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纪念》精选读后感

来源:书屋网 1.71W

《苏东坡传纪念》精选读后感1

读起来不习惯,时间线没那么明确,林先生用英文写成此书,可能有向西方讲解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思,总体感觉有些散。不过,二十章国画一章中,对传统书法、国画讲解真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让人五体投地。

《苏东坡传纪念》精选读后感

书中对王安石描写颇多,涉及变法改革,评价负面,书友对此争论不已,认为对王有失公允,了解不多,不敢妄加评判。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多读几本关于王安石的.书籍,或许会明朗一些。不过,由王安石变法引起“党争”,确是不变事实,王安石、司马光虽说政见不同,但人格高尚,此后“党争”的人,则没有了道德底线。

当然,苏东坡除外,对事不对人,只看是否对老百姓有无益处,所以“新党”“旧党”两边都不讨喜,若他圆滑世故,也不会有这坎坷曲折的一生,可能也没有那么多传承不朽的诗词

读吧,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呢?我想可能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还有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写种田、酿酒、制墨、勘探药物、写诗词、绘画、书法、水利建筑、注解、美食……

曾和朋友到惠州西湖游览散心,那时对苏轼了解不多,对他坎坷一生和豁达心境也体会不深,早一些读此书,于己于人都会好一些吧,或许。

《苏东坡传纪念》精选读后感2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诗集和文章。

从小读苏轼的诗长大,一直对于这个人物非常好奇,对于宋朝年间的一些事情也颇有兴趣。

从这本书我了解到,苏轼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别是他中年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不知道自己在这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但是他还是能从当中找到趣味,以一种超脱,乐观的精神状态融入到他的作品以及为人处世当中。

苏轼当过很多地方的地方太守,而且当地的.居民很喜欢这位太守。他很亲民,常常请别人或去别人家吃饭喝酒谈国事。他非常为百姓着想,他整治西湖,在谷物歉收时,拼命为百姓想办法,多谋取一点粮食,即便这样会让那些小人更讨厌他,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同样,他和他弟弟苏辙的关系以及相处方式非常让我羡慕。这样一对兄弟,相处如此融洽,分别时格外的依依不舍。他们在官场上的立场相同,可以随时为对方付出一切。他们俩的性格截然不同,但相处时却又如此融洽。在彼此遇到官场上的低谷时,会相互陪伴,相互帮助,相互安慰。每次苏东坡写完一首诗,总会把它第一个寄给他的弟弟子由,与他分享。

虽然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比较难理解,但是这本书确实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以及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还如此乐观,还笑迎人生的这样一位特别时期的伟大诗人!

热门标签