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家乡的日记集锦八篇

来源:书屋网 2.04W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日记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家乡的日记集锦八篇

家乡的日记 篇1

我的老家在饶平。这里,人们过春节的习俗可跟《北京的春节》有不一样的地方呢。

老家的腊月,人们不用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是到百货商城购买年货。年货各式各样,当然小孩子最喜欢的零食是必不可少的。进入腊月,家家都开始包饺子,饺子馅有很多种口味,却往往以大人的 口味为主,有好些我们小孩子并不太喜欢。

春节过年,烟花爆竹、穿新衣是孩子们最喜爱之一。燃放烟花爆竹对男生来说,或许是人之常情,大概那是一种力量和勇敢的象征,女孩子穿新衣才是天经地义。

春节前几天,还必须大扫除。大人们用柔软的柳枝捆成一束当扫帚,对室内外上上下下进行一次大扫除,这是一种卫生,也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柳枝扫帚用起来不仅减轻许多人力,清洁能力强,不像普 通的扫帚那样,脏东西沾在上面再扫就会掉落。家家户户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那是希望把不好的东西统统扫除。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纷纷穿新衣,门外的新桃换掉了旧符,而且食物要吃祭拜过了的.,没有祭拜的不能吃。除夕夜,家家酒肉飘香,方圆十几里都能闻到浓郁的喷香。整个夜晚,鞭炮声此起彼伏,一直 伴随着人们的短暂的睡眠。有些人家会提早一天拜年,但更多的人还是挤在电视机前评论春晚或给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电话或短信拜年。不像北京,这一晚守不守岁是没关系的,不守岁并不代表不希望 自己或长辈长寿,而是要养足精神,在正月里更好地到别人家拜年。

正月初一,大家便开始四处奔波,赶着拜年。拜年的时候,人们总要带上礼物和一对橘子,象征着大吉大利的意思。在客人临走的时候,橘子要收回的,但礼物一定是留下的,这也是这里的一种好的习 俗和人情世故吧。拜年一定要带上红包,装上新币,双方互赠红包,收到的红包不能当场拆开查看,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

初七那一天,家家必须要有一餐“七样菜”的。“七样菜”没有严格的要求,但必须是青菜类,菜式并无规定。七种不同的菜混在一起吃,很入味,我非常爱吃。

元宵节,孩子们都会提着花灯到处游走,花灯的造型很多,有些还很新奇、特别,我爸爸曾经给我做过白萝卜灯,那是我最喜欢的花灯。孩子们手提花灯,幸福无不溢于言表,都渲染在美好又可爱的笑 容中。

对了,跟节前热闹火爆的生意相比,春节期间店铺生意平淡多了,多数店铺除夕到正月初五关门,初六营业。春节的欢乐气氛一般到元宵之后才会逐渐趋于结束。

这就是我们老家的春节习俗,但愿全国各地各处、每人每家,都会像我们老家这里一样,每年都过上高兴、欢乐的新年!

家乡的日记 篇2

正月除三,我们一大家子就去逛了一圈,看看老家的新鲜事物。

采摘园里最出名的是百香果。这里的百香果全部采用有机肥种植,个大,汁多,甜度高,又加上种在大棚里,大量上市的时间就是正月,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听说就连正月初一都有三四百人呢!

走进大棚,一个个鹅蛋大小的百香果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有的泛着青,有的已经变紫,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真是让人食指大动!

站在采摘园里,一眼望不到边,除了百香果,边上正紧锣密鼓地在搭一座木板桥,听说准备在两边种上莲花,养稻花鱼和田螺。夏天的时候,莲花盛开,莲子成熟,游客站在桥上可以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还可以采莲花,吃莲子,捉稻花鱼,摸田螺。想来都让人非常向往!更远一些还种了青翠的雷竹和茶树,这也是采摘园的重要内容,听说还要建游泳池,儿童游乐场,草莓采摘园等等……

走了两个多小时,才逛完了采摘园,外婆说采摘园只是这家农业公司的.一小部分,他们一共租了1000多亩地,准备大展身手!公司已经投资了八百多万,全部建好估计要三千多万呢!我吃惊的问:“怎么有这么多钱呢?真是个大老板!”外婆说:“个人哪有这么多钱呢?国家出了好多钱。这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听说就这一片,国家就无偿投入了三百多万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投入,有了国家的支持,老百姓才能放心大胆地去赚钱!以前谁能想到种地不仅不要钱,国家还拿钱给你呢!”

