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1500字3篇

来源:书屋网 2.67W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1500字1: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1500字3篇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有不少的孩子,被人叫做“差生”。他们真的“无可救药”了么?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也常常会因为遇到这样的孩子而陷入深思与反省。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部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终于写成了这部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本书中说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歌德曾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赞美每一个学生是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习成绩很出色,但让所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认可,让所有学生都体验成功地感觉,让所有学生都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刘翔”现象就是用自信改变了黄种人不可以在短跑中夺得桂冠的说法,他创造了历史,他也告诉我们,人的潜质是无限的。现在心灵的健康越来越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心理健康就是无论从学习上还是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同学不论在怎样的竞争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都能正确对待得与失、利与弊,都能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让优秀学生自信不自负、让潜能生自强不自卑”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依照书中所说的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并挖掘出他们每一个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一颗颗自信的、独特闪光的金子。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老师表露出心底想法的外在表情,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教育的过程,我们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关心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至少让他们能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做得更好。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1500字2: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

读后感

《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我们所著的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认为“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尝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近二十年来,美国展开了一场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运动——“多智力类型教育”。本书作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一本必读书,不仅家长、教师应该读一读,那些决定教育政策的人,也应该读一读。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1500字3: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一、内容简介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在校园成为痛苦的失败者,被视为“没有希望”的“差生”、“学习困难户”或“学业残疾人”。他们是些什么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父母和教师发现孩子的天赋类型和独特的学习方式。作者提出了与七种智力类型相适应的一系列方法,以便孩子用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作者根据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还分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其他重要因素。无论你的孩子是“差生”,还是成绩优秀,书中的分析和建议都会对你有帮助。

二、作者简介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家、学习问题专家,也是世界各地许多教育组织的顾问。他是《家庭世界》、《女性之家》、《家庭教育》等杂志的撰稿人。他写过9本书,其中包括《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天才是这样培养的》、《孩子好动症神话》等。

三、精彩书摘

动物们不再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里尽显其才,是因他们被迫去干忽略他们个性的事情。我们对待我们的孩子的方式,也与此差不多。我们忽视了他们的才干与天赋,逼迫他们把时间浪费在枯燥无聊的特别教育课堂上。而雄鹰是应该展翅高飞的!

四、有感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 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许多孩子总是喜欢做一些古灵精怪的玩意儿,对学习和学校的规则总是置之不理,在我们老师眼中,他们就是后进生。现在观念转变了,我们也知道学生并不一定要在学习上优秀才是好学生,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这样的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也觉得很难教,很难控制。我们在平常工作中总是会觉得这些孩子扰乱了学校和班级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一些同学的行为,虽然我们也明白这些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但是高压的升学,总是会让老师和家长不自觉地会把他们判入学习不好的行列,在学习中总是会觉得他们有些不顺眼。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尝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近二十年来,美国展开了一场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运动--"多智力类型教育"。本书作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我认为,这是一本必读书,不仅家长、教师应该读一读,那些决定教育政策的人,也应该读一读。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成功,这件事说起来可能比较容易,但贯彻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却是很困难的。可能每一位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新接一个班级,面对一批新的学生时,也曾信心十足。但一段时间后,你慢慢就会对班上的学困生失去信心。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看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才是我们教学关键的第一步呀,学生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他们是属于什么优势类型的孩子,我们都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呢?对比文中的很多观点,就感觉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内容太脱离实际了。面对工作的将来,我们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个人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尽我最大的努力关心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至少让他们能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做得更好。

还有一个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原因是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

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反思自己的工作中经常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关注学生,很少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学习之外的东西。

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还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辛西亚.乌尔里克.托拜在《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分析了不同类型孩子的成功优势:

1.具体有序型优势者

这类孩子的最大特点是人们可以预测他们的行为。当他们知道别人期望他们做什么时,他们做得最好。具体有序的天性使他们成为实用型和实践型的人,实在的奖励比不实在的奖励更能激发他们。最好的激励是让他们看到一个完成的样品得到了最高的分数。把你的期望尽可能具体明确地说出来,这类孩子将很少让你失望。

