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来源:书屋网 1.06W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

虽然在大学期间已经修过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但当时只是对这门课有着较为模糊的理解。而通过本次新教师培训,本人终于有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以下是本人对此的几点体会:

1) 把理论知识转化成自身内在的知识:

在培训之前,我对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即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研究对象看,教育技术包括两个部分,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从研究范畴看,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从应用目的看,教育技术指运用技术支持与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的目的。

但在培训课上,老师要求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仅限于书本理论,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开始,我十分迷茫,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又通过站到讲台上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老师与其他学院的批评与建议,我们的想法变得更加清晰、深刻:⑴教师角色要变“教”为“导”,成为学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设计者和导学者。⑵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安排面授辅导、直播课堂、运用课件进行教学、进行 bbs 网上讨论、电化教学、电话答疑、收发 e—mail 、登陆在线平台等。(3)加强对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加强指导并进行跟踪检查,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

2)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虽然教育技术的理论已经广泛地被教师接受,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把理论知识并与实际结合起来。多数情况下,老师或没有时间,或不掌握ppt的`制作技巧,又或者盲目地依赖课件,成为课件的奴隶,这些都是没有彻底贯彻教育技术理念的做法。所以,作为一名年轻老师,从一开始就把这一 理念贯彻于教学当中,使自身的课堂充满技术含量,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到课堂上是十分必要的。而通过教育技术的学习能使教师更能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育技术三种模式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更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 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3) 从更高层次要求自己:

做好一名教师,课堂四十分钟如何运用好是十分关键的。但实践证明仅仅是拿着一本教材和一支粉笔再靠一张嘴讲足一堂课是不再适合现代化教育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利用好教育技术,实现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双向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学习乐趣,提高各种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本人的几点浅显体会,但本人所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只能通过以后的教学实践加深自己的体会。本人相信,以后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2

一个月来的培训,给我的感受很深。也学到了很多。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大胆实践,觉得收获颇多: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这八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几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3

今天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第二节理论课,宁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信息的概念、信息五要素、信息的特征。同时针对师范生,还具体介绍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宁老师讲到:教师应几倍三个层面的信息素养,即技术层面、智力层面、认识态度层面。这些内容让我深切的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向合格抑或是优秀老师迈进必不可少的一步,课堂上的点点滴滴都给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信息化时代的老师,我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此外,我还想在这个博客上谈谈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深入。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xx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同时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据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但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五个方面的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根据信息素养的标准,身为信息时代的师范生,以后学生们的准老师的我们,我们必须以信息素养来武装自己,打好信息时代的教育这一仗,以培育出更多的国家精英。

当然了,在这个信息时代,在大学打好我们自身的基础,是最为主要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很好的运用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的收集各种资料,不断培养自己的的能力以至于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以便我们能精确地、创造性将信息使用在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上来。教学过程中,老师少不了要批改学生的作业,其实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他们努力付出的作品,我们要培养正确欣赏学生作品的能力和对书本知识以及课外的知识性信息能确地概述、综合和表达,使之简洁明了,使得教学用语,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以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还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不能再是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了,而是要不断培养教学的创新性,很好的利用可以用的电子仪器,增强课堂的特色,随时激起学生的激情与好奇心以及学生们那不断膨胀的求知欲。

据我了解,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新概念,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日益成为社会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所以,信息时代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希翼未来能很好的生存在社会上,它不仅仅是我们是师范生的必修之课,还是所有同学必修的课,只有学好了信息素养,具有了信息素养,我们才能独立、才敢担当。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4

20xx年7月12日,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省级培训,在7天的培训学习中,培训教师认真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我相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可以改变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因此此次学习意义重大。我真正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给当代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和强大冲击。

这次培训是我参加的所有培训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次。本次培训内容包括八个模块的内容:培训准备;初识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型学习设计;教学实施计划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讨;成果整理与展示等内容。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而这些理念将会对今后教研员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此次培训是用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训练每一位学员的技能,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我想:教育技术必然会为教师教学设计插上翅膀,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种教育方式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必将改写人类教育思想的.新篇章。

在这次培训中,我被一种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模式所吸引。亲身感受着教育技术巨大冲击波的震撼力。在这种冲击波的影响下,思想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先进的教育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的角色发生着彻底的改变。整个培训过程是从教师讲解到分组讨论;从独立思考到团队探究;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是从单纯利用计算机学习到多学科整合的多元化智力发展过程。

