来,以极简主义的形式,完美地表达出每一种情感。”桑达克也是如此,他在机缘巧合中挑选了一种最简单平凡的形式,但以此完美地表达了自己。

有人用“崇高”来形容桑达克的作品所引发的审美体验。18~19世纪,无数思想家和诗人曾经也探索过这个概念——一种因为过于宏大或复杂,以至于人类意识难以完全把握与理解的情感状态或者想法。简单地讲,就是当人遭遇到某种未知时的恐惧、痛苦以及狂喜的混合情感。从某种角度来说,童年不就是一段漫长的、与未知相遇的史诗吗?

桑达克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访谈中说:“尽管世界充满苦难,但生命非常美好,而我已经准备好迎接死亡。我所爱的人虽然已经死去,但我觉得自己更爱他们了。”很难揣测他是否完全安顿好了内心的恐惧与忧伤,唯一能肯定的事实是,他从来没有丧失爱的能力。爱,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出类拔萃。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