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来源:书屋网 1.11W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内容概要:本书是瓦西里耶夫的成名作。小说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五名苏联女兵在列宁格勒北部山林中,与十六名训练有素的德国空降兵英勇作战的故事。小说发表后,很快被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和银幕……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的网友:对前苏联作品的情结就是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开始的。我还记得初中考勤那么严格的时候,中央台下午两点重播此片,我居然破天荒让爸爸去给班主任请病假,为了看这部片。上大学时某日在校门外一家小书店看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文版,只是合集,还放在最后,原书的篇幅本来就不长。犹豫了一下,没买。以后再想去买时,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失掉的东西如流沙,一去不返。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当机立断、珍惜眼前呢?还好,今天得偿所愿。苏联的小说和电影一样意韵深长,有一种你很难言传的东西。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声袅袅,心儿惆怅……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同时战争也是对人性的大洗礼,对战争的反思往往会催生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以鄙人愚见,我们国家承受过太多战争的苦难,可是我们与俄国(苏联)等一些国家相比,似乎并没有拿出足够的优秀战争文学。比如抗日战争,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巨大的事件,造成的苦难空前大、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空前大、对民族精神重塑的推动作用也空前大。然而看看我们多如牛毛的抗日题材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好像总是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极力丑化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当然罪孽深重,对侵略者进行谴责也理所应当,但这不等于丑化,丑化过分将流于滑稽,是对这段悲怆而庄严的历史的亵渎;要么就是极力美化抗日军民:抗日军民当然英勇顽强,对他们进行热烈歌颂也理所应当,但走过头就流于程式化,缺少了感染力。我们应当有对战争的更深层次的反思,应当让后人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从而吸取教训、洗涤心灵、振作精神,去追求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性的未来生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2

今天看完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准尉同志和五个女兵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这次推荐的红色读物里就有这篇小说,正好有这个时间来看这小说。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一种始终萦绕在我心头的一种淡淡的痛。我是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看待战争,我始终是无法体会面对着死亡的考验的那种感觉,我很不喜欢一些人看热闹似的看电影和小说,我认为应该认真的体味着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也许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这些作品的看法与我们是显然不同的,他们也许会嘲讽的看着我们这一代天真的理解,对于战争浪漫式的向往,现实的残酷会让他们噩梦般的忆起那些铁与血交织的岁月。我始终对那些英雄怀着深深的敬仰,每当我站在墓碑前,都会尊敬的想着他们所经历的那些严酷的岁月。

五个小姑娘,不同的背景,最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上了战场。她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有些人最终成熟了,有些人始终无法走出心理的阴影,每个人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战争剥夺了她们的一切机会。这应该是真实的写照,如果每个人都是能够经受住心灵的折磨,那就是浪漫主义了,也不是战争了。最后,五个战士都死去了,仅仅剩下失去一只手的准尉同志。她们这个战斗团队最终完成狙击德军的任务。

看了译者的前言,这本书是在当时苏联文坛上,对战争描述过于残酷,忽视了对人民鼓舞的时候出现的小说。作者力图强调道德和精神的力量,对战士心理描写,刻画出那种勇于献身的精神。但是,我读了过后,我认为描述人物的内心似乎并不是非常的充分,感觉不细腻。我认为战场上面也应该有那种女孩的心理变化的微妙过程,特别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中。也许是我太过冷酷?我不知道。

作者的驾驭能力非常强,主线是战争的过程,但是从中穿插着对战士身世的描述,心理的描述,不同场景的切换。你能真切的感觉到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

这本书主要还是体现战士为国捐躯,面对生死的考验奋勇前进的过程。对正面战场的描写并不充分。看完了本书,能从她们的经历中,窥见苏联卫国战争时社会现实的一角。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