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意义说课稿15篇

来源:书屋网 2.01W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意义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意义说课稿15篇

分数意义说课稿1

说教材: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

说教法:

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说学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件出示)

(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

(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分数的产生、意义。

2、认识单位“1”

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1)教师强调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课件出示)

(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

(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3、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出示课件教学)

(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

(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课件出示学生做,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新知运用

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做,当堂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小组比赛,学习积极性高。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

说板书设计:

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引出教学课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个探究活动。在小组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个物体的小组很快分了出来,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得到几个或多个物体时学生就不会分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并指导分法,但因时间关系,不是每个小组都进入。因此,当我指名一个小组汇报时,就出现了“把9个圆平均分给6个小组成员,每人得到六分之九”这个分数,与我教学的进度内容不符,我的课堂随机能力相当弱,我没有给学生肯定,因为我没有想到这组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这是后面才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我的冷处理不但暴露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差,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扼杀,真是值得好好反省。通过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提高。

分数意义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个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个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了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分数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经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忙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经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能够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之后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供给具体实例来帮忙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构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明白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本事。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经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进取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经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能够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能够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能够是一个物体的14,也能够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头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能够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供给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能够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经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供给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研究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我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本事。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经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终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经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我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教师多多指导。

分数意义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本事。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意义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

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分数意义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资料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资料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经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本事。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很多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构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忙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经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我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此刻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能够怎样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能够怎样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能够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此刻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此刻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能够把它看作什么?此刻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头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景。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齐研究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意义说课稿7

一、说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资料。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本事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构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经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经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异常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之后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头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忙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思考不一样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终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意义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意义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本课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十分准确。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建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说教法:

自主发现,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

五、说学法:

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交流、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举例说明,引入百分数

课件出示近视率的统计、学校兴趣小组情况、产品合格率、饮料及毛衣的成份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由此引出课题举例并板书。

例题1:某两家养殖公司养殖鸭子的成活率情况,如下:

养殖公司成活鸭子(只)养殖鸭子(只)成活鸭子占养殖鸭子的几分之几(成活比率)

A 21 30 7/10 70/100

B 17 20 17/20 85/100

我提出问题:哪个养殖公司的成活率高呢?学生很快用通分的.方法,把这些成活比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出结果:B公司的成活比率高,选B公司。

例题2:增加C、D两家养殖公司,如下:

养殖公司成活鸭子(只)养殖鸭子(只)成活鸭子占养殖鸭子的几分之几(成活比率)

A213070%

B172085%

C354087。5%

D29530098。3%

我提出问题:现在哪个公司的成活率高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如果还用通分太麻烦了?思考了一下:把这些分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引领学生把表格中的分率进行转化,很快比较出了结果:选D公司。老师乘机揭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自主发现,学生交流。

1、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首先老师引领学生说一说举例2里的98。3%、85%含义,做出示范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百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来的调查资料,说一说其中的百分数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他们说出什么占什么的百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

2、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

让学生先自由看书,再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写法。汇报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容易把百分号写不好,这里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重点指出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两者的区别,并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法。

(三):巩固基础,拓展提高。

1、展望北京2008

2000年悉尼奥运会

中国获取金牌数约占金牌总数的9。1%

2004年雅典奥运会

中国获取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10。3%

2008北京奥运会

中国体育健儿获金牌总数将占金牌总数的()%

2、我是小小设计师。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发给每位学生已标明百分数的方格纸,让他们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喜欢的图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四)自我检测

1、说出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1)一件羽绒被含鸭绒97%。97%表示()

(2)我们班有50%的女同学。50%表示()

2、读数。

131% 3。4% 88%

3、写数。

百分之九点零三百分之九十九

百分之二百五十百分之百。

[自我检测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学习的基本内容为测试内容,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即目标的达成情况。]

七、全课小结:

师:你能用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说一说你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这节课的心情吗?

八、作业:(略)

九、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率百分比)

例题1、2

写作:85%读作:百分之八十五

写作:98。3%读作:百分之九十八点三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有了进一步更深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已有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分数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引入课题时和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以师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形式实现“新知”的建构,充分再现和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中心地位”下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出百分数,学以致用——通过解读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升华学生对百分数在生活中作用的再认识,同时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学数学不仅仅是为知识而学,更重要的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分数意义说课稿10

一、 说教材

(一) 内容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2根小棒

二、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分数的产生

课件展示P60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读到什么?

