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来源:书屋网 2.31W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教学计划 篇1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共几课时 3课时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首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并正确美观地书写。

3、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4、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对农民的同情,感受农民的辛苦,教育学生爱惜粮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

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懂得珍惜粮食。

教学

资源

1、有关课文插图、课文。

2、描写劳动人民耕耘和丰收场面的古诗、儿歌。

3、补充阅读《江上渔者》。

4、观察农民的劳动场面。

预习

设计

1、读熟课文。

2、不看生字能正确书空。

3、想想古诗的意思。

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背诵

1.指名背诵《锄禾》。

2.齐读《锄禾》。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边听边记,弄懂诗题的意思。

2.听读、跟读古诗。

3.读读画画。

4.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5.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

6.用巧方法识记字形。形近字组词。

7.朗读古诗。

三、精读古诗,体会情感

1.学生看图说话,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说具体。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查字典,请教老师等方法弄懂整首诗的意思。春天种下了不少的种子,到了秋天,收了许许多多的'粮食。没有哪里有荒着不长庄稼的地了,可是种田的人还是要饿死。

3.学生想象描述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4.学生展开讨论。

5.边听边想象。

6.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发泄不满,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四、赏读古诗,读熟成诵

1.学生尝试朗读。

2.边听边想,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3.学生练读。

4.大胆读给全班同学听。

5.学习背诵古诗。

五、本课小结一、复习检查

1.背诵古诗。

2.朗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释题:《悯农》学生拼读,教师领读。

“悯”是怜悯、同情的意思。“农”是农民。

“悯农”就是指觉得农民可怜,值得同情。

农民有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师范读、领读古诗。

3.学生借助自读古诗,画出生字。要求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

4.出示生字卡片,同桌小朋友合作拼读生字,你听我读,帮助纠正字音。

5.指名认读。

正音:“种”读“zhng”;“子”读“zǐ”,分别组词。

6.识记字形。字形辨析:夫、天,并组词。

7.指名朗读全诗。齐读,要求读得正确连贯。

三、精读古诗,体会情感

1.出示课文插图。

瞧,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分小组学习古诗,联系刚才观察到的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中间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可查字典或举手问老师。

师讲解:“粟”指“小米”;“闲田”指荒着的不长庄稼的地;“无”指“没有”;“犹”指还。

3.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一幅景象?

“农夫犹饿死”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4.质疑:为什么丰收了农民还饿死呢?

5.师简介古时候农民悲惨的生活,激起学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6.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赏读古诗,读熟成诵

1.师:想把你对农民的同情读出来吗?学生尝试朗读。

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2.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配乐齐读。

5.尝试背诵。

作业

设计完成《习字册》上五个生字。

《一课一练》二、三。

《一课一练》五,背背《江上渔者》,说说大意。

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能了解自己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

2、 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 知道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情感。

4、 学会如何合理消费,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对社区的认识,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2、 对爱心的理解,怎样处理好邻里关系。

3、 明白劳动者的.辛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 怎样合理消费。

三、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特别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文明成就的感情。

1、教师要充分把握的目标。领悟课程所蕴含的课标精神。

2、以教材为范例、话题。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整合教材,开发教材。特别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充分组织学生课前调查。如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等等,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4、结合班队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5、由近及远、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回归生活,积极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学会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满感激。

四、教学措施

6、充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性。

五、课时安排

1我生活的社区 4课时

2身边的朋友 2课时

3不一样的社区 2课时

4远亲不如近邻 3课时

5心里想着他们 3课时

6都有一份爱 4课时

7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4课时

8行行出状元 2课时

9让我说声谢谢你 2课时

10到哪儿去买 3课时

11购物小窍门 3课时

12不当家不知柴火米贵 2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5课时

教学计划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对“课余计划”进行文字格式修饰的方法,是对文本录入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由于相对简单,本课也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在介绍过程中复习了文字的选定方法,主要介绍了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符间距等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掌握修饰文字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字符间距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技能性目标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在掌握文字美化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

3、情感目标

注重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3)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对文字进行合理的美化。

(2)各种文字格式的搭配。

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讲解时间约15分钟,学生操作时间约25分钟。

教学方式:在电脑教室中,教师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利用word软件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教学策略:

以“比较法”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通过“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文字处理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小任务为目标,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度。

因本课难度不大,教学后期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录入“我的课余计划”文章,并发送至每台学生机,供学生调用。

2、 对“我的课余计划”一文进行美化,供上课时对比演示。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屏幕投影:美化前的文章“我的课余计划”与美化后的文章“我的课余计划”对比画面。教师活动:

提问:同一篇文章两种不同的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学生1:字的大小粗细颜色不同,教师点评;

学生2:字与字间的距离不一样,教师点评。

学生3:字的位置不同,教师点评。

学生4:教师点评。

第二阶段:教师讲解

根据课本“跟着做”(课本第20页)的步骤,电脑广播演示对文档进行设置与美化。

一、设置字体与字号

标题的字号应该比正文的.字号大,字体也应有所不同,这样会使标题突出。

1、运行“word”软件,打开“我的课余计划”文档,选定标题文字,设置字号为“一号”。

2、设置标题文字为“华文彩云”。

二、设置字形与颜色

除字号与字体外,还需要设置标题的字形与颜色,使标题文字更加鲜艳夺目。

1、设置标题文字的字形为“加粗”。

2、设置标题文字的颜色为“绿色”。

三、设置特殊效果

以上设置的都是文字的基本格式,有时还要设置一些特殊的格式,如字符间距、着重号等。

1、打开“字体”对话框。

2、设置标题文字的字符间距为“加宽”、“6”磅。

四、美化正文文字

标题文字美化后,正文文字也要进行相应的美化,使整篇计划版面清晰。

1、选定正文第一段文字,并设置为“华文中宋”、“小三”。

2、将时钟符号选定,设置为“楷体—GB2312”、“二号”、“蓝色”、“加粗”。

3、将时钟后面的文字选定,设置为“楷体—GB2312”、“四号”、“深绿色”。

4、将周末计划文字选定并设置成“楷体”、“四号”、“蓝色”。

5、将落款和日期文字选定并设置成“方正姚体”、“小三”。

第三阶段:教师小结

展示学生设置的优秀作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针对本课重要知识点,以及刚才同学们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点评。

1、打字时的正确坐姿最重要。有些同学平时进行单独打字训练时,都能够注意正确的打字习惯,可是在操作时,就忘记了,一定要记住。相信同学们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的。

2、操作时一定要先选中文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3、不能一个文字一个文字地设置颜色,大小等。

4、段前空两格时击空格键是不正确的。

5、要注意养成随时保存的好习惯。

第四阶段:自主学习

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再练习。

教师巡视,解决部分学生问题,并对突出问题进行记录。

教学计划 篇4

“六讲”教育活动在我校开展已经两个多月,时间虽短,但却在全校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多数教职工在工作中学“六讲”、谈“六讲”、践“六讲”,可谓是“挂之以口、动之以情、付之以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六讲”所带来的变化:

一是责任心、事业心的增强。

老师们以“六讲”为动力,不断增强效益意识、争先意识,以爱家之责爱校,以爱子之心爱生,以舐犊之情呵护着满园学子,涌现出许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每天早晨,担任寄宿班教学的老师不到七点就吃完早餐,早早走进教室对学生进行指导;月考结束后,老师们熬夜阅卷,在不耽误一节课的前提下及时将成绩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公布;还有肩负奥赛辅导的老师们,每天需要准备两套教学内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在此情况下,几位老师精选习题,密切合作,使奥赛辅导卓有成效;行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每天早晨,总务处的几位同志都对校园内的各种设施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和谐氛围日渐浓厚。