2.抽象有序型优势者

这类孩子几乎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尽可能做到深思熟虑。他们通常更愿意自由地支配时间,即使这可能意味着受到处罚或迟到。他们常常不需要那些琐碎的奖励,而更愿意得到对他们成就的严肃、真正的承认。他们同意,分数具有高度的激励性,因为它是一个超越同学的机会。他们了解和欣赏目标的重要性,通常能最好地参与有明确目标的任务。他们欣赏逻辑的、系统化的方法,对情绪化的情景往往无动于衷。

3.抽象随意型优势者

这类孩子不太关心事实和细节,他们不愿意把智力花费在不能应用于自己生活的任何事情上。绝大多数孩子为取得好成绩去取悦一个爱他们的老师,会疯狂地学习。他们对犯罪感也很敏感,许多人努力学习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我失败了,朋友和家人会多么难受。他们被自己的天性所激励去做任何有利于维持家庭和平与和谐的事。任何能够转变成社交活动的事对他们都会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不能被严格和僵硬的规则所激励,虽然出于恐惧他们会遵循这些规则。

4.具体随意型优势者

这类孩子有一种需要保持一切事物运动的内在冲动,有很敏感通常也很准确的本能,很少把时间花在对自己的选择进行研究和辨认上,他们径直去做,接受危险并把它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学校常常被他们看作是一个障碍,如果他们缺了课,很可能让错过的这段功课得零分,而不愿花时间把功课补起来。他们很不愿意去处理那些已成为过去的事,将来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家里,他们显得缺乏责任感和不尊重他人,因此常使父母愤怒。他们并非故意与父母作对,只是不愿意被人任意支配。他们宁愿去解决令人头疼的问题,也不愿意做家务。你越是愤怒和威胁,他们越没法跟你合作。顺应这类孩子的天性做工作,你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当然,人是如此复杂,任何标签对人都不可能完全恰当。因此,不要担心你的孩子会落入哪一个类型。学习风格本身是价值中立的,没有一种唯一的、最好的风格,也没有任何一种学习风格能使一个人比别人更聪明或更能干。如果一套激励方法不管用,就试试另一套,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功。

我想问问各位,我们每个做父母亲的是不是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功。是还是不是呢?我希望今天我讲的时候我们多些互助,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氛围,这样我们各位伙伴听起来就不那么吃力,不那么累,其实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能够双方的交流多一些,这样效果就会很好。所以今天分享的主题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法估量的潜能。

阿甘应邀到各地去演讲的时候,通常会做一个游戏或实验来给大家看。我会要一个听众上来在一个玻璃杯里倒上水,而且是尽他所能的倒满,但是不要溢出来,每次听众都很认真把那个杯子倒得非常满,其实每次那个水都倒得非常满,只是那个水有表面张力不会流出来。然后我手里拿着回形针,问家长,你们猜一下,我大概可以放多少个回形针进去,然后水还依然保持不会溢出来。然后很多家长就开始猜测,有的说三个,有的说五个,等等各种各样的答案,然后我就让一个听众拿着回形针往里面放,各位家长猜猜看,这个已经倒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多少个使水不会冒出来。结果放了100个,水都没有满出来,各位可以带自己的孩子做一下这个实验。