走在采摘园里,看着眼前这美好的一幕,我真的很期待明年春节又有什么惊喜等着我!

家乡的日记 篇3

以前,这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它又清又凉,不管是活泼的幼儿,还是年迈的老人,或是普通的`中年人,大家都喜欢这条小河。

可是,现在这条小河又脏又臭,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来这里,不过还是有几个人去的,可是夏天河面更是臭味熏天,没有一个人来。

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小河。

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那么人类的素质也应该提高,为什么人类的素质不但没提高,还下降了呢?爱护小河只是爱护环境的一件,还有无数这样让人心疼的例子。

小时候我们就知道保护树木,爱护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家园。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改变家乡!

家乡的日记 篇4

20xx.10.15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又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眨眼间,已经到了晚上。我站在窗边向天空望去:只见一轮圆月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在黑夜的衬托下,显得熠熠生辉!看着看着,我仿佛入了迷,又想起家乡,又想起了像今天的月一样圆的家乡的月饼。

我是从一个小县城长大的,奶奶拉着我的手去打月饼的事情,我仍然记忆犹新:那是一个中秋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奶奶身旁看她做饭。可是,这天奶奶没有打开气灶,给我炒菜,只是一直捣腾着一些花生仁啊﹑葡萄干啊一类的东西。奶奶又把这些东西装在袋子里,拉着我的手就走,我很奇怪,便问奶奶这是要干什么去,奶奶神秘地说,等会儿我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一个小作坊,我顷刻间明白了,这是要打月饼呀!黄黄的灯光照亮了这个狭窄作坊的每个角落。里面的人很多,但月饼出炉的时间似乎很快,我们的月饼没多久就打出来了!我捏了一块月饼先闻了闻,香气扑面而来,金黄的外皮更是让人食欲大增!我二话没说就咬了一口月饼!五种食材的.香气,让人觉得十分香甜,而并不觉得油腻。酥脆的面皮又和馅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仿佛打月饼的师傅的那颗充满祝福的心也被融化在这美味无比的月饼里了。

这种月饼,我已经多年没有吃过了,但是那香味却留在我口中,久久不能淡去。

家乡的日记 篇5

我的家乡是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河南。听爸爸说河南是很多朝代的首都,奶奶住的村子就在商代的首都——淇县。

有一年的夏天,我还是第一次去河南,一到河南,我的肚子又在告诉我的大脑:“快饿死了!饿死了!”我的大脑回答“不行!不行!不可以。”我的肚子神不知,鬼不觉的说服了我的.大脑。奶奶见我饿了,便给我吃了一点小米粥。可是端上来我就一下子傻眼了,因为我平常只吃大米啊、年糕啊、面啊……之类的,根本没有吃过小米粥呀。可过了几天,就没有什么特殊的了。因为我是吃小米粥已经习惯了,不用大惊小怪了,但是,我觉得还是没有大米好吃。

在河南,最有趣的就是抓知了了。到了七点左右,我就拿着手电筒和一个盒子就去抓知了了。

“啊!这里有一个!”我兴高采烈地飞快跑向那一棵树,一下子就把他抓了下来。

我拿着我的“战利品”像子弹一样飞奔到了村子里……

到了河南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比如:那里的厕所脏的要命,要多脏有多脏。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美丽的河南村庄。

家乡的日记 篇6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春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家乡的日记 篇7