在“六讲”进行过程中,广大教师树立大局观,注重发扬团队精神,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真正做到了“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像初三年级的韩素珍老师生病,张娜、李晓明老师在自身工作量非常大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三是师德、师风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在“六讲”的带动下,老师们严以自律,认真遵守《潍坊市教师“十不”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使得违规违纪现象近乎绝迹。此消彼长,一些好的现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刘桂芬老师多次利用课余时间为新转入的学生补课,充分折射出广大教师“爱生如子”的可贵品质。“六讲”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六讲之风正逐渐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六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个别人、个别处室中依然存在着与“六讲”格格不入的现象,依然存在着对“六讲”认识不足、走过场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六讲”与工作真正结合起来。“六讲”教育,乍听起来好像很大、很空,但落实到我们普通老师们的身上,确实有很多要做、能做、值得做的事情。那么,如何通过“六讲”活动真正做一名“让家长满意、学生敬佩的老师”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一个“好共事”的人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校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是几个领导或几个名师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员工的集体努力。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学校,在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的同时,还要互帮互助,形成优势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共同进步。目前,我校正处在发展的良好阶段,伴随着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成功验收、ISO质量认证的逐步开展、“六讲”教育活动的深入进行和六十华诞的到来,潍坊三中正踏上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一有利形势下,每个教职员工都应当树立合作意识,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为“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敬佩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二、做一个“守纪律”的人

学校就像一盘棋,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总是千方百计地让每一个棋子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每个棋子如何使用,什么时侯用,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后作出的决定。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学校能否顺畅地运转起来,关系到这个集体的效能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守纪律,并不等同于处处“受约束”,抑制个性的发挥。相反,学校的《考勤管理规定》、《名师带名徒》方案、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成长沙龙活动方案等一系列制度,都是为教师利益着想的,都是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的,它们对教师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因此,作为三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深明大义,树立大局观,积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要把纪律当做一种负担,因为纪律往往只是用来约束不遵守纪律的人。

三、做一个“肯奉献”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点奉献精神是不行的,做一名教师更是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细致的学生工作、沉重的心理压力,桩桩件件都离不开奉献。为此,学校提倡广大教师要做到六“得”:

1)守得:早来完归,忠于职守,要先学生来,后学生走。

2)说得: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做得了、做得好、做得通。

3)忍得:对学生要宽厚为怀,能够容忍学生的缺点;要经得住学生的气和家长的怨;在荣誉上还要能拿得起,放得下。

4)干得: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腿,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5)穷得: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做一个在精神上富有的人。

四、做一个“受尊敬”的人

教师在教学上要有自己的追求,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对课堂中的亮点感兴趣,因此老师要用学生言闻乐见的方法来授课。学生很容易崇拜一个老师,也很容易厌倦某些老师。学生如果不听讲,呵欠连天,老师就要检讨自己为什么没有吸引学生。一个老师要有意识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没有特色就不能吸引人,有了风格才能树一帜。学校中有特色的教师越多,教学质量就越好,社会就越承认,人民就越满意。

要做一名让学生敬佩的教师,仅有高超的教学水平还不行,更重要的还要有良好的师德,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身教甚于言教”,那些知识丰富、富有修养、易于接近的老师,一定是最受学生爱戴的。因此,把“六讲”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和我们当前提倡的“做学生敬佩的教师”是紧密相连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六讲”教育活动正如春夜喜雨般向我们的思想深处渗透,相信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六讲”必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教学计划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石膏模型数个、范画、素描工具等。

 学具准备:

写生物品、素描工具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兴趣。(课前搜集相关素描作品、资料)。

出示学生的素描作品,有什么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二、探究新知: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解决方法: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我们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2、影响物体明暗的因素(解决方法: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a、物体受光角度的不同,明暗不同

b、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c、物体本身的色彩、质地、肌理不同,明暗感觉不同;

d、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三、观察体会: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观察石膏球体,当光线照射的它时,会发现什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三大面、五调子:亮面(直接受光面),灰面(侧面受光面),暗面(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老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圆柱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图例分析:“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的变化。其规律是:用力越轻,颜色越浅;用力越重,颜色越深。排线形成的层数越少,颜色越浅;层数越多,颜色越深。(投影显示)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五、学生实践:

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注意把握以下问题: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明暗交界线不准;投影不准;排线问题;反光太亮。

六、欣赏讲评:

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作品摆到前面,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八、教学设计:

一、明暗的产生: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二、三大面、五大调子。

三、绘画方法:1、整体观察分析。

2、起稿。

3、铺大调子。

4、细致刻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虽然多数学生是初次学习此类绘画课业,但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绘画很认真,但毕竟是初次涉及这类内容,有些学生的画面还是显得过于简单,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