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稿合集七篇

来源:书屋网 1.71W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演讲稿合集七篇

论语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一直以为所谓儒学不过是表面上推崇中庸、仁义、 礼教等虚有的东西,做作的让人厌恶。 他和他的弟子连种稻插秧都不会还自居君子圣贤,所有的人民在他们眼里都是低微贫贱的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可见孔子有歧视妇女的嫌疑,另外 我至今还记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鼓励他的同乡努力刻苦学习,尊师:”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我承认,宋濂真的很尊师。可是正是这种方式让中国由盛转衰,不敢出一言以复就没有新观点新态度,就没有创新。

苏格拉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主张学生勇于创新,所以出了一个柏拉图,柏拉图同样没有”架子“,又出了亚里士多德。希腊三贤在哲学物理学都有很好的建树!

儒学,是该让人唾弃,放在脚底踩的'东西!!!

我甚至觉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后都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没有了”百家争鸣“,那就是剩下了专制。它至今仍旧影响着政治、教育、法律!

可是,事实上是这样吗?

读完《论语译注》我发现了我自己的目光短浅,相反,我觉得孔子不该出现在那个时代,那个黑暗的时代!孔儒的思想很超前,他说推崇的大同社会就是我们现在初级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我们至今也没法做到,古代黑暗帝国怎么可能实现呢?古代君王扭曲了儒家思想,他们黑着心红着眼把儒学当成统治的工具,他们过河拆桥却同样自称君子,因此,”打倒孔家店“不是推翻儒学,而是保护真正的儒学不为小人所用。

孔子推崇的学而思丢失了,人们只学不思,只为应付考试,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科学家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孔子崇尚的中庸仁义也缺失了,人们自私自利,见人不扶,食物以次充好。真的愧对礼仪之邦!

孔子希望人忠义孝顺,谦虚真诚。可是现在的我们多么肤浅做作!

……

没错,他的想法是无法治国的,至少不适合现在的国情。可是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学。政治课里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发扬”扬弃“,我们却把坏的继承了,好的遗忘了:

我们该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骄傲自满怎么进步,应该不耻下问,谦虚谨慎!

我们该真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该做伪君子,应该真心待客。

我们该反省:”吾日三省“,孔子这样的圣贤都反思,我们也该反省自己,知错认错改错。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孔子,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想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那怕双手递物,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等琐事,都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兴我礼仪之邦!

论语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读了”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孔子说:学习好像生怕赶不上,又害怕把学到的东西丢掉了。“

配的启蒙故事是《映雪读书》,讲的是孙康小时很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很想夜以继日地攻书,可家时贫穷,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就没办法学习了 ,特别是到了冬日,漫长的'黑夜他有时很难入睡,实在没办法,他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默背诵。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下了一场大雪,到处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借着雪光读书呢?他急忙回屋拿来书,借着雪光一看,字迹很清楚,比一盏小油灯 还强。从此以后,孙康经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着雪光苦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书里,不觉得寒冷和疲倦,孙康刻苦攻读,终于成了著名的学者。

我想孔子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放松,一放松就要退步,必须有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新东西学的更快,学过的东西记得更牢。启蒙 故事里的孙康就是这样做的,在那样苦的情况下攻读,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学者。我们做为学生就更应该向他学习,何况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根本不用受那样的苦 ,没有理由不好好地学习。

论语演讲稿 篇3

圣言如花蕾,芬芳漫溢伴人生。自古以来有哲理的书籍如天上繁星,但是于丹却独独中意这本《论语》。好的音乐能绕梁三日,好的人生之道能影响人的一生,让人久久回味。特别是读于丹讲《论语》中的“忠恕之道”后,一本书《论语》它是跨越时代经典,充满古人智慧灵感之佳作,曾经改变许多人的想法。创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迹。而读于丹讲《论语》中的“忠恕之道”后,让人不禁掩卷深思,进而产生力量。这股力量是积极的力量,是人类理性的内在力量。

其实对于《论语》许多人认为其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读过《论语》一书的人也是寥寥可数。自从县交通局组织人员学习于丹读《论语》视频以及书籍讲座后,我通过这次活动第一次认识到了如何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理解与掌握《论语》的精髓。让我收益良多。

首先介绍下本次关于《论语》宽恕之道见解的主讲人。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

于丹教授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出二千多年前《论语》内涵。她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并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里。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论语》中关于做人的.道理有许多,但曾子说其实只有一条: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于丹教授认为: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忠恕二字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评判标准,如果我们的心迷失了方向,就根本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特别是当自己有一颗忠诚于事业的心,却总是怀才不遇,无人赏识时,该怎么做才为忠?我们自己将心比心善待他人,却被别人恶意伤害时,该如何做才为恕?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忠恕二字,生活会不会变得更美好呢?

