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俗作文15篇

来源:书屋网 2.98W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年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年俗作文15篇

关于年俗作文1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这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的春节文化。

今年春节,我亲历了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浓浓的年味让我陶醉。不经意间,老哥贴的“福”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这个“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里面又蕴涵着什么故事呢?带着重重疑问,我跑去问博学多才的老哥,老哥告诉我:倒贴“福”字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亲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王府的大门和库房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这可是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的习俗就由达官贵人府第步入寻常百姓家,祈求福气的降临。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老哥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真的很有趣!

关于年俗作文2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梦系魂萦、铭心刻骨的了,它以其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这无与伦比的厚重情结,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仿若一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硕大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百姓的`幸福与苦难。当岁月的脚步声又一次震响于年末岁首之时,年关已倏忽而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吃腊肉,二十七,炖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坛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年俗顺口溜。

听老人们说,“年”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希冀幸福物质的时刻。那时,不知是多少年前,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品尝一次肉的香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穿一次在将来一年中久挂于身的新衣。“年”意义的贴近像一场场的及时雨,造福多少人,团园多少家,绽放多少笑脸。

而现在的春节习俗,已有了不少的变化,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节日氛围,手机充斥了人们的生活。支付宝集福,微信红包,人们玩儿的是不亦乐乎,只是记忆中的那种年味儿早已消失不见……

关于年俗作文3

寒假的生活五彩斑斓,春节的风俗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先锋小队出发去寻找城市里的年俗,感受年味儿。

吴山广场上处处可见高高挂着的灯笼在微风中左右摇摆,时刻准备着迎新年,公园门口花丛中的三只山羊不知何时,脖子上都戴上了大红花,那仰首挺胸的样子神气十足,寓意着三阳开泰福运到。旁边门口的草丛中两个大陶瓷娃娃顶着“阿福头”身穿火红的衣裳,手拿细杆子挑着一大串鞭炮,好像就等着你去点火,真是喜气洋洋。小队员们个个都准备了节目,在广场上玩开了,猜字谜歇后语、俗语、古诗······玩得不亦乐乎,尽情地感受节日的气氛。

往前走来到了河坊街,街上许多店门口都挂上了“年味儿”的彩旗,各种美食看了不禁让人流口水,甜甜的糖葫芦,香香的糍粑······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从河坊街头往上走,我们来到了杭州博物馆“第二课堂”,馆里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了许多年俗活动:新春送福,剪窗花等。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围着大圆桌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立体”春字如何折,怎样剪,梅花窗花又是要怎么折,怎么剪,大家齐动手,认真仔细地做着。当我们把“立体”春字一个个立在桌上的时候,队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兴奋。课堂上欢声笑语,成了我们的乐园。

这次的寻找年俗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传统春节,也让我们体会了浓郁的年味儿与美好的生活。

关于年俗作文4

在外公的老家年三十的早上可不能睡懒觉哦,因为这一日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不到7:00,我还在香甜的梦想里,外婆就把我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了出来。还没等我洗好脸梳好头,外公已经在楼下叫我们了,祭祖要开始了。 我是第一次参加祭祖,充满着神秘和好奇。只见一楼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菩萨的像,长条桌上放着太爷爷的相片和一些写着字的黄纸条。

堂屋的中间放着一张方桌,方桌的南面有两支很大的红蜡烛和一个香炉。沿着桌边摆着18个盛满饭的碗,桌子中间放着红烧鱼、红烧肉、豆腐、炒 凉 粉。方桌前 还 放着一个火盆...... 祭祖开始了,外公和大叔爷爷点燃了香和蜡烛,大叔爷爷在火盆烧起了纸钱和用金银纸做的元宝,堂屋里立刻烟雾缭绕。外公第一个磕头,全家人都排着队磕了头。 我不明白祭祖是什么意思,大叔爷爷告诉我,每年清明节、冬至和年三十,都要把祖先们请回来吃一餐饭……外公说:“其实祭祖是一种乡俗,代表后人不忘先辈的心情,没有先辈那有我们呢,通过祭祖就是要教育后人知恩图报。”我想这就应该是懂得“感恩”吧。

尽管我对“祭祖”还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但是我又了解了一个有趣的年俗。

关于年俗作文5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全世界普天同庆,迎来了新的一年。我穿着新衣服,嘴里吃着新年糖,手中拿着压岁钱,那滋味可真好。过新年,大家都沉浸在放鞭炮的喜悦中。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总算同意陪我放鞭炮。

