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的作文

来源:书屋网 10K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读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读的作文

写读的作文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但仍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真正理解;二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写作过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导,以人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读与写的内涵在默化中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读”和“写”的关系也决不是简单的`“吸收”和“倾吐”的关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在巨著《红楼梦》里不仅塑造了大量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而且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黛玉教香菱做诗就是启人深思的一例,黛玉的教学过程大致有如下几步:一、精讲写诗的要领。形式虽然重要,但不拘泥,二、指导阅读。她让香菱读王摩诘五律一百首,老杜一二百首七律,李青莲七绝一二百首。要求是“细心揣摩透熟”三、不明白要问。四、讲究讨论。在香菱读中有疑问时,黛玉鼓励质疑。香菱的诗写成后,黛玉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五、规定具体内容进行练习。六、修改重写,鼓励她放开胆子去写。黛玉是一位高明的教师,她抓住了教学的关键,正确处理了读和写,讲和练的辩证关系。读是写的基础,读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写。黛玉对阅读的指导具体而有计划。她不仅给学生规定了读的范围、篇目,而且反对死读,以提高读的质量。让学生读到“会心”那样的境界,才让动手去写。在写的过程又不忘读,这就是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这是培养读写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办法。香菱最后确实写出来了较好的诗篇,感谢曹雪芹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作文教学的范例。

论语文教材将来怎么改,读和写总是不能脱节的,尽管读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写,但读和写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是不行的。.关键是怎样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教师关于读写的设计,要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精当准确地点拨指导,特别是让学生大胆作文。艺术化了的黛玉教诗不止启示我们必须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还告诉我们要注意模仿,在模仿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多读,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吸收快,多读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首先是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无疑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其次是富含优美的句子,便于学生积累的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类的阅读积累,能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库。总之,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方能使小学生读写能力稳步提高。

写读的作文2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看了很久,久到让我觉得仿佛没有尽头。在那个炎炎夏日,在那个香樟繁盛的季节中发生的故事,是那么的温暖而忧伤。十年的飞逝,逝者如斯,伴随着的是青春的消亡。

看看得很慢,也许是前半部分的文字太温暖了吧,而我又是一个极度渴望温暖的人,所以看到那些柔软的字眼总会情不自禁的停下来,默默的微笑,静静的在脑海中勾勒幸福的轮廓。喜欢里面的每一个人,喜欢看他们或微笑,或忧伤的样子在我的眼前相互交织,重重叠叠~

傅小司眼睛里总是弥漫着大片大片白茫茫的雾,他冷淡的笑着,说着,眼睛里没有丝毫情绪,安静的活在那个属于他的世界;陆之昂总是喜欢衔着一根青草躺在小司旁边,笑得一脸阳光,他对小司的爱让我想起了水,静静的,轻轻的,悄无声息,却又那么真实的存在着,让人心疼的感情呵;立夏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女孩,平凡的她却总能温暖身边的人,或许,这就是平凡的幸福吧~~~她努力地用自己瘦弱的肩膀给小司撑起一片低矮的天空;遇见倔强而又坚强,不管遭到何种磨难,总是固执的抬起头,骄傲的活着,迎接挑战......

校园里生活美好而单纯,走廊上,教室里,操场边~都还残留着他们的'微笑,像一幅幅清晰透明的画,所有的心思,所有的感情全部暴露在阳光下,能够看见清晰的脉络相互纠缠。这一切都在那片香樟下变得暧昧,朦胧。幸福的感觉在每个人心底滋生。在那些知了肆无忌惮鸣叫的午后,在那个似乎可以听到阳光抚摸树叶时发出“沙沙“声响的季节,青春的脚步显得轻盈而欢快。

曾经,我以为幸福就是那么简单,没有杂质,单纯透明得就像我的那个玻璃杯,晶莹剔透,泛着令人心疼的光芒。我以为他们会一直幸福下去,直到头发花白,牙齿掉光,谁先离开,谁就在奈何桥上等三年,然后世世轮回,世世相伴。可我知道结局并不完美,就像越美的玻璃杯,就越容易破碎;而越美的感情,就越容易留下遗憾~终于噩梦由陆之昂开始,所有的幸福瞬间出现裂痕。看着他们苦苦地挣扎在爱恨之间,旧伤未愈,新伤又添,幸福已成为遥远的回忆,我的心也在不可抑制的颤抖,哆嗦着不断往下沉~这,就是幸福吗?我不禁感到一阵冰凉。

十年,整整十年,改变的又岂止是人?跨越十年,曾经的一切美好,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亲情,友情,爱情都变得脆弱不堪。人的感情或许真的经不起时间的验证吧!就像曾经听过的一句话“我们总会举起手对天发誓,誓言也许能取暖,但我们别忘了,时间能让一切都改变,包括誓言的温度。“我一直很相信这句话,也相信时间能让一切都变得淡然。人总会因为时光的飞逝而忘记一些人,一些事,不论伤口有多深,也会因为遗忘而被抚平。