虽然培训过程非常辛苦,但却十分 值得。培训中,我们作为第一组奋勇争先小组,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帮互助,团结一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是:教师这一职业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拥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让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自己将会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能够善用教育技术的新型教研员。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5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目的是重在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他会涉及到教育机制,教育方向教育发展目标的变革,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须,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比其他学科更贴近现实生活,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大量的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心情。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可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比如:计算机中形成树形目录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学习其抽象思维必然会上一个新台阶。

3、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成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独立思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捎有疏漏便会出错或死机,因此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谨性。

二、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解决画图;能独立进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处理做一些文字编辑能力;能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之所以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功能性文盲”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计算机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实至今日读写计算机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也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的从网上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疾书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要写在网上,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算”可不是过去的做算术,计算机的出现,是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改进。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不难发现,而一旦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槛尬局面:在电话费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机前取不出钱来等等。当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计算机资格人证和驾驶执照是通往下个世纪的通行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应该拥有计算机能力”这一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尽早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的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决不可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学科范围内的教学上,而应着眼于推崇领导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一些优秀的辅助教学课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我们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当前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形势下,无疑是给教育界展现了教育领域的另一片天地,愿信息技术的明天发展得更美好。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6

1、AECT05定义的翻译及从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来理解05定义

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以下简称AECT)发布的94定义至今有10年了,在我国也讨论了近十年。它不仅作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定义被许多教育技术类教科书广泛引用,而且还是教师讲授教育技术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基本原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思路。20xx年7月,美国AECT定义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教授在参加中国·长春20xx年教育技术国际沦坛会议上,首次提出了AECT05教育技术新定义。因为AECT协会将于20xx年5月正式发表新的教育技术定义,所以,准确地说,新定义应该被称为AECT20xx定义。新定义的发布不可避免的会掀起国内外的同行(包括专家、老师和同学)对它的一番激烈讨论,对它的理解也会略有不同。新定义的原文表述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讨论中对它的翻译也有所不同。

彭绍东教授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老师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刘志波博士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为目的的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实践。

上述翻译中,主要内容的意思都差不多,只是个别用词有所差异,本人比较赞同彭绍东教授的翻译。然而新定义会给我国的教育技术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从新定义中又能获得什么启示和思考呢?要想明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新定义有深刻的理解。新定义是在94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94定义又是在以前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育技术定义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从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初步成熟,其内涵和外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教育技术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修订。因为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定义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从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路程。教育技术定义由最初的63定义发展到如今的20xx年05定义,经历了由媒体论、学习资源论、过程论到系统论的演变过程。其定义演化的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持、教育技术实践的促进作用等。

AECT于1963年提出第一个教育技术定义(即63定义)后,又提出了72定义、77定义、94定义和05定义。其中94定义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05定义是最近才提出的,它正处于人们对它的讨论和逐步的理解中。教育技术定义也在随着时代、科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也在日臻完善。

63定义是:“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定义中,把教育技术主要集中于视听传播。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支,是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以高效率的利用传播中的每一种方法和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为目的。

72定义是:“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以有利于人类学习”。比较63定义和72定义,可以看出63定义将“视听传播”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即作为一个学科的归属,还没有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而72定义中已发展为教育技术,并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

77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与人类的所有学习方面都有关系。”77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77定义是随着教育技术软硬件开发的不断深人,在教学理论中越来越重视方法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已经开始使用系统方法来解决人类学习的过程。

94定义原文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常用的翻译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94定义将教育技术定义为理论与实践,清楚地定义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与工作范围。94定义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也最大。

2、AECT05定义与94定义的具体比较

94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技术实践、理论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使教育技术领域也不断有新的进展,也需要新的定义来适应它的发展以及给它有力的指导。20xx年,AECT在94定义的基础上总结近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在讨论中大家发现,AECT20xx定义(简称为05定义)在1994年定义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为使读者能进一步深刻理解05定义的含义,以下将具体比较94定义与05定义的不同。 1.定义中使用术语的不同