爸爸带我来到了烟花指定点放鞭炮,我和爸爸一人拿出了一根“蹿天老鼠”放。

嘭嘭嘭……“啊,好漂亮哟!”我指着我放的'鞭炮对爸爸说。彩色的烟花像水一样飞泻下来,可以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哈,你看我放的烟花也不赖嘛!”爸爸也不甘落后。说着说着,一股烟花就从一个瓶子里冒了出来,五光十色,夺人眼目。我又拿着“神鞭”在那里跳起了我发明的天鹅舞,真是美极了!爸爸点燃了一只“花蝴蝶”,“蝴蝶”到处飞舞,跟真的似的。从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声轰隆声,我还以为是打仗了呢!吓得我两腿直发抖,我害怕地往后看了一眼,眼前的一幕令我惊呆了,天上好多烟花呀!红的,金的,紫的,绿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更令我惊奇的是有一股烟花一会儿又变成花,一会儿变成雨伞。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烟花也有那么大的学问呀。我和妈妈走过的中心广场的路已经是一片狼籍,乌烟瘴气。但人们还是非常开心,继续放烟花。我边走边欣赏烟花,真是美丽至极!

关于年俗作文6

今天下午2点半,妈妈带我来到了港龙美食苑参加邢周报小记者活动——体验餐桌上的年俗。

我和其他小记者们来到大厅,只见在大厅里整齐地摆着两排桌子,桌子上放着小案板、擀面棍、我们都很兴奋,洗干净小手,穿上花围裙,带上口罩帽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小厨师了,每个小案板旁边都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面、枣、豆沙馅。面点师先让我们揪下一块面,然后把面搓成绳子的形状,接着把面卷起来左右一正一反形成8字形,再把8字形面用筷子一夹就成了蝴蝶型,最后在蝴蝶的4瓣翅膀上插上枣,枣饼就做好了。该做寿桃了,把面揉一揉压成面饼,在饼的中央放一块豆沙馅,把饼捏成一个带尖的圆球,用梳子的背面在寿桃的一侧一压,寿桃做好了。最后做豆沙包,把馅放在饼的中央,捏成小鱼的形状就好了。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面点真的很开心。厨师叔叔和服务员阿姨把我们做的'面点放到笼屉上拿去蒸熟。在等待的过程中,厨师长教我们做了一道既美味又快捷的凉菜——五彩鸡丝。食材有鸡丝、红椒丝、黄椒丝、木耳丝和黄瓜丝。调料有盐、糖、香油、白醋、味精。把所有食材和调料放在一起拌匀就做好了,我让妈妈尝了尝,妈妈吃了,拍手称赞。

一会儿,面点熟了,一个个都鼓了起来,我们打包,我要拿回家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尝一尝。我真高兴,我也会做面点了,以后我会帮妈妈做面点。

关于年俗作文7

“哦!语湖已经起来了,走喽,我们去给小区保安叔叔送红苹果和糖水啰!”

又是大年初一了,大清早,我被庆祝新年的爆竹声吵醒,还揉着惺忪的睡眼,外婆外公早已整装待发——左手提一大袋红苹果,右手端着白糖枸杞水,正向我招呼呢!

“送红苹果”本是我校的寒假作业,却与外公外婆的“寒假作业”不谋而合,年复一年,它逐渐成为了我们家的年俗,一个不可缺少的年俗。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外公外婆总会带上我,为那些过年仍坚守岗位的人们送上一份祝福、一份礼物,虽然礼不多,但情义重!

今天,当我把红苹果和热气腾腾的.糖水递给保安叔叔们,看着他们从开始一愣,到脸上的皱纹逐渐舒展,绽开会心而感动的微笑,继而双手接过,那一刹,幸福顿时充盈在我的心中,喜悦溢满了我的脸颊。

回家路上,外公告诉我,在他们十多年前第一次为保安叔叔们送红苹果时,当时他们感动至极,他们说:“我们从事保安行业这么多年,过年时坚守在岗位上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为我送红苹果,还是第一次有人在和家人团圆时仍能想到我们,谢谢您!”

我知道,这不仅是一只苹果,一杯糖水,更是一团熊熊火焰,它照亮了,也温暖了多少在过年时仍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人们的心啊!我也知道,外公外婆年年如一日,坚持给保安叔叔们送红苹果和糖水,并不是为了我的作业,而是为了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但愿,我家的年俗薪火相传,让爱代代传递!