立夏他们离开了校园,开始了真正的生活。然而所有的事情还没结束,新的变动又来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反倒一次次露出狰狞的面孔,张牙舞爪的向他们扑来,撕裂所有幸福的假象。终于青春散场,所有的人,所有的故事,所有的青春都迷失在了那片香樟中,哪个绿色的旋涡中。陆之昂被捕,立夏独自回到浅川,遇见开始与青田共同生活,段桥用生命实现了他的爱,傅小司又一次沉默的穿行在城市的喧嚣中。浅川的香樟还是一如既往的繁盛,浅川一中还是有无数学生骑着单车穿梭在香樟间。只可惜,物是人非,那些曾在这个地方发生的故事已埋葬在那流动的绿色中,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合上书,我只是叹了口气,原来,幸福终归是一场泡影,亦或只是昙花一现般匆匆,让人来不及细细触摸,便又烟消云散。残留的知识无限的寂寞与感伤......

写读的作文3

我十岁那年,考入设在外村的“淳于乡高级小学”5 年级。班里有个同学杨奎智,比我大7、8 岁,很会讲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有个“土行孙”,会“土遁”,驾了“土遁”眨眼间能够飞行到千里之外。还有人会“金遁”“水遁”,沾了金属和水,也能倏然间飞往天外。我被迷住了,下课后就缠着他讲。杨烦了,跟我说,“自己找书看去!”

书上还有这么迷人的故事?我立即回家找书。父亲是乡村塾师,家里有点书;更重要的是我去世不久的姥爷,是个读书人,留下的几木箱书,母亲已托人运到我家。翻捡半天,书柜里全是线装的四书五经,却没有“土行孙”之类。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找到一本故事书,也就是长大以后知道的“小说”,书名叫《卧虎山》。

《卧虎山》不算严格的小说,叙述文字外,需要抒发感情时间有鼓书唱词。冬天晚上,母亲和姐姐灯下做针线,让我念给她们听。唱词部分,精彩处我记得有这么几句:

“这边厢金针刺破石榴蕊,香木瓜中了那杆圆头枪”……

我当时不懂什么意思,只管照本宣读。姐姐那年18 岁,已经定好日子,转过年就出嫁。她停止针线,灯影下静静地听。母亲就打断我说,“别念啦!人家说书唱戏的,太‘村’的'地方就闪过去……”

这个“村”字,当时在乡间常听人们说起,意思是“色情”“下流”的意思。偏僻、穷苦、愚昧的乡野荒村,竟用了这么一个含蓄、文雅的字眼,来形容一些粗俗、野性、不堪入目的行为和语言。而且没有文化、不识字的农人也都明白其中意思。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个“村”字,已经在当下人们的生活和交流中逐渐消失,现代人恐怕难解其意了。

这部《卧虎山》,新闻纸双面印刷,铅印,约20 万字,印刷、装帧在当时来说就算不错了。作者谁人,没有印象。我以后多年阅读、工作中,没有在任何书籍文章中见到关于此书的任何信息。我读的这本也早已丢失。

后来有人告诉我,同学赵希荣家有部《三国演义》,最好看。但他爷爷对于此书视如珍宝,任谁也不借。我按捺不住,就找到赵希荣,请他领我到他家借书。他爷爷是个干净利索的老人,不爱说话。我讷讷地提出要求,爷爷说,“你这么小,认识里面的字吗?”我连忙说认识,希荣就帮腔说:别看他比我小,可人家念五年级,比我高一级,比我多认好多字呢。

赵爷爷终于被说服,他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布包,解开一看,是一函封在硬纸壳套里的大厚书,封皮上印了《第一才子书全本绘图三国演义》。老人启开封套,里面是十几册整洁干净的粉连纸线装书。他拿出1、2 两册,告诉我仔细看,不要脏了破了,看完再回来换后面的两册。我谢了赵爷爷,接过书,高高兴兴回家了。

我读得如饥似渴,读得昏天昏地,读得如痴如醉。白天读,晚上读。课余时间读,上课时间藏在桌洞里也偷偷读。这一节是自然课,任课老师是从简易师范刚刚毕业、分来不久的杨老师。他个子比年龄最大的同学还要矮些,人很腼腆,在讲台上很拘束的样子。我坐第2 排(第一排是几个女生),离讲台一步之遥,却忍不住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偷看藏在桌洞里的《三国演义》。正读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一段,眼看英雄末路,赤兔马被绊马索绊倒,关云长被俘斩首,我心里悲痛欲绝,胸腔中冤气难平,心尖上像有几十把钢刀乱捅乱搅,直捅得、搅得我痛不欲生。这时候,杨老师一只手猛然伸过来,飞快地把我的书抽走了。

我立即嚎啕大哭,声震屋瓦。直哭得声咽气竭,整个教室鸦雀无声;直哭得同学们一个个莫名其妙,全愣了神;直哭得杨老师十分尴尬,进退两难,声音颤抖。他连忙把书还给我,一叠声说:“还给你,还给你! 别哭啦,别哭啦,别哭啦!”……

杨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而且此后也无人知道,我不是因为书被老师拿走而哭;而是因为文学阅读中第一个盖世英雄之死,我为之身心颤栗、不可抑止而放声一哭!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