我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下面的家长都不相信,这里面还可放这么多的回形针。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我们不相信这杯水里还可以放这么多的回形针,不相信这杯水还有这么大的潜力,就如同我们不相信我们和孩子身上还蕴藏着多么大的潜能。据说一个人身上的潜能开发如常人来讲通常不到百分之五,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只开发了不到百分之十不到,所以呢其实我们身上蕴藏着无穷无穷的潜能,只是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讲,我在同青少年做励志教育的时候,经常会问到,我们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我们的生命是爸爸的一个精子细胞和妈妈的一个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可是孩子们上过生理卫生课或是看过一些科普书的都知道,几十亿的精子中只有一个成功的冲破卵细胞的外壳然后跟卵细胞结合诞生了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天生就是冠命,天生就是第一名,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是以天生就是冠军,天生就是第一名的身份来到这个人世间的。你们赞同阿甘的话吗。所以我们要坚信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以冠军,以第一名的身份来的。所以他不是也一个失败者,以一个没有能力的身份来到这个人世间的,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抽到就是一张好牌。

同样的实验我和大山老师还做过,就是让孩子们拍手掌,猜猜每分钟大概可以击掌多少次,孩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我们的家长也可以做一下,最快的速度每分钟大概可以多少呢?大山老师正式开始让孩子做的时候,告诉他们刚才只给了他们十五秒的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结果后面乘以四,结果都大大的超出了他们预期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我们对自己身上的能力,对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很大的程度也显示出细心不足。根据我们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孩子对本人或是一个家长对孩子都没有一个细心认为自己或是孩子能够到达某个高度,成就某个事情,那么成就和成功从此就远离了,连可能性都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梦想和目标实现之前,我们要坚定的相信他是完全有可能的,带着坚定和热情百分百的相信。

但是可悲的是,很多的孩子在受到挫拆或是打击之后,慢慢的忘掉了他的第一名的身份,这是最最可悲的事情,我们都非常了解周弘老师周婷婷的故事,一个聋哑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潜能,她一天聋哑学校都没有上,3岁半才开始说话,竟然能够连跳几级,到留美的博士,现在又表现得如此的优秀,这样的孩子都蕴藏着如此大的潜能,甚至婷婷的偶像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又麻,成为精通五国的语言,成为一个翻译家,作家。包括台湾著名的演讲家谢坤山,十六岁的时候遭遇一次高压电,失去双臂,一条腿,一只眼睛,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在给他苦难的时候,同时激发了他无穷的潜能,给了他巨大的礼物。他发现了他可以用嘴巴叨着画笔画画,成为著名的口足画家,他的画价值连城,他在东南亚给学生做励志演讲的时候,激发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这样的潜能天生就蕴藏在我们的生命里面,只是上帝有时候给我们开一个玩笑,他通过拿走,让我们痛苦,让我们不舒服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们的潜能。举例,很多孩子可能在学习上不开窍,但是他可能在经商上,在其他领域是一把好手,那么上帝为了让你发现孩子独特的礼物,他可能设制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那么我们有这样的信念,不着急,不放弃,像周弘老师说的,因为我们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带着独特的潜能,独特的天赋来到人世间的。

这样的励志故事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这是今天晚上我分享的第一条。假如你不相信它,那么再谈要让孩子成功、幸福、快乐,那可能都是很遥远的事情,而这样的悲剧通常在生活里面很容易上演。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群放在鱼缸里养的金鱼,因为养了很久以后倒在浴缸里面,它从鱼缸里面来到浴缸里,他活动的范围更宽了,可是科学家发现,这些多鱼依然在浴缸里面一个很狭小的范围里面游动,就像鱼缸这么大的区域,它根本不知道它已经获得了解放。

还有一个故事,在一个马戏团失火的时候,一群大象被烧死。按理说大象完全有能力挣脱铁链获救,但为什么呢?研究人员发现,大象在很小的时候曾被很细小的铁链锁住,无法挣脱。所以我们的家长在我们孩子很小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我们的孩子束缚成马戏团的大象、金鱼缸里的鱼,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成功的本质,我们要让他们得到自由的发挥。