(1)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改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定位在教育概念上,而教学技术定位在教学概念上。教育指的是支持学习的各类活动和资源,而教学指的是由学习者以外的人组织的、指向特定目的的活动。显然,教育的外延要比教学的外延宽泛得多,教育包括了教学,即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这一广义概念的一个子集。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门学科或者领域的定义,教育技术比教学技术能更好的描绘出领域的现状,涉及更广的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2)theory改为study研究(study)指的是超越传统研究(research)意义上的知识收集和分析,它包括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以及其它形式的研究,如:理论化的分析、哲学化的分析、历史调查、开发项目、故障分析、系统分析和评价等。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不断地以“研究和反思性实践”来建构其理论体系。

(3)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改为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ECT20xx年定义将94定义中的五大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整合为三大范畴(创设、使用、管理),这三大范畴形成一个统一的、互相衔接的整体,而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05定义中的创设代替了设计、开发,创设包括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用来设计、开发有效学习必需的材料、扩展资源和支持条件,也包括了设计、开发。创设是一种比设计、开发要求更高且具创新含义的过程,更能表达21世纪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

05定义中用一个较简单的词using(使用)代替了utilization(利用),“使用”这一术语是把学习者引入到学习环境与资源中去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应用解决方案去解决问题,而且“使用”包括了利用、推广革新、整合、制度化等,范围也比“利用”更广。 05定义中把management换成了managing,“managing”是动名词形式,包含管理的过程与状态双重含义,而“management”是名词形式,表达的只是事物的一种性质或状态,因此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05定义中将评价职能整合在创设、使用、管理三个范畴中,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对领域的职能的描述更加广泛,使其更加有弹性。05定义中认为每一个范畴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实际上都包含有评价,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将评价过程融入创设、利用和管理之中了。

3、 05定义中新增的内容

(1)practice前加了限定词ethical一般把ethical译为“符合道德规范的”,强调实践应该合乎道德规范。这一限定词第一次出现在定义中,说明人们开始反思教育技术中的`规范性问题,反思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否对社会有价值和特殊贡献。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关注道德规范的论题将会越来越多。道德规范不只是“规范”、“期待”或“新的规范”,而是教育技术实践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道德规范的考虑,教育技术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教育技术实践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两个目的:facilitating learning和improving performance 05定义中目的的表达比94定义更具体,94定义中只是笼统地讲:for learning, for learning与facilitating learning意思相近,但05定义中增加了提高学习绩效(improving performance)这一目的,运用教育技术能更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绩效。在04定义中,学习绩效是指学习者能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对于教育技术而言,“提高学习绩效”就意味着对效力的要求,对学习效率的追求,以更少的时间、努力和耗费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强调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对学习绩效的关注也使得教育技术更加联系现实世界,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目的从为了促进学习扩大到便于学习和提高学习绩效。

(3)process和resource前增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05定义中过程和资源前加了修饰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说明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教育技术区别于其他教育领域中过程与资源的本质所在。定义中的“技术性的过程”是指基于有价值的目标的研究过程、反思性的实践过程。“技术性的资源”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各种媒体(硬件与软件)。同时,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还应是合适的,即必须注意到学习者、教育者、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学习资源等的具体情况。“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应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合适性问题,遵循“最佳使用”原则。 3.定义所处背景与条件不同

(1)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94定义主要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辅;而05定义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2)技术基础不同:94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刚刚起步,对人们来说比较陌生;而05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已经飞速发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3)问题的提出不同:94定义时,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有很大的向往,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05定义时,经过10年的发展与大力投资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结果。

4、AECT20xx定义的思考

在对05定义理解的基础上,下面简略阐述从05定义的理解中得到的一些思考。

教育技术新定义的引进应该本土化,即应该符合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05定义是建立在对一系列新现象、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也是对美国教育技术发展新动向的总结,代表了美国的发展水平。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但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本民族的社会文化,探讨出适合自己的定义、理论、实践,从而更好的指导和促进我国教育技术。总之,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引进和消化这个新定义。

要加强从业人员及使用者其中包括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学生的道德规范。新定义中首次提出了道德规范,极力强调了道德规范。教育技术是一门职业,既然是一门职业,就应该有从事该职业的道德标准及基本的职业道德。其实,教育技术也具有双重作用,利用得当,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改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极大贡献;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劳民伤财,甚至可能成为犯罪的工具。在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中,有些“技术至上者”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求新、求时髦,而不考虑它的实用性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给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本人认为我国的各级教育(技术)管理部门及组织有必要制订并实施教育技术专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伦理道德规范。