我们大家在今天这个时代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外在的迷惑太多,变化太多,千变万幻里面有什么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自己心里的依据到底在哪儿。有一次,孔子给学生上课,他跟他的学生曾子说,他说我道一以贯之。他说你知道吗?我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个不变应万变,一以贯之,根本的出发点。曾子就心领神会,说唯,我明白。子出,孔子走了。门人和底下的同学就问他,说老师说的到底是什么呀,那一以贯之的到底是什么啊?曾子就给他们解释了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就是说孔子这一生,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个道理就是忠恕二字。何为忠,何为恕呢?如果我的忠心无人赏识又该怎么办呢?就应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忠恕之道》。

孔子有一个学生,觉得做人的道理太多,记不住,请教孔子,希望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的道理,而且可以受用终生。孔子给了他一个字,就是恕。

我们有一句俗语:世界上哪个不议论人,哪个又不被人议论。大家都会在私下里,飞短流长。孔子的学生里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子贡,子贡方人,什么叫方?就是指他比方人物,议论短长。老师就说他,“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赐是子贡的名字,子贡你已经很贤达了是吧,已经贤达到可以去指点他人的短长,品评人物,老师我还没有做到,夫我则不暇。暇是闲暇,我现在还没有这个闲暇工夫,可以去品头论足,议论他人短长。我要是有点闲工夫,得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我听完后内心最深刻的感悟是做人要做一个忠诚而善于宽恕别人,检讨自我的人。真正的忠诚,不是忠诚于一个外在的标准,也不是忠诚于哪一个人,哪一个制度。他忠诚的是内心的道德判断,良知所在。孔子所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保持一种反躬自省的能力,而不是老怪罪别人,薄责于人。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的责怪就少了。这样,就会远离对别人的抱怨。

其他,听完后我还感悟到做人要做一个好学的人,与人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句老话,还有一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既然是社会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不管他身处何位,身居何职,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别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要经常倾听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自己快速成长,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种心胸正直的人,敢于直指你的缺点,因为有时候我们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这时候一句关键的话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另外我们要重视学习,要终身学习,知识会让我们永远年轻,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这就是我读于丹讲《论语》中的“忠恕之道”感悟之处。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论语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论语》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我们品德高尚,更 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哲理性的知识。如我们在学《论语十则》时,里面既有讲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又有讲思想修养的。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它告诉我们。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如果只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 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因此,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还有一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意思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 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说明了我们应当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在任何处境都应坚贞不屈。

然而,《论语》毕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又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是不会过期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继 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宣扬祖先们的博大精深。总的来说,《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 世,修身养性。我们在生活中,对于这些哲理中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就尽量做到,不能做到的也不能完全忽视,只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做到最好,才算我 们真正领悟到了一些真谛。有人说过:” 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吧!

论语演讲稿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 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 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演讲稿 篇6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 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 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隐约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 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 ,要进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论语演讲稿 篇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论语》作为圣人孔子精华的浓缩,从早时的科举,到如今的考试,都会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论语》的珍贵,与古往今来的人对它的重视。《论语》被许多人所注释过,而其中较为认可的.,是 杨伯峻的 《 论语译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精髓之所在,我们 逐渐 开始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开始 不断 审查自己,开始以义作为准则,凡事则需尽仁。

孔子的中心思想与 最高的道德原则 是”仁,“ 仁包括着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而孔子尤为喜爱的弟子颜回,也是因为:”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在”仁“中费了许多笔墨,如:”当仁,不让于师。“ 等,仁,为人之本。是最适合当作标准,审视自己的。

在《论语》中,我对君子感受颇深,所谓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典范,是最能体现儒家风范的代表。《论语》中曾多次阐述、 并用详细的比喻告诉我们 君子的标准,如”君子不器。“ 并以小人为最低等次来进行对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由此看来,想要达到君子的境界,还有待努力。不过,这并不能使 我们的 理想降低层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论语 》 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之作,《论语》拨开人生的层层迷雾,指明了方向,剩下的需要我们去实践。它给予给我们的淳淳教导,是我们一生所要谨记的,是一生所要学习的,是一生所要领悟的。 我们应按照《论语》,去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获得更大的提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