第二、孩子间的差异是最普遍的自然规律。

在我看来也和你们一样,孩子之间是天然存在差异的。我在心灵海上过一个课程,它里同提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灵魂,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就像这个世界没有两个指纹是一样。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的使命,独特的开赋,才华,卓越领域,来到这个人世间。每个孩子身上都带着独特的锦曩密令,这个密令只有他自己知道,还有有可能父母亲或是老师及身边人会发现到,但是并不是被其他同龄的孩子了解到的。那么我们要想让他幸福、成功和快乐的成长,我们是应该按照同一的模式来打造他比较容易还是独特的天赋,本来的面貌,独特的个性选择适合他的方法比较好呢?那么们在这里分享几个方法,让你去发现你孩子独特的天赋及才华。

1.看一看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一个方面非常的热爱,对它非常感兴趣,甚至为之着迷。

2.孩子是不是喜欢不断研究这个领领域的一些资料,愿意上网查资料,愿意翻阅科普书,愿意参加讲座,不断的缠着你问你这个问题,问你那个问题,不断的问为什么,简而言之孩子是不是在这个领域不断不断的进行探究。

3.有没有一件事情在他做起来最适合的,其他孩子完全起来很难的工作在你孩子完全起来觉易如反掌,在某一个领域比其他孩子更加杰出,动手能力更强,动作更加迅速,更加聪明敏捷。

4.你的孩子有没有发现在某一个领域有没有充分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而且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体验,再次成功,

5.你的孩子有没有在闲暇的时候喜欢研究这个领域的问题,他已经把他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的礼物来的,所以我们必须把他发掘出来,更好的引导孩子,假如孩子天赋礼物我们根本没有发掘,我们却要去指引孩子,各位伙伴,你觉得成效会如何。所以简而言之,如果他是一只老鹰,那属于他的就是万里长空,我们没有办法把他引到大海里面去潜水。

①时间上的差异

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孩子上小学后学习上的入门有早有晚,这种差异叫做时间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一篇文章,是老舍的儿子写的,他小时候老是不开窍,老舍总是不断的鼓励他,一直充满耐心期待。正如周弘老师所讲的,时间到,花就开。假如父母亲在孩子一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要求他向最快的孩子看齐,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在强行把这个迟开的花苞掰开,那么结束只有一个,死花一朵,所以我们要天然的存认孩子时间的差异。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开花,没有谁规定。像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讲话还含混不清,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赶回家去。

②成败上的差异

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有的孩子一次性的就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可是有些孩子需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忍受挫折才能慢慢做好,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可以后来居上的。比如说周舟,所以呢很多的孩子一生来就把事情做得很好是很偶然的事情,非常多的孩子是经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摸索才能获得成功,很多杰出的人物,了不起的人物,都是这样的。比如富豪史玉柱、比如美国总统林肯,各位有没有注意到,那些迟开的花在经历过挫折后,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会更美丽。

如果我们的孩子一次考试没有考好,是不是相当于摔了一跤呢?失败了一次呢?孩子的人生是一个更漫长的跑道,我们要孩子一开始就赢,还是要他赢在最后。假如我们耐心的、符合规律的尊重孩子、对待孩子,鼓励孩子从失败的地点爬起来,孩子就有可能笑到最好,笑到最后,赢在最后。

第三、情商、父母的期望、对待孩子的态度和信念是孩子成功的关键。

我们今天的父母都特别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功是不是,那么看重分数,那么看重学习成绩,也是希望他成功是不是?我们沤心泣血,很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但是假如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学习上面,成绩可能很好,但他的情商可能不会同步的发展。心理学家研究,一个孩子的情商很高,智商不高,那么他的成功率在50%;如果反过来,一个孩子的情商不高,不会与人打交道,不会感恩等,那么他的成功率只有20%;如果一个孩子情商很高、智商也很高,那么他的成功会大大增加,可以达到70%。对于第一种孩子,为什么他能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呢?这样的孩子往希望做得更好,希望和同学老师搞好关系,尊重别人,所这样的孩子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迷信俗称有贵人相助。第二种孩子通常会很骄傲,走上社会后往往会怀才不遇,他经常会以自己的高学历、高智商睢不起人,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会好吗,晋升的机会大吗?带领团队别人会听他的吗,有几个人会跟着他去奋斗呢?智商也不高,情商也不高的全凭运气。