教育技术过程与资源应该是合适的。在实践中,教育技术的使用要和实际的教学目的、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具体的情况相结合,而不是为了追求花样、形式使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情况,如重视教学形式,忽视教学效果;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忽视教学理念的建立,其实质是“换汤不换药”;注重硬件设备的置备,忽视软件资源的建立及人员素质的提高,由此造成很大的浪费,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力),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实施和选用合适的教学目标、策略、内容及教学媒体。

要树立教育技术的绩效观。做什么事都要讲求效率,讲求投入与产出,教育技术也不例外。如果不讲求效率,则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其学科的发展。最近几年,由于对教育技术的重视以及新技术的向往,人们对网络教育、网络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也包括人力的投入,但却没有取得与投入对等的产出,更不用说大于投入的产出。所以要重视对教育技术高成本投入的分析,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绩效水平。

总之,我们应该透彻的理解05定义、把握它,以期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一个好的指导作用,但应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当然,教育技术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AECT05定义并非是完美无缺的金科玉律,定义也不会停滞不前,随着教育技术的向前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教育技术定义的表达也会越来越完善。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7

一、知识产权总论。

1、无形财产与知识产权。财产与无形财,知识产权的含义和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

2、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制度。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和主要方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二、文化创作、传播与著作权法律保护。

1、著作权的主体、客体与内容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内容。

2、著作权的限制和著作权保护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的保护。

三、科技创新与专利权法律保护。

1、专利权与专利权的保护对象。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法不予保护的客体。

2、专利权人的权利和限制。专利权人的权利,专利权人的义务,专利权的限制。

四、商标与商标权法律保护。

1、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对我国商标保护制度的创新。明确商标案件审查审理期,简化商标确权授权案件程序,商标宣告无效与撤销,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

2、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中国驰名商标与普通商标的区别,驰名商标认定标准。

五、其他领域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1、未披露的信息与商业秘密保护。未披露信息与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侵害商业秘密权益行为。

2、天然驰名标记与地理标志权利保护。地理标志的概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地理标志的经济意义。

3、企业名称与商号权法律保护,商号权的性质,商号权的法律保护,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

4、植物新品种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与植物新品种权的概念,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与审批,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与归属,我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

我通过本年度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了经济专业学习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及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使我深深懂得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这就要求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勇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把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

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是关系到国家、社会、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使自己的知识更新成为自觉行动,使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创新。

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追求与森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好“二期天保工程”实施这一契机,以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调整完善政策为保障,精心组织实施好“天保二期工程”及“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努力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升、生态文明、民生改善、林区和谐,特别全面停止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给我们企业转型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更好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放开思想、统一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以对国家和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担当起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坚持稳中求进,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不断把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推上新台阶。要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敢于讲真话、干实事,具有充足的钻研劲,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以上仅仅是我学习的点滴体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切要从自身做起,学以致用,立足本职岗位,牢固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和创新。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把本单位的工作推向前进,为企业经济全面转型开辟新的途径,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8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重点学习了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探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教学实施计划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合探讨等内容。这次培训学习,我无论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还是在信息技术操作上,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

在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训操作中,我学会了更多的辅助教学的计算机软件以及应用;学会了如何收.和处理对课程有利的教学资源,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跟众位老师的学习和交流,加深了我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进一步.。我也感受到王玉龙老师对教学事业的`热情和专业水平,也要求自己要不断学习和拓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教育能力与专业水平。

课堂是灵活的,教学模式是多变的。在.个培训中,我.了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还要懂得如何利用和挖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一切技术手段,去成就一堂精彩的课。教育技术是为教学而服务,它不仅局限在音像、多媒体技术上,还应充分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视教育过程的研究与开发,重视教学设计和评价。作为一名新老师,更应懂得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应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用于个性化学习,用于课外活动,用于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