关于年俗作文8

说到我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对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关于年俗作文9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声近,学校也开始放假。今年我们到奶奶家过年的,那里的年味可浓,家家户户都挂红灯笼,贴春联,置办年货,买新衣服,买爆竹烟花……,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这年货是要提前置办的,在年前十几天家家户户就忙活开,蒸馒头、做糕点、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着为过年做各种准备,爷爷奶奶家的`一只年猪有三百来斤重,爷爷请来师傅帮忙宰杀。

走在街上,到处一片喜庆的景象,行人个个兴高采烈,路边的商店也十分热闹,还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赶回家过年。

除夕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因为今天要给祖先烧纸,以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又忙着贴春联、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品着美酒,互相干杯,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接着放鞭炮、烟花,夜空在鞭炮与烟花的交织中变成一个绚烂的大花园,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爷爷和奶奶都乐。到八点,大家开始看春晚的节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给我和小弟弟准备红包,说这是压岁钱。

啊!家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年味!

关于年俗作文10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这天,到处都可以闻到酒肉的香味。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在这天都会来扰乱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怕红,如果贴上红对联,它们就不会再来扰乱。于是,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红对联,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顿团圆饭。在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觉。一些人家的家里灯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关灯。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是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的顺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这天晚上,都会举行焰火晚会。于是,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完晚饭,蜂拥而至,到滨江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关于年俗作文11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30,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大叔爷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外公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春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大叔爷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

大家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大叔爷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大叔爷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爷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大家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关于年俗作文12

今年春节,我是在爷爷奶奶的家乡——湖州南浔度过的,那里有许多好玩的年俗。

比如腊月要吃腊八粥;除夕要回老家过团圆夜;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是大鱼,但不能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菜,也不能煮,把前一天的饭菜蒸来吃,只能饮冰砂糖茶等等。

不过,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好玩的就是做麦芽糖啦!

大人将小麦浸泡后发芽,芽切碎后与闷熟的糯米搅拌、发酵、转化出汁液,滤出汁液煎熬成糊状,这样,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自己做麦芽糖吃了。我迫不及待地用三根木筷搅出一点,左手拿两根,右手抽出其中的一根木筷,放在两根中间,围绕着来回作“8”字形转圈,渐渐地,红红的、稠稠的麦芽糖变成银白色了,就可以食用了。我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忍不住大大咬了一口,又香又甜,又粘又滑,不一会儿,在嘴里融化了,真好吃!

看着手上的`麦芽糖,真舍不得吃,我用一根筷子一点点取着吃。

“咦?你变成白胡子老爷爷了!”妈妈看着我的脸笑了起来。原来,麦芽糖能拉出一条条像蜘蛛网一样细的丝,粘在下巴上了,丝太轻了,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舔一下,甜甜的……

真希望每年都能做麦芽糖吃!

关于年俗作文13

俗语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因为,它们都寓意着好兆头。

除夕这天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品——油角和煎堆。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呀,必须经过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

做煎堆要准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单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可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状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由于我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滚,让它们受热均匀。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烦琐,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乐意去做。

关于年俗作文14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们家乡的年俗是什么呢?我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年俗吧。

腊八那天,大人们早早地起床去煮腊八粥。小孩则在一旁两眼死死盯着锅里的粥,馋得直流口水。热腾腾的粥被大人端上桌后,孩子们什么也顾不上了,捧起碗就喝,结果被烫得直吐舌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没过几天就到除夕了。

除夕早晨,大人们纷纷开始贴春联,小孩也围过来凑热闹。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有祈望自己可以发财的,如“多财多福多平安,新春新景新气象”;有祈望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如“美满日子步步高,幸福生活年年好”等。贴完春联,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也许就是年的味道吧!那满地鲜红的鞭炮皮也给大地增添了“年”的色彩。

到了晚上,一家人便聚在一起品尝丰盛的年夜饭。有的孩子还没等菜上完就偷偷地尝了点儿,咂巴着嘴,享受着年夜饭的`美味儿。大人们则等菜上完后才开始吃,边吃还边谈论着在外的见闻。

初一早晨,孩子们在烟花爆竹的喧闹声中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穿上衣服跟着大人们去拜年。从初二开始,人们就要走亲访友。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俗,你也来说说你家乡的年俗吧。

关于年俗作文15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大家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大家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大家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大家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大家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