我的家乡在广州,那里是个美丽的城市,人们都叫她“花城”。

广州最有名的水果是荔枝,她的身上长了许多刺,她的颜色是红色的,形状是圆的,吃起来很甜。广州最好吃的是海鲜,我最喜欢吃广州的鱼了。人们都说“吃在广州”。

广州最美丽的地方是白云山,白云山上百花齐放、树木茂盛,美丽极了。广州夜景最好看的是珠江,晚上珠江上倒映着五彩缤纷的.灯光。

广州真美丽啊!我爱广州,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日记 篇8

眼下,又到了五月粽子上市的季节,在离办公室不远的地方便有一个卖粽子的小摊,几乎是每天上午我都要去买着吃。看着那黄灿灿、又光又亮的竹叶粽叶,吃着那凉丝丝、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不禁想到了家乡的粽子,想到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来。

家乡的粽叶不是上街上买的,而是在家门前的大竹园里采摘的。家乡包粽子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因为家乡粽子是素的,粽叶捆粘米夹红枣而已。每到新竹叶落的时候,家长就会让孩子们去拾些竹叶拿回来,挑选、洗净、晒干、叠好后便保存起来,到五月端阳节来时便拿出来用。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母亲说因为父亲包的粽子放米适度,煮熟后特别好吃。大约在端阳节前三五天,我们姊妹四人便会缠着让父母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亲会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干粽叶放进大大桶里,用石头压实泡上大半天再捞出来到河里一片片漂洗。有时候,我也会被命令漂洗粽叶,那叶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缎子上,舒服极了。午饭后再洗净准备的红枣,掏上两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的。一切准备好后,父亲便开始包粽子了。至今父亲包粽子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父亲那双粗大的双手竟能包出那么精巧的粽子。父亲往往先选粽叶,大叶片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片两片包一个粽子。父亲先把那叶片卷成一个漏斗状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里旋转着把米倒进“漏斗”里,一半时在中间放上两个红枣,然后再在红枣上面放些糯米,再把上面的叶片翻过来,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叶捏一个小棱,把叶片头扎好最后还要捆粽子,捆的“绳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亲是把粽叶撕成一绺绺当“绳子”,说是免得有异味。捆包粽子可是门技术,记忆中,父亲两手齐上还不够,最后还要用牙齿帮忙。有时候邻居们会凑在一起包粽子。小时候顽皮像男孩儿的我也会上去凑凑热闹,包、捆,可总是出不了“产品”,或者所出“产品”怪模怪样。

端午节这天早饭前,母亲先让我们要先饮一杯雄黄酒,饮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然后再吃粽子。母亲给我们一人剥几个粽子,吃后再上早学。小时候家里常常缺少粮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对粽子很喜欢吃。早上放学回来,母亲便会让我们给同村的'亲戚邻居送去自家包的粽子,然后再让我们品尝亲戚邻居送来的粽子。

后来到了离家十几里的乡里去上中学,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送来粽子和鸡蛋。后来又考上了师范,三年毕业后,在离家乡一百多里的县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捎来糯米和粽叶让我自己学着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来。于是还得上街去买粽子吃,卖的粽子米粒里夹着肥肉、蛋黄、火腿,油油的,又是咸味,又是甜味,还很腻,吃不惯。越是这样,越发想吃家乡的粽子,特别是父亲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节,父亲都和乡邻们一样,忙着在门口插在山边割来的艾蒿,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插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艾叶还可以治病,农村缺医少药,一直以来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譬如受了风寒引起头痛脑热,用艾叶煮水喝下来,闷头睡上一觉,出身臭汗就会好;譬如眼睛红肿,用艾叶煮鸡蛋,把鸡蛋剥了皮,用细布裹上,在眼睛上滚上几滚,包准见效;天热的时候,洗上一次艾叶所煮的热水澡,疔疖会生得少……。

端午节这天,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事,父母都不会批评的。

家乡的端午节,给我们农村孩子的童年留下了多少幸福、美好的回忆啊!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的端午节过得更是隆重、喜庆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