过去,我曾认为只要懂得Word、Excel、PowerPoint、Flash、抓图工具、视频剪辑工具等软件就可以把课程上好,认为老师只要教给学生课堂知识就够了。但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信息技术对新课程的支持作用,更深刻的.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并学会了进行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学会了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资源创设高效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今后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教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能否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带动。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枯燥的材料变成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片段,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的感知和理解的进程,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谐的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活动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亲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如果适当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那清澈碧绿的漓江水,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展现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畅所欲言,满怀激情地朗读起课文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解决学生学习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体会古诗之神韵呢?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和动听的音乐的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然后诵读全诗,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通过课件。诗人伫立在江头,久久不忍离去,看着好友小舟愈行愈远,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的不舍之情。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现代化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教育技术,拓宽教学思想,提高备课质量

现在的教学光盘容纳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广大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光盘,使我们在上课前都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拓宽我们的教学思想,提高备课质量,而不至于使备课流于形式。 总之,只要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使语文学科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中也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0

从20xx年12月开始我参加了历时一月多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和同事们抓紧时间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谢谢老师及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模块一反思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教师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信息社会的到来,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天地。我们的教学环境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尺讲台,一张黑板。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不得不使我们的教师,改进自己的思想,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迎接信息社会下的教学模式的挑战。信息社会的到来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的教育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使这些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自学。通过网络平台我已经参加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培训”、“国培训计划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培训。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培训,我会认真完成培训学习任务,也希望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老师和学员的帮助。

二、勇于探究的思想。

通过学习长春四十八中的成长故事之后,使我感受到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体会到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要有一种钻研探究的精神。信息社会时代的教师,应该勇于探究符合信息时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能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高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将自己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及时反思、总结。

每位教师在工作中都有过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对于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例,我们都要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模块二反思

1.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有哪些?它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什么启示?

课程是由一系列的结构要素组成的,例如:目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时间、环境等。对于课程结构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泰勒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原理注重对目标、效率和行为的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泰勒原理对应着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会对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

(1)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目标: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课标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对于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在课程目标中渗透了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要求,成为“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作为多媒体教学内容,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作为资源来源,学生可以浏览相应资源网站;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作为交流平台,BBS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作为学习工具,学生用电子文稿制作作品,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或者间接的体验。

(3)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过程:(1)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2)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3)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体学习资源;(4)使固定的教学内容变成更新迅速,时效性强的数字化资源。

(4)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1)从结果到过程(2)从静态到动态(3)从权威到主体

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需要考虑技术对课程各个要素的影响

模块四反思

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六要素

1、情境部分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部分包括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高度结构化的,都是围绕一个基本问题派生出来的具体问题,学生可以借此获得回答基本问题的事实性信息。

3、成果部分告诉学生将如何展示他们的问题解决情况。成果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不但可以用于班级交流汇报,教师也将借以评估学生的理解。

4、过程部分描述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当活动较为简单或步骤较少时,这部分也可并入任务部分。

5、资源部分为学生提供回答问题所需信息的网上资源、光盘资源和图书馆资料等。

6、评价部分是通过量规来实现的。量规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三、研究性学习的常见问题

1、如何处理师生之间角色的问题、

2、如何处理好教学节奏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发挥高效

4、有关于评价的问题。

5、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四、解决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的办法

1、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有些教师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割开来,那是非常不正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无法分割的,可以说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同样,没有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谈起,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认真阅读教材、分析学情,科学的组织备课等,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教学节奏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如何完成教学计划,然而,在教学计划制定之初,是无法完全预计教学过程的,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教学节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原则,让教学节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用小组合作学习,有些学生自己独立就能完成的内容,就没比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困难,需要一个小组才能完成的学习主题,才要进行合作学习,并且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细致,才能真正高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4、评价是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一种认可度,评价的结果往往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要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多渠道、多层次的反馈信息。是评价的结果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

5、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制定不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模块五反思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收集图片素材时到百度图片和中国图片库进行收集。如果对一些常用的工具进行学习,也可以到百度搜索“我要自学网”此网站有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视频教程。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教师平时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所教课程之中。

其次;我还经常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处于的层次。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通常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主要应用技术有个别辅导软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实现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整合的最低层次。

其三:应用迅雷:迅雷(Thunder)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款下载软件,以下载速度快而闻名。它能够将网络上的服务器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成独特的迅雷网络,通过迅雷网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各种数据文件。同时迅雷网络可以对服务器资源进行均衡,有效降低了服务器负载。