可能回答:“在进行测量时,有不足整数的线段。”或者“两个学生在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此时,我会指出: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时不能正好用正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采取简洁谈话、自然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之中。)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课件展示“一块饼平均切成2份”,并说明这是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产生的,并让同学举例说说生活中各种存在1/2的情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一个苹果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2……之后对比任意切成两份的情形,让同学们意识到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课件展示“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一条线段平均截成5段”,由此深化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回顾已经知道的“分数“知识,使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3.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P61主题图,结合图中的5幅图分别说说1/4各代表的含义,并让同学们说说将这五幅图归类(注重引导学生说出前三幅图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后两幅图是将多个物体平均分)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平均分一个物体和平均分一些物体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二)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和构建单位“1”,因此展示了下面的例题:

“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首先,课件展示6只熊猫,问学生:有几种分法,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稍后请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这时候,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1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6。也有可能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3。还有的同学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3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2。在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三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三种分法是把6只熊猫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根相同大小的小棒,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若干份吗?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时候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多媒体演示每种情形。

小结:通过上面例题的讲解,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前我们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现在我们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积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而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3.强化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和理解分数单位,我通过多媒体可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刚才同学们在平分12根小棒的时候得出了多种分法,将他们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总体的1/3,其中的2份是总体的2/3,其中的3份是总体的3/3。同样等分成4份或6份,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分数。

(课件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除此之外,像这样的1/2,1/3,1/4,1/6,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三) 巩固练习,加深应用

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课件展示几组练习:

练习一:看图形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的阴影部分:1/4,3/,8,5/9,5/6,并说明每组分数表示的意义。

练习二:用分数表示绿色部分,并说明把什么看做单位“1”。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出示课本P62做一做。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请同学回答,在学生回答完后,请同学分别说出1/2,2/3,3/4,4/5,5/6的分数单位,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四) 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

反思:与学生共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作业:课后练习P63-64。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 板书设计

(一)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二) 设计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成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和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和六年级数学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分数意义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我们能相聚在和平,围绕着“趣味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这个主题,进行数学教研活动。下面我就程老师的说课和片段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以往我们教研都比较单一,这次在江林校长的建议下,特意增添了说课和片段教学,这样安排使我们的教研内容丰富了,并能让更多的老师熟悉说课和片段教学的环节以及方法。说课和片段教学是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活动,说课是静态的研究,而片段教学是动态的实施。

以玉芳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节课为例,她把说课内容分为八大块(1、教学内容,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6、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7、教学准备,8、教学过程。)这样就从各个方面非常完整地表述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

相对于说课来说,片段教学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从片段教学中可以很好地看出一位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刚才玉芳老师从说课转到片段教学时,她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快地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的教学情境中,并运用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语言教学,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熟练的教学技巧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再看看玉芳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在上课的开头和结尾都同时使用了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另一个是:玉芳老师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百分数产生的由来,她设计了学生最熟悉的投篮球这一情景。由分数的分母不同,不方便比较,到通分,再到需要百分数解决,这一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自己探索发现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以及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百分数的好处。

总而言之,玉芳老师今天的说课和片段教学给我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我想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一定也深有同感,最后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玉芳老师!

分数意义说课稿12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数学资料和信息,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就在我身边”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少已有过接触,比如:出勤率、投篮命中率、酒精浓度、含糖量等等。所以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会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本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设计了“议一议”“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结合实际设计了通过交流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引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百分数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有数学思想的情境,体现数学价值。本节课的引入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小常识——篮球队选拔队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百分数的意义。在交流同学们收集生活的百分数时,充分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相关。

2、拓展学习空间,体现教育的广泛性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习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课中设计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使数学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中,教育与生活与数学学习融为一体。

3、重视数学知识身后的现实意义,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出示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关注数学应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情感。课尾设计的“送上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与学生共勉的情境,以产生课堂总结的韵味,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二)学法:

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分数意义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析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能利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针对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及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我设计了以下由三个环节构成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近视率的统计、学校兴趣小组情况、产品合格率、饮料及毛衣的成份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百分数意义的探究。

活动一,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来的调查资料,说一说其中的百分数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他们说出什么占什么的百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然后,让学生议一议百分数在生活里的实际用处,百分数的使用有什么好处。【这一活动的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同时明确百分数的好处,便于比较。】

活动二:自主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

分三个层次学习:首先,让学生先自由看书,再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写法。然后,汇报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容易把百分号写不好,这里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第三,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要指出两者的区别,这里可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通过自学、探究、讨论,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三:自主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课件出示一组含有分数的关于奥运会筹备情况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辨别其中哪些分数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一组数学信息,利用对比的方法来辅助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

成思维。]

{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他们熟悉的生活素材和已经具备的分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自主互助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三个环节:巩固基础,拓展提高。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

第一个活动:明辨是非。在这里出示一组基础判断题,考查学生关于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掌握情况。

活动二:我是设计师。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发给每位学生已标明百分数的方格纸,让他们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喜欢的图案。

活动三:看信息、谈想法。在这里我展示多条有关耕地面积、环保调查、水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在这个环节,练习题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和发展性,让学生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拓展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分数意义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例题说一说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展示,回顾旧知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说一说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接着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并尝试说说各个分数表示的`意思。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先通过说一说一步步的揭示分数的意义。

(2)练习结合具体实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认数的9分之1。适当引导学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2份,像这样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3)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数轴上表示各分数。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意义说课稿15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通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