所以正如周弘老师所说的,不说学不代表没有出息,假如一个孩子学习不行,但他在其他方面出手很强,那也是在学习啊,只要他爱学习,我们就相信他会有非常好的前程。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是一直期待还是孩子在路上我们就开始怀怀疑了呢?假如我们的孩子去参加运动会,我们是在他跑到终点的时候给他鼓掌加油,还是在他一路的过程中,无论是跌倒,还是跑最后一名,我们都为他加油呢?可是我们很多的孩子因为考试不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已经得不到欢呼鼓掌加油了,从父母亲那里或是其他人那里得到的就是泼冷水、喝倒彩,而这个时候孩子在他漫长的人生路上还才刚刚跑了一个开头,我们就开始不相信他,不再鼓励,孩子的人生到他盖官论定才是完。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一直应是积极正面的期望,而不是用一些破坏性的手段和破坏性的批评去对待孩子。国外曾做个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批智商相同的孩子分到两个不同的班级,对一个班的老师说,这是一群一般的孩子,你就一般的对待;对另一个班的老师说,这是一群智商超群的孩子,你要多鼓励他们。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结果天差地别,那个被寄于了期望的一群孩子非常棒。

赏识不单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态度,一种强烈的需求。因为我们每一个意念都是有能量的,有波动的,有频率的。假如你对孩子发出正面的积极的鼓励,赏识,同样会激发孩子正面的积极的波动。

有一本书叫做水知道答案,也阐述了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放弃了,在家里被父母指责,抱怨,诅咒,那么他也会放弃他自己。既然水都知道答案,那么我们的意念对孩子的影响重要不重要,我们每一个起心和意念太重要了。

现在给各位分享一个非常好的课程,叫十二个人生理念。

1.生命是值得庆祝的。每一个来到这个人世间都是带着独特的礼物和天赋来的,帮更多的人点亮人生,照亮他们的世界。

2.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想想四川的地震,想想失去父母的孩子,失去孩子的父母,我们要深深的感恩。哪结人的失去让我们这个民族空前的团结,这些孩子包括失去生命的人用他们的生命唤醒我们心中的爱。

3.你是深深的被爱着的。我们每个人不是孤立的,你是被父母,老天深深爱的。

4.你值得拥有一切。让他相信他可以。

5.我是一切的源头。这世界上没有人能主宰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够影响我们的心情,除了我们愿意被他影响。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在提醒父母亲,我们需要成长。

6.一切都有可能性。

7.有意愿就有方法。

8.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助于你。周弘老师说,倒过来就明白。每一件的发生你都会发现他正面、积极的一面。

9.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10.相信就会有奇迹。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要你相信。

11.爱是一切的解答。

12.世界需要你,你很重要。

13.神奇的人生态度,讲的是人与人的交往:

14.你把对方想像成心智成熟但生理年龄只有五岁的人,你会有怎样的包容心呢。

15.你把对方想像成只有24小时生命的人,这个秘密只有你知道。

16.你把对方想像成下辈子一起生活的人,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呢?

第四、父母是孩子一生成长最重要的成长因素。

我们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因素,我们是责任者,我们责无旁贷。

1.父母是孩子心中的上帝,所有一切都得依靠父母。孩子身边每一个重要人物讲的话,孩子都把他当作真的。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家长是孩子终身的榜样。

4.我们是孩子一生的朋友。

5.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镜中的影子。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正了,孩子就正了。

第五、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是家庭教育最大的理性。

1.自动,只要我们给他足够的营养,足够的养水,他就会自动的成长。

2.自发,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把学习的本能还给孩子。

3.自然,不能违背规律,不可按家长的意愿修剪。所有的父母一切包办代替,剥夺了他自然成长的规律,拨苗助长。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