其四:sagIt捕捉软件:SnagIt捕捉软件是一款强大的屏幕捕捉程序,不仅能捕捉Windows下的屏幕,也能捕捉DOS下的屏幕。其存盘支持的图形格式很多,捕捉到的图像可被存为BMP、PCX、TIF、GIF或JPEG格式。同时,它还可以将捕获到的屏幕操作保存为AVI文件。操作简便也是SnagIt的特色之一,整个过程只需要依照提示执行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成功地抓取图。

模块六反思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各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等等,都会涉猎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第六模块的学习,让我对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有了更多的认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这三种评价方法主要运用于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更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评价的工具:1、电子档案袋,它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学习材料。可以包含学生的作品、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等。2、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工具,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在表现性评价或本真性评价中,利用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价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量规从与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因而操作性好、准确性高。将量规与作业分析等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3、概念图,能有效地记录学习者的思维历程、概念形成过程,因而适用于教与学活动的不同阶段。

在没有学习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我在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是学生“成长记录袋”、观察、作业分析、测验等最常见的评价方式。相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会很恰当的运用评价工作和适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出客观的评价。

模块七反思

目前基础建设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情感与性格的培养。而成为了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首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扮演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和管理者,面对问题,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更不重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获得结论。由于没有了可以依赖的“传授”,学生必须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认知,并通过教师的探讨性引导、反驳性引导、展望性引导等等指导方法,激发意志,启发思维,完善知识。这追求的不单单是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是学生去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建构,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思辨、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而又体验深刻的获取过程,来达到学生知识、能力与性格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扮演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了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课堂上也看不到僵局和苦恼,有的只是妙趣横生的智力活动场面和获得成果的欢快镜头。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积极的、信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大量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间、学生间建立起一种融洽、默契的关系,彼此之间充满信赖和支持。在以前“满堂灌”的课堂中,学生是没有合作学习的机会的,也就缺乏与外界沟通合作、共同获取的经验,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角度、空间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根据量学的原理,合作可以扩大学习的效益。而分组合作学习,则要求在学生独立形成自己见解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反馈和群体探索把学习引向纵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的情境中,形成信息双向、多向性的交流,让学生获取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也使课堂变得活泼而富有热情。

另外,课堂也应是一个充满民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无论是优秀生、个别生均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无论怎样的意见都能获得公正而科学的评价,他们的差别仅仅是思维上的不同,视角的不同,特长的不同,而没有好坏的区分,课堂上听不到讥讽和不屑,有的只是尊重和爱护,使学生的个性、独创性以及完整的情感、健康的人性均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的互动、帮助与分享为纽带的课堂。它强调的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关系,它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技巧,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未知到已知,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价值,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得到多种体验,提升学习的兴趣,挖掘深层思维,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学习方式生动有情趣,师生间、学生间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责任,强化和持久学习的动机,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承认差距,注重个体性,诱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得,尊重个人见解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让学生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1

很高兴能参加这一期的广东省教育技术中级能力培训,本次培训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获最大的是通过本次培训学会网页制作,对电子表格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次的培训内容比较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时期教师的责任,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有关的科学概念,了解各种相关的背景,还要能够使用各种教育技术。

本次培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老师布置每一个任务,都会在小组讨论区内产生激烈的`碰撞,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最终由代表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在全班讨论区进行交流,这种方式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启发很大,在教学中我也要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培训过程中,我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大胆实践,觉得收获颇多: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我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这次培训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2

今年5月份,我参加了培训中心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的知识层次有了新的提高,尤其对规划设计工作帮助很大,增强了运用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这次的学习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

我参加工作近6年,一直忙于业务工作,平时工作时间紧迫,学习时间十分有限。通过这次学习对当前最新的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充实,对于日常工作启发极大。例如城市雨季排水和管线设置一直是个难题。排水泵站和管线设置往往需要征求水务、国土、建委、房管、地方政府等多方意见,利益诉求众多,沟通协调难度大,施工建设成本高,一直是困扰设计人员的一大难题。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天津大学曹磊老师讲授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规划设计途径探索,对当前城市雨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以往单一的城市排水规划认识上升到滞蓄渗净排的综合雨洪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当前城市内涝问题有了新的启发,采用反向思维模式,对于雨季地表径流采用不排反蓄的方法,既解决了快速排水问题,有解决了旱季缺水灌溉问题,符合当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学习,自己也对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化设计有了新的思考,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使规划设计更加合理化,符合规律,更加人性化。

二、通过这次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将精力集中于有限的规划编制工作,对于规划管理,特别是政府规划审批职能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最新的规划政策和行业规范不能及时掌握,对设计工作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走了一些弯路。

本次培训有请市局处室领导就规划编制工作和实施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有关热点、难点、重点进行了深入讲解,对于我市独具特色的城市设计体系进行了深入学习。“一控规两导则”是我市特有的控规编制和管理体系。通过学习我对城市设计导则有了新的理解。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空间形象进行统一塑造的管理通则,指导性强。主要通过空间形态、街道里面、开敞空间和建筑群体的控制,塑造城市三维形象。通过制定与土地细分导则地块层面相对的城市设计导则,为政府和规划管理提供长效的技术支持,引导土地合理利用,保障优良的空间环境品质,促进城市空间有序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对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的大背景下,统一城市格局和风貌特色有着权威性作用。通过这一学习,及掌握了最新的规划政策更好的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对于规划师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建设用地管理是规划编制的基础。本次培训对天津市空间资源分析、天津市近五年来建设项目管理宏观情况、建设项目实施请进行详细地介绍,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难点进行解析,对规划条件、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些都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依据。

三、收获和感想

1.更新了自己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理念

这次的继续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让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培养了我在工作中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让我在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工作中有了更宽阔的视野,对规划设计中有了更多更灵活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考虑更多的方面,不在片面,狭隘,从而设计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规律,更加以人为本;在规划管理工作中有了很大的信心,用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办事,用最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工作,不卤莽、不偏激,使城市建设工作有延续性。

2.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做勤于学习,不断学习的城市规划师

通过这次的继续教育专业课程的培训学习,我感触颇深,对于城市规划的理解,我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进一步的了解。城市规划,是一个深厚的专业,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有交通、人口、园林绿化、地理学、美术设计、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供暖、测量、电力、电讯、桥梁等等。城市规划,一个夹杂有多个知识领域的综合型专业。 通过对最新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模式的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工作水平,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信心,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希望,今后我要在城市规划专业的本职工作中要有更好的目标:

一是要经常的、积极的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及时充电,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见证理论,从而升华理论知识。

二是提升在城市规划领域里的理论水平,加强城市规划专业的业务水准。 通过学习活动和工作的实践活动,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让自己的知识面广阔,理论水平不断的提高,从而让自己的实践经验更丰富,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更好的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服好务。

三是拿出更好、更新的专业设计成果,为城市建设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城市规划精心设计好的、更实际的规划图纸及文本,从而为城市建设提供好的方法和建议,多思考、多研究,拿出好的规划设计理念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3

五天的培训,给我的感受很深。也学到了很多。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大胆实践,觉得收获颇多: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这三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五天的集中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几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5、本次培训使我们对于“问题的设计”、“规划主题单元”、“设计单元学习评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在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基本掌握在本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所必需的技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和其他教师共同合作的经验,明白了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4

在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版权知识,上网方法、信息搜索引擎,网站及网页创建,光盘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桌面排版,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就像某老师举的例子一样,19世纪的医生到20世纪的手术室就不会动手术而19世纪的老师到20世纪的教室却能照常上课,而且越是老教师经验越丰富。看似个笑话,背后却反映出了我们教育事业的`悲哀。而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结对共享是通过电脑派位、扑克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一些方法,随机或者按一定规则、标准的两两组合,学员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教法研讨是让学员讨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要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每个学员都按严格的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且设置共享,并在每一模块完成后按要求上传到教师机指定位置。每个学员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爱好者博墅。

4、每天在探索的时候,每一点进步,每完成一个作业,甚至每下载一幅图片,一段文字,都是为今后完成作业作准备。一旦当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技术,学生的负担就会有所减轻,学习的兴趣也会真正萌发。

培训后在工作中的打算

1、我校其他学科已有教师教育培训,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探讨与交流。

2、为巩固培训成果,在校内准备利用学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研组集体学习,以及搞校内级的、区级的、甚至市级的公开课与研讨课。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通过培训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尽快团结行动起来,利用现在教育技术和国际互连网,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5

xx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为期一个月时间,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一个月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通过参加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教育教育技术的应用,

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技术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行业中从业者必须掌握的教育技术和技能,传统的言传身教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